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行经左心耳封堵(leftatrialappendageclosure,LAAC)治疗的房颤卒中高危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其中38例患者使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1例患者使用ACP左心耳封堵器。中1例患者发现心包填塞行急诊心脏修补及封堵器取出,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正确掌握左心耳封堵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掌握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于患者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的认知度。方法采取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月q016年2月就职于贵州省4所三甲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oronarycareunit,ccu)、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心内科普通病房护士185名,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基础知识的认知度整体偏低。CCU、EICU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基础知识的认知度高于心内科普通病房护士(P〈0.05)。比较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基础知识的认知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基础知识的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综合征的认知度与其所在科室、工作年限有关,整体认知度偏低,应加强专科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认知度 护士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压迫止血器,在此操作下,观察组结合介入上肢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6h侧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疼痛、肿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波动值、疼痛评分及侧指围分别为(0.27±0.10)、(1.03±0.21)分、(0.16±0.04)cm,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应用于介入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冠脉介入术后 介入上肢垫 压迫止血器
  • 简介:目的探讨硅化乳胶尿管在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接受TURP后留置乳胶尿管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患者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接受TURP手术留置硅化乳胶尿管的BPH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术后出血、尿管堵塞、膀胱痉挛)和尿管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尿管堵塞和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P术后采用硅化乳胶尿管进行膀胱冲洗可减少尿管阻塞及膀胱痉挛发生,并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 硅化乳胶尿管
  • 简介:总结1例脑梗死合并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正念训练等心理干预,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早期康复的依从性。住院38d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良好带菌出院。

  • 标签: 脑梗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中药灌肠可提高尿毒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毒症 脑梗死 中药 灌肠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拓展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病情监测、营养干预、用药指导等患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控制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并发症 神经功能
  • 简介:交腿瓣移植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瓣和游离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架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架固定交腿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骨折外固定。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架固定及交腿瓣修复。11月9日瓣存活,行断蒂

  • 标签: 交腿皮瓣移植术 外固定架固定 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目的评价口进食脑卒中患者的进食状态及营养状况。方法于2016年4—8月对上海市6所医院的38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以及中文版简易进食观察量表一Ⅱ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同时评估患者的体质指数、肱三头肌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小腿围、全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客观指标,分析比较存在进食困难与无进食困难患者之间各项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脑卒中后存在口进食困难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进食困难患者;存在摄入困难、吞咽困难及精力不足/食欲下降患者的小腿围、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白蛋白浓度均低于无相关进食困难的患者(均P〈0.05)。结论伴有进食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进食困难者,及时、合理的进食状况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准确判断脑卒中患者的进食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进食困难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备最佳方法及运用效果。方法利用医学影像技术及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形成了区域备图谱,并在临床中应用。共纳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病人24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8例。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备图谱实施编发及备,对照组采用全颅备。分别比较2组患者皮肤破损率、医生及患者对备的满意度及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结局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皮肤破损率为0,较对照组皮肤破损率2.5%下降,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得分(98.53±5.72)分及患者满意度得分(99.87±3.56)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发生率(19.8%)及抑郁情绪发生率(16.7%)较对照明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基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备图谱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皮肤破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区域备皮 三维可视化技术 神经外科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比较并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和开放供肾取肾的安全性和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供肾取肾病人(机器人组)和同期进行的20例开放供肾取肾病人(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比较两组病人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肾功能、肛门排气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机器人组出院时末次血肌酐为98.90μmol/L±21.20μmol/L,开放组为93.63μmol/L±20.3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6.80h±7.38h,开放组为49.89h±11.32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停伤口引流管时间为64.74h±12.58h,开放组为61.20h±10.12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持续时间为4.58h±1.56h,开放组为2.15h±0.35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出血量为70.00mL±25.82mL,开放取肾组为110.53mL±45.88mL,开放组出血量多于机器人组(P〈0.05);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60d±0.70d,开放取肾组为5.53d±1.22d,机器人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机器人组发生1例外耳郭压疮,开放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围期肝功能异常。[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供肾取肾安全可靠,病人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由于达芬奇机器人取肾的特殊性,在掌握开放取肾术后常规护理外,还需掌握预防和处理手术体位性压疮等特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活体取肾 开放取肾 护理
  • 简介:目的:对行环状电切活动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围期品管圈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围期品管圈活动,对比行环状切除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品管圈实施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行环状电切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品管圈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术后无疾病复发。结论:对行环状电切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品管圈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环状电切术 术后复发率 品管圈
  • 简介:目的调查肝动脉栓塞化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自我效能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6年9—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介入科住院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32例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6±0.63)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3.17±0.89)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2.29±1.11)分。结论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建议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可选择微信平台、视频播放、座谈会等形式;对于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帮助患者正确完成角色转变,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以此帮助肝细胞癌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晚期 自我效能感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肺叶切除患者围期应用的更为安全高效的排痰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背心进行排痰,观察组患者应用兼具排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排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口痰咳出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疼痛评分、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肺癌行肺叶切除患者,围期采用兼具排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进行排痰,较常规方法更有助于术后排痰排出,且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肺癌 振动排痰 肺叶切除术 呼吸训练器
  • 简介:目的探讨支撑纵切扩法在B超引导赛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放疗科采用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54例。行PICC操作时,观察组采用支撑纵切法进行扩,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法进行扩。比较2组患者一次扩成功率、扩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局部出血量、7d内导管维护次数,并评价PICC操作方法满意度、稳定性、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中53例一次扩成功,对照组54例患者中48例一次扩成功;观察组患者扩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出血量及7d内导管维护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入PICC时操作满意度、稳定性及难易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患者,采用支撑纵切扩法,能较好确保患者一次扩成功,有效降低置管后局部出血量,减少维护次数,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操作稳定性较好。

  • 标签: PICC 赛丁格技术 扩皮 出血 操作满意度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传统置入法存在失败率高、易导致并发症等问题;鼻胃管插入后,对其位置的确认是胃管置入的重要环节,其置入深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后期的营养、给药能否成功,误入气管则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本文对改良胃管置入法、胃管位置的确认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管置入术 位置确认 改良法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 标签: 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新生儿 外周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1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不仅能促进PCI手术患者伤口恢复,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护理 个案管理模式
  • 简介:纵膈肿瘤指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食管囊肿、恶性淋巴瘤及脂肪瘤等,良性较多[1]。开胸手术患者常因手术后疼痛、创伤较大等因素,造成术后呼吸变浅变快,故术前加强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尤为重要。男性呼吸一般以腹式呼吸为主,而巨大纵膈肿瘤中双侧膈神经损伤更会导致腹式呼吸消失,导致重度呼吸困难、肺不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等严重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纵膈肿瘤 双侧神经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对采用骨搬运治疗骨缺损或慢性骨髓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骨搬运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如术前予以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术后控制骨搬运速度和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等。[结果]31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接受骨搬运的病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手术、积极康复锻炼,达到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均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慢性骨髓炎 骨搬运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