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HighTibialOsteotomy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主要针对的还是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旨在通过纠正下肢力学轴线,将胫骨近端的内翻纠正为轻度外翻,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承受的压力,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已有损伤的软骨遭受进一步破坏,推迟或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扩大了适应证,如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发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内侧半月板缺失、剥脱性软骨炎,以及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等慢性韧带不稳定所引发的相应临床症状,还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的下肢力线异常1。

  • 标签: 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第1跖骨双+Akin治疗成人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4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足踝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35例41足采用第1跖骨双+Akin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AOF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正位x线片上HVA、1-2IMA和DMAA,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AOFAS评分。末次随访HVA〉15°认为拇外翻畸形复发。结果:35例患者41足共随访34例40足(1例单足拇外翻手术患者失访),平均随访19.2月(9—38月)。HVA、1-2IMA和DMAA从术前43.2°(38°~54°)、18.6°(13°~26°)和14.9°(12°~27°)到术后6.9°(1°~13°)、8.6°(4°-14°)和7.2°(5.9°-9.0°);AOFAS评分从术前47.5分(39~61分)分到术后82.1分(75—92分)。无拇外翻畸形复发。平均愈合时间7.6w(6~11w),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1例患者出现伤口裂开及表浅感染,给予换药、口服抗生素后愈合。结论:第1跖骨双+Akin可以很好的矫正拇外翻畸形的HVA、1—2IMA和DMAA,临床愈合疗效满意。

  • 标签: 双截骨 Akin截骨 重度 拇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跖骨近端闭合楔形术(proxim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PCWO)联合Akin术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度外翻患者45例(50足),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40.1±13.0)岁(范围17~67岁)。50足均采用微创PCWO联合Akin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通过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DASA),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OM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第一跖骨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并计算前后差值。结果4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0±2.04)个月(范围12~22个月)。无复发病例,无转移性跖痛。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VA分别为42.83°±4.63°、12.83°±1.53°、13.49°±1.33°、14.08°±1.49°、14.12°±1.35°,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IMA分别为18.29°±0.94°、7.84°±1.22°、8.31°±1.03°、9.01°±1.08°、9.09°±1.11°,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分别为(50.64±7.94)分、(88.80±2.68)分、(90.10±3.51)分、(91.20±3.89)分、(91.37±3.7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MA评分为(61.00±7.00)分、(90.90±5.02)分、(91.60±4.57)分、(93.20±3.61)分、(93.48±4.9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第一跖骨绝对短缩3.03 mm,相对短缩0.72 mm。结论微创PCWO联合Akin术治疗重度外翻可有效矫正外翻畸形,并且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趾外翻 截骨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结果
  • 简介: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足母]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足母]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足母]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LeCoeur骨盆三联术治疗17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的随访分析,探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5例17髋年龄大于6周岁,平均年龄7.5岁,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术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8周,然后开始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3月,对髋关节的评价采用Makay功能评价和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结果15例17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末次随访结果髋关节功能采用Makay功能评价优7髋,良6髋,可2,差2例,优良率76.5%;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优8髋,良6髋,可2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年龄大龄6周岁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术及股骨术,只要术前积极准备设计周到,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Le Coeur骨盆截骨 股骨截骨 大龄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拇外翻患者,选用Scarf术联合Akin术的疗效。方法:选5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Scarf术,观察组行Scarf+Akin术。对比并发症、足功能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TSP(颈侧籽位置评分)、IMA(第1、2跖骨间角)、AOFAS(足功能评分)、HVA(拇外翻角)、并发症发生率均优(P<0.05)。结论:Scarf+Akin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矫正畸形,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Scarf截骨术 Akin截骨术 中重度拇外翻 足功能
  • 简介:本文讨论胫骨骨折治疗过程中腓骨接骨与的得失.通过Medline以"腓骨骨折"和"腓骨术"进行检索及相关文献追踪,并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进行讨论.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胫腓骨远端骨折为腓骨固定的经典适应证,但在胫骨骨折时,腓骨骨折本身一般不波及下胫腓关节,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不主张对腓骨下1/3骨折进行常规固定.胫骨畸形愈合或萎缩性不连可以考虑腓骨辅助治疗.但在对胫骨骨折治疗时,无论对腓骨接骨与,无为而治为上策.

