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院大数据基于集成平台与全量数据中心的建设。利用移动技术、微信企业号、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构建面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应用,提供方便、有效可追溯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平台,将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快速决策支持,为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做有力的支撑。

  • 标签: 大数据 数据融合 数据利用 集成平台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颅骨缺损数字模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颅骨缺损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结果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可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并加工为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模型。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临床颅骨缺损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快速成型
  • 简介:目的通过CT数据建立临床下颌骨数字模型,探讨其在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32例要求面下部轮廓整形的临床病例,均行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全头颅数字模型,通过数据切割原理建立颌骨术前及术后截骨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结果32例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病例均建立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的数字模型。结论基于点云数据建立下颌角肥大病例的数字模拟手术模型,对未来个性化面部轮廓整形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 模拟 快速成型
  • 简介:CT辅助逆向工程技术是在不破坏实物原型基础上,利用CT扫描获得物体内外表面有序点云数据,是现代产品设计与建模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薄壁结构的产品,传统方法在利用其CT断层图像提取点云数据时,会存在轮廓线交错、断点等问题,影响着点云的提取精度。本文针对汽车碰撞假人上衣这种薄壁件表面点云数据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薄壁件内外点云提取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复杂薄壁件内外表面点云数据,为后续的CAD建模提供基础。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逆向工程 点云数据 薄壁构件
  • 简介: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兔模型愈合过程中带钢板螺丝钉固定与去钢板螺丝钉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及最大点能量变化。方法采用7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术中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骨折的胫骨平台,分别于术后当天,1、2、3、4、6、8周取材胫骨标本,7个时间点各取10只大白兔、共70个兔胫骨标本,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胫骨内侧髁垂直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带钢板螺丝钉固定及去除钢板螺丝钉后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点能量。另取10只健康大白兔的胫骨标本,测量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组。结果模型组最大载荷及吸收能量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于3周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后开始逐渐降低,在8周时又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兔模型愈合的早期过程中,骨折愈合强度呈由低至高然后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兔模型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医院感染的实际管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5月-2023年6月实行,在医院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均参与院内感染管理,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管理措施分为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常规管理,比较项目以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相关管理指标预见性措施的落实程度及院内感染预防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数据包络分析法调节了管理流程,对潜在感染因素做出预防,提高了综合管理质量。

  • 标签: 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 医院感染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各种因素建立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预后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3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为人工神经网络(ANN)。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不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27例;一组用于筛选变量及建立预测模型,参与数据挖掘过程共计107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评价预后模型的准确度。结果T分期、肿瘤直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单发及多发、手术方式、病理分级,6项指标均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5生存状态相关(P<0.05)。ANN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状态的准确率为85.18%、敏感度为57.14%和特异度为95.00%,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准确率77.78%、敏感度44.44%、特异度94.44%。神经网络各项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可从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大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来判断患者5年后的生存状态。

