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干预在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3/24)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0/23)86.9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4)4.17%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1.74%(P<0.05)。结论在急诊行介入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显著,辅助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以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使用多层螺旋CT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者总计346枚支架完成多层螺旋CT造影以及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CAG),将CAG结果作为对照,显示多层螺旋CT造影诊断支架内在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1.93%、96.55%、91.11%、90.63%。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后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情况,通过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500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做分析总结。结果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54.8%、超重/肥胖53.0%、高血压50.2%、糖尿病19.2%、血脂代谢异常7.8%;存在≥3个可纠正危险因素26.8%、8.6%无可纠正危险因素。3.8%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存在饮食肥腻情况,80.6%存在运动缺乏情况。女性患者年龄比男性高,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情况多;男性患者吸烟/吸烟史及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患者比女性多;≤55岁28.0%,男性88.6%。结论约25%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3个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约50%存在吸烟史及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情况,约80%存在饮食肥腻及运动缺乏等问题。

  • 标签: 中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老年病人11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病人分为两组A组保守治疗组50例,B组椎体成形组68例。治疗三个月后,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A、B组疼痛评分、ODI评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保守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更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型利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实验1、2、3组,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在此次治疗观察结果中显示,实验1组、2组、3组的血浆B型利的含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D-二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血浆B型利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D-二聚体的测定显示,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时间越长。

  • 标签: 血浆B型利钠肽 D-二聚体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效果。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7%。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指导、止痛与吸氧、溶栓后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改善预后起着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多支病变的心电图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结果相比于ST段抬高程度0.05~0.1mV,ST段抬高程度>0.1mV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但阳性预测值的价值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壁ST段抬高程度与患者的多支病变有关,对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多支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电图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冠脉病变 预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室和后壁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结果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对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必须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无胸痛症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急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结果PCI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溶栓组(P<0.05);PCI组患者急诊治疗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为85.71%(36/42)明显高于溶栓组66.67%(28/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其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中对其实施介入治疗,可有效在梗死早期实现血管再灌注,促进梗死面积的缩小,对于改善心肌供血,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静脉溶栓组和PCI介入治疗组。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血管再通15例(71.4%),PCI接入治疗组血管再通18例(85.7%)。组间比较,血管再通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出现1例患者死亡,4例不良反应。PCI介入治疗组0死亡病例,不良反应2例。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CI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经桡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均实施细心的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桡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均顺利出院,其中行支架植入患者93例,行经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患者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介入需精心的临床护理配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急救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急诊PCI术前的常规护理,急诊组实施急诊PCI术前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依次是82.2%、88.9%、80.0%,急救组依次是95.6%、100%、93.3%;急救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急救组是95.6%,急救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急救护理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与急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 PCI 术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Wellens综合征患者介入救治效果。方法本院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Wellens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结果术后3小时心电图(图3)图形改变不明显;因患者术后第2天要求出院,未能复查心电图。结论Wellens综合征患者介入救治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Wellens综合征 冠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成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脑血管支架植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按脑血管支架植入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穿刺口出血、尿潴留、腰背痛、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96.62±2.64)、(82.53±2.32),(χ2=28.3483;P<0.05);穿刺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为4%、18%,(χ2=5.0051;P<0.05);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为2%、14%,(χ2=6.1516;P<0.05);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为4%、16%,(χ2=4.0000;P<0.05);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为6%、18%,(χ2=3.4901;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脑血管支架形成的患者在围期实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方式简单,实用性较强。自21世纪开始,相关研究表明,血栓抽取可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效果,并使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增加,但部分研究学者临床结果显现出差异性。对于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价值争议较大,该研究将对相关血栓抽吸治疗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血栓抽吸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栓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践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血压、心电、呼吸较对照组平稳,住院期间实验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提高了救治心肌梗死的效率,降低了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优流程化路径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睑成形常用的切开法、埋线法、缝线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重睑成形治疗患者60例,对临床重睑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行重睑成形治疗者中,切开法42例,缝线法4例,埋线法14例,重睑成形治疗后,随访满意54例,良好5例,差1例。结论临床重睑成形临床最常采用切开法和埋线法治疗。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 埋线法 缝线法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7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另于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急诊科101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0.16±9.20)min、球囊扩张时间(75.82±4.9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病患(P<0.05);观察组者抢救成功率98.02%、AMI复发率0.99%,而对照组分别为88.66%、7.2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AMI的抢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还可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AMI复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