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迟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50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A、B两组(n=25)。A组进行延迟介入治疗,B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比较各组的LVED等指标。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比B组的72.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LVDD以及LVED指标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迟介入治疗,可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整体疗效,促进心功能损伤症状缓解。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01±4.05)mm、左室射血分数(49.15±8.95)%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及其与病变的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8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三组患者生化指标存在部分差异;三组患者造影结果存在部分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病变特点也不相同,临床诊断可根据他们的特点针对性对待。

  • 标签: 不同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进行经椎体成形病人使用护理配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进行经椎体成形病人7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给予病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护理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病人JOA下腰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29%和74.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经椎体成形病人使用综合性护理能提升病人腰椎活动能力,整体治疗护理效果良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左心衰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64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7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B型前体(NT-proBNP)的变化;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病12个月后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再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Dd、LVEF、NT-pro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试验组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试验组NT-proBNP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重组人脑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冠状动脉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72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6)、对照组(n=36),实验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短袖缩短率。结果心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短袖缩短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冠状动脉介入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分级 短袖缩短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据式分组。对照组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观察组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手术效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手术消耗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疗效相当,均可有效缓解疼痛,骨水泥渗漏发生相当,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出血和手术耗时更少,椎体后凸成形则更好恢复了椎体高度。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选椎体成形进行医治,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穿刺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显著且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疼痛专项评估与护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260例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结论充分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生理舒适。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影响并作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延迟介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49.45±5.65%)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2.35±3.20mm)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85±2.65m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延迟介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

  • 标签: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心功能损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腔内血管成形治疗,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内瘘通畅,同时其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便秘患者的排便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AMI患者进行分析,并对便秘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结果50例AMI患者中有38例出现便秘,占76%;排便诱发心绞痛发作有4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结论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排便方法,给予舒适的排便环境,调节患者排便情绪是预防患者排便障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1周、1月观察组60例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中对OVCF患者实施椎体成形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治疗,观察组实施椎体成形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轻,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少,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实施椎体成形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穿刺后凸成形,实验组接受穿刺椎体成形联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统计并对比两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腰背痛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结果实验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椎体后凸矫正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椎体成形联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椎体成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采取经椎体成形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且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非手术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常规组应用常规外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椎体成形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68%高于常规组的86.84%(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开始康复功能锻炼时间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疼痛、伤椎高度以及ODI指数情况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疼痛、伤椎高度以及ODI指数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应用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利于早日开展功能训练,改善伤椎高度和腰椎功能,从而获得患者满意与认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