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6月至2014年9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6眼),男910年例(眼),女1416眼),年龄50-81岁,平均(66.51±7.12)岁。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粘连〈1/2例(/圆周。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5者20眼(76.9%);术前平均眼压(20.60±3.9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2.05±3.62)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0房角分离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前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会出现缺血区,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刺激物,它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随着抗VEGF药物的出现,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治疗RVO黄斑水肿的一线用药。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等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的局限性。本文对OCTA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
  • 简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一种继发于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类型的青光眼,难以控制的眼压、视力的急剧下降和眼部疼痛症状是其特点。目前国内外对NVG的研究颇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探索,然而手术仍是其目前最终的治疗方式,尤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药物与其它手术的联合治疗更是近年NVG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对NVG的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和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小梁切除术 Ahmed引流阀植入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治疗29例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结膜瓣遮盖治疗的29例(29眼)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真菌性角膜溃疡8例,单纯疱疹性角膜溃疡5例,细菌性角膜溃疡9例,外伤后继发角膜溃疡者2例,不明原因者5例。所有角膜溃疡患者中伴穿孔者3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8眼经过一次手术后,角膜溃疡愈合;1眼术后2周时结膜瓣溶解脱落,出现前房积脓,再次行结膜瓣遮盖,但最终未保住眼球。该手术方法治疗角膜溃疡有效率达96%。本组病例中,28眼通过结膜瓣遮盖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溃疡愈合,保存眼球,尤其对于不能开展角膜移植的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膜瓣遮盖术 难治性角膜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巩膜扣带(scleralbuckling,SB)联合玻璃体注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50例150眼临床资料,将仅接受SB的患者81例81眼纳入未注气组,接受SB+玻璃体注气的患者69例69眼纳入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前、术后血清中氨基酸、VEGF水平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未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69)与未注气组的9.9%(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有助于RRD患者视功能和眼压的早期恢复,降低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注气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手术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中的配合程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通过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44例(44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患者进行规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随访1年。结果治愈42例,复发2例,未发生中角膜穿孔、出血,术后角膜溃疡、结膜肉芽肿、结膜瘢痕甚至睑球粘连、视力下降等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优质的围手术护理,可以更好的护患沟通,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眼治愈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游离结膜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异体羊膜移植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不同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复发性翼状胬肉计72例(72只眼),均为单眼,曾行单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有眼球运动障碍或胬肉增生组织达角膜瞳孔区。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另一组行异体羊膜移植。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对两种不同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疗效比较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安全性的主要终点事件:无术后并发症;二是临床有效性的主要终点事件:避免复发。结果术后12个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8只眼中36例痊愈,2例复发,复发率5.26%;异体羊膜移植组,34只眼中28例痊愈,6例复发,复发率17.65%。在临床安全性主要终点事件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有效性主要终点事件中,胬肉复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异体羊膜移植组。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异体羊膜移植 手术治疗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睑板腺囊肿 儿童 眼表
  • 简介:目的探讨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住的翼状胬肉并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32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护理指导。结果多数患者中配合度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耐受良好,无一例出院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诊术后复发率低。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增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配合度和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额肌腱膜瓣悬吊矫治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在我科收治的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患者83例114眼,采用改良式扇形额肌腱膜瓣悬吊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和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5a。结果:术后第5a,矫正满意和基本矫正者共有84眼(73.7%),部分矫正30眼(26.3%),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包括倒睫4眼(3.5%),其中3例3眼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lwk后消失,1例1眼行二次手术;结膜脱垂2眼(1.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lwk后结膜脱垂均消失;术后无1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睑球分离、眼睑成角畸形、血肿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上睑回退和外侧重睑皱襞消失是长期随访最常见的问题。结论:改良式额肌腱膜瓣悬吊矫治儿童重度上睑下垂长期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 标签: 上睑下垂 额肌腱膜瓣悬吊术 长期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10/2016-10收治的DME患者150例15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52眼,B组50例51眼和C组50例53眼,分别采用激光光凝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和激光光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黄斑中心凹厚度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B、C组患者治疗后3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组均显著缩小(P<0.05);C组患者治疗后6mo和12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B组均显著缩小(P<0.05);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激光光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DME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EX-PRESS引流钉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2在我院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羊膜植入(31例38眼,试验组)与单纯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22例34眼,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d,1wk,3、6mo眼压变化、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mo,对照组眼压较试验组眼压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mo,试验组中功能性滤过泡比例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角膜水肿,两组中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生物羊膜植入可以安全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术后滤过泡情况,并有远期降低眼压的作用。

  • 标签: 羊膜植入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I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I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式,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疗效无差异。

  • 标签: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 外斜视 复发性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无菌空气填充和C_3F_8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瓣(ILMF)覆盖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4-01/2017-06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H患者,行PPV联合黄斑区ILMF翻转覆盖黄斑裂孔,根据中是否行C_3F_8填充,分为球内空气填充组(A组112眼)和球内C_3F_8填充组(B组63眼),比较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术后1、3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1、3mo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mo时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A组BCVA较B组恢复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5%,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9.5%,而A组无术后高眼压情况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V联合ILMF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在该手术中可以代替C_3F_8填充。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瓣 C_3F_8 无菌空气填充
  • 简介: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7-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102例10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51眼,两组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第1d起,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均连续治疗3mo。对比两组患者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mo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相关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活动受限、感觉适应、心理、社交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观察组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5.9%(3/51),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诺贝特联合23G微创玻璃�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非诺贝特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功能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针对较大翼状胬肉,采用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或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侵及瞳孔区的较大翼状胬肉40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羊膜组),另一组行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绷带镜组),每组各20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第l、3d,1、3wk眼部舒适程度和角膜愈合情况与随访复发情况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羊膜组为61.4±5.2min,绷带镜组为34.5±2.7min,绷带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在术后第Id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第3d和术后lwk,绷带镜组患者的眼部舒适度明显优于羊膜组(P<0.01),至术后3wk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wk时两组患者的角膜愈合率评分分别为0.85±0.18分和1.15±0.1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羊膜组有1眼胬肉复发。结论:在侵及角膜的较大翼状胬肉治疗中,胬肉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联合全角膜羊膜覆盖或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均有助于缓解眼部不适症状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患者更舒适,治疗更便捷。

  • 标签: 较大翼状胬肉 羊膜覆盖 角膜绷带镜
  • 简介: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月—520177月我院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4例(74眼),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7例(37眼)。观察组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照组行小梁切除。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49%(32/较对8637)照组59.46%(22/37)高,且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较对照组40.54%(15/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难治性青光眼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82例103眼,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眼压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分别为(15.43±1.55)mmHg和(15.50±1.60)mmHg,高于术后3个月眼压(P〈0.05),但明显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ACD和AOD500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房角关闭情况明显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术后12个月房角开放眼数达28眼,占27.18%;术后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有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