  • 标签: 腓骨 胫骨 骨折 接骨术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术中实现快速精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将导向器与面贴紧,顺导针孔钻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矫形后皮质与皮质、面与面的对合情况,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块上下面的面积,股骨远端后方角,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和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所有病例导针均置入满意位置,前2枚导针一次置入即成功的10膝,经1次调整达满意的5膝,2次调整的2膝。导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为82.4 s(范围:51~125 s),平均透视1.5次(范围:1~5次)。块上、下面的面积分别为(5.52±0.52)cm2、(5.36±0.49)cm2;术前计划测得块厚度(11.3±1.9)mm,实际截取的厚度为(8.1±1.7)mm。股骨远端后方角术前为(85.2±2.6)°,术后为(85.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AKSS、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值均<0.05),力线矫正均在目标范围内。其中3膝发生合页点断裂,处均达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角度可调式导向器可以快速准确的按术前计划置入导针,术中无需透视力线、可以保证皮质与皮质、面与面的良好对合,不会造成矢状面畸形,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膝外翻 股骨远端闭合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性关节炎使用个性化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确定本院接收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8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40):胫骨高位,观察组(n=40):个性化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恢复质量、术后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以及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膝关节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治疗的患者,加入个性化导板辅助技术可提升手术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截骨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术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术。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术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Z=-3.8,-3.5,均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Z=-3.7、-3.4,均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t=28.0、15.4,均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t=17.7、14.6,均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3、-0.4,均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但Youngswick术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 mm比(2.1±0.4) mm,t=2.2,P=0.04]。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术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 标签: 跖趾关节 踇僵硬 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Perthes病所采用的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术的早期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27例并确诊为Perth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组患者的相关指数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并采用Mckay标准、Stulberg分级标准分别进行术后评定。结果27例患儿均通过术后随访,其髋臼指数和头骺突出指数都同手术之前有所减小,同时中心边缘角增大;整体髋关节适配情况适配率达到92.59%,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优良率达到88.89%,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术治疗Perthes病的早期效果良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髋的头臼包容及恢复患儿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 Salter截骨术 Perth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膝内翻型性关节炎经腓骨近端术和胫骨高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共3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胫骨高位术、腓骨近端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是观察组血清P与E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不管采用腓骨近端术还是胫骨高位术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腓骨近端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适应证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脊柱矫形术对治疗严重僵硬的脊柱畸形有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几种手术,其治疗首要目标是通过适量恰当的以维持脊柱在三维方向上的平衡。对于术式的选择需要术前对患者病情和畸形进行仔细评估以及需要矫正的范围,同时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从而选择最佳的矫形术。主要有Smith-Petersen(Smith-Petersenosteotomy,SPO),经椎弓根楔形闭合(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全椎体(vertebralcolumnresection,VCR),还包括以上述手术为基础进行改良的术式,有Ponte(Ponteosteotomy),经椎弓根不对称(asymmetricalPSO,APSO),骨盘(bone-disc-boneosteotomy,BDBO)等。在治疗脊柱畸形中,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SPO、PSO、VCR三种矫形术进行介绍以及讨论各自的适应症和并发症。

  • 标签: 脊柱 畸形 截骨术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尺骨干骺端与尺骨干远端斜形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们共收治3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方式不同分为A组(尺骨干骺端)16例、B组(尺骨远端斜形)16例。评价手术前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休息和负重两种状态),采用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A组平均(28.0±2.4)个月、B组平均(27.0±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断端愈合时间为(2.8±0.9)个月,B组(3.9±1.2)个月,A组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B两组术前评分分别为(68.3±7.1)分和(67.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90.5±6.9)分和(80.1±7.8)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方式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均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尺骨干骺端较斜型断端愈合时间短,骨关节炎发生率低,术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尺骨撞击综合征 干骺端截骨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栅栏状及尺骨中段对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28例先天性尺桡骨近端性连接患儿,对其中18例实施尺骨中段、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远端栅栏状手术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6周,拔除克氏针,定期复查,随访11个月至3年.结果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患儿经尺骨中段、桡骨远端栅栏状治疗,左侧前臂可达旋后10°~20°、右侧前臂可达旋前10°~20°,无矫形丧失现象,日常生活达到功能要求.结论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采取桡骨远端栅栏状及尺骨中段治疗效果确实,操作可重复性强.

  • 标签: 桡骨 栅栏状截骨 尺骨 中段截骨 尺桡骨近端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情况。方法:按照不同方式分我院6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对照组33例行胫骨高位术,观察组33例行腓骨术,比较二者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及治疗后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较低(P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骨盆及3D打印导板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计算机辅助骨盆Salter术的DDH患儿(计算机辅助组)18例及接受常规骨盆Salter术的DDH患儿(常规组)25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3.2±2.5)岁(范围1~11岁);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1型20例、2型9例、3型12例、4型2例;均为单侧脱位,左侧18例、右侧25例。计算机辅助组依据CT片上髋臼旋转角(acetabular tilt angle,ATA)和性髋臼指数(bony acetabular index,BAI)制订方案,使用Mimics软件模拟操作并制作3D打印导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髋关节评分。于末次随访X线片上比较两组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central edge,CE)角及头臼指数(acetabulum head index,AHI),在三维CT片上比较手术前后计算机辅助组ATA的变化。结果计算机辅助组随访(2.3±0.2)年(范围2.0~2.5年)、常规组随访(2.8±0.15)年(范围2.5~3.0年)。计算机辅助组手术时间为(127±20.6) min,较常规组的(103±13.2) min长(t=4.657,P<0.001);计算机辅助组术中出血量为(157±17.5) ml、常规组为(151±15.3) 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5,P=0.239)。术后2年计算机辅助组髋关节JOA评分为(86.7±8.5)分,常规组为(84.8±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8,P=0.533)。末次随访时计算机辅助组CE角为36.8°±5.2°,大于常规组的31.8°±4.4°(t=3.414,P<0.001);AI为23.5°±5.5°,与常规组(25.2°±4.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7);AHI为85.8%±6.6%,大于常规组的80.4%±8.3%(t=2.284,P=0.028);患侧ATA为12.3°±1.4°,与健侧(11.8°±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547)。结论基于特定解剖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可直观模拟过程,并制造个体化3D打印导板。与常规骨盆Salter术相比,对DDH患儿采用计算机辅助骨盆可以达到更精准的影像学矫正,进而获得更佳的头臼匹配关系。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盆 截骨术 髋臼 髋脱位,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