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逻辑真”是否是真的个子类?(2)逻辑作为度量真的测度标准之。它如何实现这种标准?(3)逻辑真自身理论说明依赖于怎样观念?作者分析了以往哲学家、逻辑学家对这些问题代表性看法,认为:(1)“逻辑真”不是真的个子类;(2)逻辑真只能测量观念形式上关系;(3)逻辑真是认识论意义上概念,它本体论说明是个“自足观念模式良性内循环结构。

  • 标签: 逻辑真 自足观念模式 良性内循环结构 测度
  • 简介:弗雷格认为,逻辑研究真,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科学;逻辑任务是仅仅说明最普遍东西,对所有思维领域都有效东西。弗雪格运用逻辑与语言相结合分析方法探讨“真”,通过严格形式语言和系统逻辑演算方法求真。他论述涉及逻辑研究对象及方式,逻辑心理学区别,这些论述反映了他对逻辑这门学科性质独特认识,他观点对现代逻辑20世纪哲学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弗雷格 求真 逻辑观
  • 简介:知道者悖论产生根源在于“知道”意义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对“知道”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角度出发给出了个相对稳定“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 标签: 认识论悖论 知道者悖论 知道 时间秩序
  • 简介:毛泽东早期逻辑观念,不但是指他早期对逻辑认知,包括他早期遵守逻辑愿望习惯。毛泽东长期学习、研究运用逻辑中,逐渐形成、改变发展了自己逻辑观念。他提出扬弃性逻缉研究原则,倡导批判性逻辑研究方法,论述根本性逻辑理论问题。毛泽东逻辑观念转变发展,肯定了形式逻辑学科地位,明确了该学科研究对象,推动了逻辑传播普及。

  • 标签: 毛泽东 逻辑观念 扬弃性 研究方法
  • 简介: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因此,两种逻辑比较研究只有建基于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之上,才能对它们异同作出合理分析与说明。墨家逻辑依托于先秦文化,亚里士多德逻辑依托于古希腊文化。两种文化有不同特征需求。不同文化特征需求,产生了两种不同逻辑。两种逻辑差异主要表现为:目的与任务不同,逻辑特征不同,主导推理类型不同,推理成分分析不同,后续发展状况不同。

  • 标签: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比较研究 逻辑传统
  • 简介: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对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对同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对个命题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该命题模态下成立,则同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对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 标签: 强化前件规则:析取前件消去规则 同一性替换规则 存在概括规则 虚拟条件句 逻辑
  • 简介: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认知主体或某认知系统而言。认知悖论产生既离不开具体认知主体背景知识某些假定前提条件,离不开具体认知主体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种特殊命题。与逻辑悖论语义悖论相比,认知悖沦涉及到具体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纠缠,而且建构认知悖论严格形式,还需要发现种真正悖论性难题严格公式化描述,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 标签: 悖论 认知悖论 认知逻揖 认知主体 认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