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环境烟草烟雾(ETS)是影响儿童呼吸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家庭中环境烟草烟雾是儿童被暴露的最常见来源,此外,学校、餐馆、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烟草烟雾也不可忽视。环境烟草烟雾中的微粒比主流烟雾更小,因而在儿童的气道中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对儿童,尤其是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并且,它可以通过胎盘威胁胎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因此,了解环境烟草烟雾如何损害肺功能以及呼吸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为促进儿童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并能了解环境烟草烟雾对儿童哮喘影响提供基础以及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环境烟草烟雾(ETS) 儿童哮喘 呼吸道传染 预防哮喘
  • 简介:摘要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颅底代偿性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形成。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种族易感性、家族聚集性特征,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该文主要从烟雾病遗传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通过详细及全面的了解其遗传相关基因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更早、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遗传学 易患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初次诊断烟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3.6岁,女性为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间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病形式为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例于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烟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1例患者均予以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敷贴术(EDAMS)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出血或脑缺血症状,16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于手术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复查,17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且伴有侧支血管形成,治疗有效率为80.95%,4例患者复查MRA,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无效概率为19.05%。2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接 血管重建术 烟雾病 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敷贴术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MMD主要发病于亚洲地区的黄种人,发病率最高的是中国、日本、韩国及南亚国家,欧美国家发病率则较低。MMD的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4岁左右的儿童期,

  • 标签: 烟雾病 头痛 儿童 护理
  • 简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临床不多见,本组5例(其中4例并发ARDS)的抢救治疗,体会到在救治此类危急重病伤同时必须争分夺秒,迅速送至医院,不能因暂时无病情表现而麻痹大意,遗漏了最有利的抢救第一时间;在普通给氧未能奏效时,必须立即给机械辅助呼吸;早期短程足量皮质激素;足量有效抗生素;补充静脉营养剂;注意改善与维持通气(包括雾化吸入);注间预防急性肺水肿,胆又要注意维持液体平衡(可给适当的负平衡)及血容量;注意并发病的防治;注意心理治疗等综合抢救措施。尽快的使病情稳定并逐日好转而康复。

  • 标签: 烟雾吸入性肺损伤 ARDS 急救 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冬春季节,保护地设施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常用喷雾的方法,但该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并且增加设施内湿度,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粉尘法、烟雾法施药新技术,在封闭的设施内代替喷雾法,不但省工、省力、省时、省水,而且能降低设施内湿度,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设施生产 烟雾法 粉尘法 技术 用药 防治病虫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通过观察其在手术室规避烟雾体验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其应对手术室烟雾的心理素质和对手术烟雾的认知,也可以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手术室的护士64例,根据不同护士最终体验的结果将其分为x组和y组,x组中的成员主要是由此次烟雾规避体验较好的成员组成,其中包含32例;剩余的32例此次烟雾体验规避较差的护士,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Y组。分别护士对手术室烟雾规避的好坏主要从其面对烟雾时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对手术室烟雾的认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通过使用以上的方式对选取的护士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护士的基本情况对手术室烟雾认知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且y组护士在面的烟雾时身体、心理以及对烟雾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均是比较差的。两组护士最终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从以上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导致手术室护士对烟雾体验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护士的身体、心理以及对烟雾认知不足等的方面,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面对这类问题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干预,提升其工作的效率。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规避烟雾体验 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烟雾报警器属于安防技术领域,本文论证了烟雾报警器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烟雾传感器检测的烟雾浓度值;当所述烟雾浓度值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湿度传感器加速检测湿度值;判断所述湿度值的增速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当所述湿度值的增速大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一阈值调整为第三阈值后继续检测烟雾浓度值。本文通过判断湿度值的增速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确定产生烟雾的原因是否是水蒸汽,当湿度值的增速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为水蒸汽,减小烟雾报警器的灵敏度,将第一阈值调整为第三阈值后继续检测烟雾浓度值,从而使烟雾报警器在检测到大量水蒸汽时,不马上发出报警信号,有效的减少了烟雾报警器误报警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烟雾报警器,管理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研制了一套可供烟感检测器进行结构试验的试验设备,以实现在一定工况下试验烟感检测器的壳体结构对烟感的影响。该试验设备主要包括了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测试试验盒体,另一个是测试控制和显示系统。在此过程中,该试验设备以 Arduino开放平台为中心,其主要的结构件均为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成形,从而可以保证该试验设备的稳定性和试验对象的迅速替换。本项目将为烟感检测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烟雾探测器 结构测试 设计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以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为阐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实现烟雾病的早期诊疗提供希望。笔者现从与烟雾病相关的编码基因、非编码RNA及蛋白角度出发,阐述其参与烟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深入阐明其作为烟雾病生物标记物的价值。

  • 标签: 烟雾病 生物标记物 编码基因 非编码RNA 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烟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规范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并脑一硬膜一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34例,其中包括男16例、女18例;年龄20~63岁,平均(43±9)岁进行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病情恢复良好,达到预期效果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行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并脑一硬膜一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 标签: 烟雾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以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前、中动脉进行性狭窄以至闭塞.导致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院脑血管研究中心自2003年3月~2007年8月对264例烟雾病患者实施了颞浅动脉一脑硬膜血管融通术(ene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术中均采用有创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 烟雾病 脑血管疾病 护理 手术治疗 进行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型烟雾病复发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血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血,复发出血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血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瘤(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血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血,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血(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瘤是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复发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