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方案与输血疗效。方法 42例急性大失血患者为样本,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随机分组,输注PLT与冷沉淀凝血因子纳入A组,输注PLT纳入B组,对比止血时间、24h悬浮红细胞用量、凝血指标差异 。结果 A组止血时间较B组短,24h悬浮红细胞用量较B组少,P<0.05;A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注PLT+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可强化患者凝血指标、缩短止血时间,还可减少悬浮红细胞用量,高效可行。

  • 标签: 输血方法 输血治疗 急性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用限制输血和积极输血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陇西县医院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4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限制输血疗法,对照组行积极输血治疗。对比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针对退热时间与止血时间,研究组分别是(1.59±0.42)d、(1.23±0.39)d,比对照组(3.81±0.92)d、(3.64±0.85)d短,P<0.05。针对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次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次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想要知道急性输血反应的因素有些困难,毕竟各种输血反应并不是相同的反应,即使是同样的输血反应,其导致反应的因素也可能不尽相同,引起同样输血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溶血性反应。一旦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急性反应,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并且根据反应,找到相关的急性输血反应原因,认真研讨其反应的病因和病理学,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对患者进行保护,尽量不让受到二次伤害,这样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在客观上给临床医学提供更多的经验教训。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发生原因 相应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输血策略的输血疗效。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救治的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数字随机编号法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32)。参照组根据Hb<90g/L的标准实施开放性输血治疗,研究组以Hb<70g/L的标准实施限制性输血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均得到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的PLT、ATPP指标改善幅度更大,与参照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24h内的再次输血率是18.75%,参照组患者24h内的再次输血率是43.75%,参照组再次输血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后出现1例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输血后出现5例不良反应,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b<70g/L的标准实施限制性输血治疗,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不同输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输血与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内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采取限制输血,对照组采取积极输血,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输血后24h,研究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输血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限制输血 积极输血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三种方法及其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共2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试验C组给予联合输注治疗。对3组患者输注后1-2h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检测治疗前后的PT、APTT、TT、PLT、Fb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C组与试验A、B组相比,止血效果较好,有效止血率大大增高,止血时间缩短。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联合输注与单独输注相比更有效。

  • 标签: 急性大失血 联合输注 血小板 冷沉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于输血24h内的为急性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急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循环负荷过重、低体温、电解质紊乱等。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仅输注单采血小板,第二组仅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第三组输注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对比观察最终的输血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第三组患者的输血治疗及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结论:将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血治疗方案应用到急性大失血患者身上,可快速针对病症特点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推广价值极大。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输血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表现,统计分析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100例血液制品中,急性输血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0.00%,其中单独采集血小板4例,悬浮红细胞3例,血浆2例,冷沉淀1例,分别占40.00%、3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7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低血压反应1例,分别占7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至38.1℃至39℃,皮肤瘙痒伴分散性荨麻疹,并伴有寒战、发冷等症状,收缩压下降。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接近完成时和输血开始后1小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预防性药物较少;低血压反应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下降超过4kPa,没有伴随症状。该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完成后1小时内,不进行治疗或预防。有和无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有或无病史的患者Hb升高和CC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体温升至38.1℃~39.0℃、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收缩压降低4kPa以上,没有影响输血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急性输血 不良反应表现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表现,统计分析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100例血液制品中,急性输血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0.00%,其中单独采集血小板4例,悬浮红细胞3例,血浆2例,冷沉淀1例,分别占40.00%、3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7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例,低血压反应1例,分别占70.00%、20.00%和10.00%。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至38.1℃至39℃,皮肤瘙痒伴分散性荨麻疹,并伴有寒战、发冷等症状,收缩压下降。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接近完成时和输血开始后1小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预防性药物较少;低血压反应的主要表现是收缩压下降超过4kPa,没有伴随症状。该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完成后1小时内,不进行治疗或预防。有和无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有或无病史的患者Hb升高和CC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表现为体温升至38.1℃~39.0℃、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收缩压降低4kPa以上,没有影响输血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急性输血 不良反应表现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1.5%~2.5%。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TTTS,并结合产前胎心监护、产后胎盘灌注以及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于急性TTTS的认识。急性TTTS多发生于两胎儿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因此,孕期应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脐带附着位置的检查,对于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孕晚期和围分娩期应加强胎儿监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大失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单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和观察组(20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联合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输注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远高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急性大失血患者实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联合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大失血 输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积血自体回输在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解除心包填塞,并将心包积血自体回输救治4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结果采用心包穿刺置管自体输血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抢救是安全的、有效的。结论急性大量心包填塞患者需输血,补充血容量,心包积血自体回输,操作简单,迅速,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不需检查血型,交叉配血,避免和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自体输血 急性心包填塞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措施中的必要方法,由于血液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输血可以引发急性输血反应。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有所区别,悬浮红细胞容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浆和血小板容易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急性输血反应会使血细胞快速破坏消耗,造成输注效果下降或无法输注,甚至对受血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输血治疗的风险性决定了临床用血时必须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在输血前或出现输血反应时全面开展免疫血液学实验室检查,能有效诊断、预防和治疗急性输血反应。在临床护理中,应严格“三查七对”,输注开始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输血患者的疗效和预防、减少输血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输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案治疗急性大失血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我科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32例急性大失血患者。按照不同输血成分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予以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观察组予以联合输血,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的同时按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冷沉淀)。经积极救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指标评价(1)血液指标评价输血前后HGB、PLT、HCT、凝血四项;(2)止血及输血指标评价输血后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少白红细胞使用量、有效止血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各项指标较输血前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观察组止血时间及24h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有效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的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红细胞的同时按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冷沉淀)有利于迅速缓解病情、改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