  • 标签: 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ANN) 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离体皮肤冻伤模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的运动趋化作用.方法体外构建三维皮肤等价物全层冻伤模型(创面呈孔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情况.另将冻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创面区添加PBS50μL/孔)、SDF-1组(创面区添加100ng/mLSDF-1,50μL/孔)和AMD3100组[创面区用100ng/mLAMD3100(50μL/孔)处理30min后,添加SDF-150μL/孔],观察各组创缘中ESC的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及AMD3100组相比,SDF-1组创缘基底层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且部分阳性细胞向上层表皮迁移聚集,创缘ESC数量更多,表皮细胞层数增加.结论SDF-1促进ESC向创缘迁移聚集参与创面修复,这可能是ESC参与创面修复过程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冻伤 趋化因子CXCL12 表皮干细胞 三维皮肤等价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寻求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DBA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后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帕霉素组、疫苗组,每组10只,联合治疗组给予雷帕霉素(1mg/kg,腹腔内注射)+IL-2融合蛋白(1μg/只,腹腔内注射)+疫苗;雷帕霉素组只给予雷帕霉素+疫苗;疫苗组仅给予乙肝疫苗。以上3组均在皮肤移植后第一天给予乙肝疫苗(2μg/只,肌肉注射)。空白组不给于任何处理。14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水平、IL-4、IL-10、IL-2、IFN-γ水平,应用RT-PCR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IL-21、FoxP3及Bcl-6的表达水平,同时随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移植术后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联合治疗组Th2类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Th1类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较高(P〈0.05)。联合治疗组混合淋巴细胞中IL-21、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Bcl-6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联合应用能够在移植术后增强乙肝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同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临床移植术后提高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 标签: 西罗莫司 肝炎疫苗 乙型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皮肤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和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14个血站和24个辅助血浆站ELISA检测的实验室质控资料。结果 共发生258次17448次ELISA实验室检测。随机误差占失控次数的14.29%(37 / 259),占质量控制总次数的0.21%(37 / 17448),系统误差占失控次数的85.71%(222 / 259),占质量控制总次数的1.27%(222 / 17448)。结论 基本了解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失控的特点及原因,有助于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不断完善和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ELISA 室内质控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简介:背景:压疮的发,仁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冈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值接尢人体上进行实验研宄。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渗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备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痫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仃冠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飘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置侧大转予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丁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 标签: 压疮 创面 形态学 豚鼠 动物模型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在研究肝移植供肝的功能保护及评估和受体免疫耐受、免疫排斥以及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以其经济性,可重复性,可以大规模进行的优点,倍受国内外器官移植机构的重视。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析该模型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要点,改进、完善手术方法,提高、稳定模型的成功率。

  • 标签: 肝移植 免疫耐受 麻醉 胆道重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92-01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拟建立稳定的大鼠烫伤创面感染模型,以便于进行相关防治研究.方法(1)取50只SD大鼠,使用恒温恒压烫伤仪,以底面积4.5cm2、质量0.5kg的80℃圆柱形烫头垂直接触大鼠脊柱左右两侧皮肤,致伤4、6、8、10、12s(每种致伤时间10只大鼠,左右侧烫伤时间相同)制作烫伤模型.伤后24h,观察创面大体情况,记录左侧创面愈合时间,取右侧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根据结果筛选浅Ⅱ度、深Ⅱ度创面致伤时间.(2)另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Ⅱ度组、深Ⅱ度组,每组18只,按照前述方法与选定的致伤时间分别制成浅Ⅱ度、深Ⅱ度烫伤创面.伤后即刻在2组大鼠一侧创面分别接种0.1mL含1×10^9、1×10^7、1×10^5CFU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的菌液(每种菌量6只大鼠),在另一侧创面涂抹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细菌后24h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接种细菌后1、2、3、5、7、14d进行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菌种,检测并计算痂下细菌含量;记录2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1)根据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筛选出烫伤6s和8s分别为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的致伤时间.(2)浅Ⅱ度组大鼠仅接种1×10^9CFU细菌的创面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深Ⅱ度组接种1×10^9、1×10^7CFU细菌创面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前者浸润更明显.(3)创面细菌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浅Ⅱ度组创面接种各种菌量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绝大多数低于1×10^5CFU/g;深Ⅱ度组创面接种1×10^9CFU细菌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均高于1×10^5CFU/g并呈持续上升趋势.(4)浅Ⅱ度组接种1×10^9、1×10^7、1×10^5CFU细菌的创面与生理盐水对照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值分别为1.26、0.29、1.07,P值均大于0.05);深Ⅱ度组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愈合时间[(22.5±1.0)d]较生理盐水对照创面[(19.4±1.6)d]明显

  • 标签: 烧伤 假单胞菌 铜绿 感染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预测模型可以为采供血计划的制定,特别是月度、年度血源招募、组织、动员方案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使计划或方案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根据凉山州2005—2011年采血量年度增长率确定预测年度2012年采血总人数,根据2005—2011年1—12月当月采血量占当年采血量的构成比确定通道各参数。结果将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建立采血通道预测模型。讨论预测系统采用时间(月)和空间(通道)双重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采供血工作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影响因素多、可控性差等特点。系统由三条预测线组成,最上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上轨线,中间一条是通道的中轨线,最下面的一条是通道的下轨线。实际的采血数据会围绕中轨在上、下轨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内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