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疗效。方法 42例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去白细胞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满意度。结果 A组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复发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检验中检验不规则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2月-2023.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全部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以及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情况。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9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低于女性(P<0.05);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主要为抗-M、抗-D、抗-C、抗-E及其他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则抗体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程永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邮编:2614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是2017.3-2019.6,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80例需输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对照组(盐水凝集法)各90例,比较两组正反定型符合率、检验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高;反定型符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性76(42.22%)例,其中RhD阴性率6.57%,C阴性率18.42%,E阴性率72.36%,交叉配血不和率2.63%。结论:输血前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提高依从性输血准确率,提高检验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检验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主要分析研究在血液科住院患者输血过程当中使用零缺陷护理的具体效果以及风险控制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组件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零缺陷护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情绪评分以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规范事件的出现几率和情况。结果:通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输血不规范情况的发生率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科住院输血患者临床治疗选择零缺陷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降低输血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全面缓解不良情绪的出现,全面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零缺陷护理 血液科 输血风险 控制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以盐水法检测,研究组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就两组检测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正定型和反定型检测的准确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可对血液情况予以准确反馈,应用效果好。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检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行输血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初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者使用烧伤初期输血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合并感染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合并感染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输血治疗,能有效控制合并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烧伤初期 输血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本论著旨在探讨输血科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观察,并提供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方法:于2022年1月开始研究,并于2023年9月终止研究,期间选取我院300例输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现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作传统组及研究组,各150例。传统组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人员则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随机对比两组间的输血标本合格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输血反应出现率、错误行为出现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率皆优于传统组,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持续改进是提高血液科质量和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流程和优化措施,可以降低输血反应、错误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血液科应积极推行质量持续改进,以提高整个科室的综合素质和临床疗效。

  • 标签: 质量持续改进 血液科 临床实践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输血指导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30名实习生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探究组给予案例教学法,观察应用效果。结果:探究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教学的过程中给予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相较于常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同时能够提升实习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提升教学积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临床输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2年6月之间收集的50例受血者及供血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均为25,分别采取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对比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阳性检测率,交叉配血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接受盐水法检测,观察组54例接受凝聚胺技术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对比稳定性、准确度、灵敏度,观察组87.04%、94.44%、88.89%高于对照组64.81%、74.07%、66.67%(P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盐水法 凝聚消失时间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其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类型和表现、所输血液制品,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后的输血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观察到输血过程875次,其中90次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9%。本组90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中,62次为过敏反应、21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7次为低血压反应,各占68.89%、23.33%、7.78%;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均主要表现为在开始输血1 h后或输血将近完成时出现38.1-39℃发烧、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及部分寒战、畏寒、SBP降低,低血压反应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完成后1 h内出现SBP降低4 kPa以上。本组90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所输血液制品中,35次为单采血小板、27次为悬浮红细胞、20次为血浆、8次为冷沉淀,各占38.89%、30.00%、22.22%、8.89%。本组患者发生与未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后的Hb增量和CC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类型和表现各不相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多种多样,但其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影响到输血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急性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h抗D血型检验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方法:通过收取输血科的患者共计13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IgM)单克隆抗体对受检者的红细胞直接凝聚反应作为鉴定Rh血型标准,对Rh阴性血的抗体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Rh血型系统不同抗原检出率进行比较,其中阳性中E抗原、C抗原、D抗原分别为20.0%、42.0%、38.0%,阴性中E抗原、C抗原、D抗原分别为16.0%、21.0%、0.5%。结论:Rh抗D血型检验能够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并改善输血治疗的效果。

  • 标签: Rh抗D血型 检验 输血 关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护理应用在血液科输血风险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定50例在我院血液科接受住院输液治疗的患者,并设置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零缺陷护理的观察组。将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和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将零缺陷护理干预方案有效运用在血液科住院输血治疗患者护理中,有助于减少输血不规范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还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情绪。

  • 标签: 零缺陷护理 血液科 输血 风险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采取不同快速血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2.4-2023.4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临床输血检验的100名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5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普通组采取常规盐水法进行检验,而研究组引入的是凝聚胺技术进行检验,针对两组患者对应的输血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不同的输血检验技术,研究组在抗-C、抗-D以及抗-c、抗-E的阳性对照看眼结果方面相较于普通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检出的抗-C、抗-D阳性对照均为++++,且研究组检出的抗-c、抗-E阳性对照是+++。此外,研究组相较于普通组有更搞得检验精准率,有更短的检验时间,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相较于传统盐水法检验有更高的精准率,能够精准体现血液的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输血检验的要求,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不同血检技术 盐水法 凝聚胺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始年限:2022年7月,截止时间:2023年7月;选择于我院收治的41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讨组,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41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普通组。两组均行血小板抗体检验。比较组间血小板抗体性质、探讨组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输血相关指标。结果:探讨组血小板抗体阴性率低于普通组,(P<0.05)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探讨组抗体阳性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高于抗体阴性,抗体阳性输注1hCCI、输注24hCCI低于抗体阴性,(P<0.05)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反复输血患者应用血小板抗体检测取得一定临床价值,及时发现血小板抗体阳性现象,可以为输血提供临床指导,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反复输血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