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一种由于一些其他疾病引发的脑血管的血液流动受限,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最终出现一系列的神级功能的受限的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人类第二大死因,由于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所以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影响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病人预后所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护理
  • 简介:大量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参与缺血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或者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或者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促进损伤修复。因此拮抗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敲除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以及促进其对神经干细胞的靶向作用有可能治疗缺血脑损伤。广谱趋化因子拮抗剂的开发,趋化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都有希望的方法,需要加强探索。

  • 标签: 趋化因子 缺血性脑损伤 拮抗剂 基因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32例纳入本次研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1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能够在提升预后效果的同时,避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因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90%以上残疾是由脑血管病引起(其中少部分是意外伤害所致),而我们东北又是脑血管病高发区,如何预防和治疗好缺血脑血管病人,减轻后遗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当务之急。如何做好超早期溶栓治疗,最大限度减少病人后遗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国内外对缺血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分为三种其一,是在有条件的医院当中实行动脉内介入溶栓;其二,是在一些医院当中实行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其三,是静脉溶栓治疗。我院自2003年5月至今开展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血管病,取得非常满意效果。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后遗症。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此项技术是在基层医院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因为在三级医院可以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目前,该项技术我们已开展近7年,治疗患者近700例,有很多脑梗死的患者终身致残,因为做了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药治疗,使很多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所以,该项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颈总动脉下段 溶栓药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直到现在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急性期血压过高容易引起脑水肿,血压过低则出现脑血流灌注不足,是否需要降压(或升高血压),何时降压,如何降低血压,以及降压对愈后影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一线,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脑水肿 脑血流灌注不足
  • 简介:摘要有效地治疗宫内窘迫和抢救新生儿窒息,减少胎婴儿的缺氧,是预防该症发生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与卒中相关的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被广泛研究,其变化涉及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包括血管生成、神经可塑性、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等。进一步探明特定circRNAs在急性缺血卒中后的变化及其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开发可能的新型药物靶点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对急性缺血卒中后发生变化的主要circRNAs以及circRNAs的作用机制、功能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RNA,环状
  • 简介: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脱水降压、降糖、降血脂、降血压及对症处理,基础用药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丁苯酞治疗,对照组辅以阿司匹林片,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1、21d分别测查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ES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1、21dADL评分及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4/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31/50)(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 简介:卒中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缺血卒中占其中的60%-80%。众所皆知,缺血卒中拥有高复发的特性,且复发事件的危害更严重于首发事件,目前研究已证实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药物和措施能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病睛和卒中类型不同,每个患者间的卒中复发危险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预测量表来预测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临床上分层管理患者,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再发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2年5月22例缺血肠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结肠缺血通过结肠镜或B超48小时内确诊(1例行血管造影确诊),另5例小肠缺血中3例在48小时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而确诊,2例通过B超、胃肠X线及内镜在10天内拟诊.18例使用罂粟碱及丹参治疗后缓解,4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或缓解.结论缺血肠病的症状无特异性,腹部B超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肠系膜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住院的缺血结肠炎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2例缺血结肠炎患者,28例(67%)病人症状在发病48h内消失,39例(93%)病人症状在发病1周内消失,其余病人于发病2周内症状消失。结论缺血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期便秘有关。临床表现多有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ischemic coliti
  • 简介:摘要凡因血运障碍导致骨小梁缺血、囊性变、塌陷、硬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为缺血骨坏死。骨坏死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骨坏死,如骨髓炎、骨结核等,可造成骨组织炎症、坏死、吸收、分离,一部分形成死骨。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脏器所有组织器官的营养都是由血液来输送的,哪里的血液不足,就意味着哪里的营养缺乏,没有营养,坏死便随之而来,此类坏死叫做缺血坏死。当坏死是在无细菌的条件下发生的时,又叫做无菌性坏死。骨坏死可发生在人体的很多部位,发生在股骨头的叫做股骨头缺血坏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当前脑血管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后,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中药在缺血脑卒中治疗方面可起到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保护其脑组织、减少自由基等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针对缺血脑卒中中药治疗相关学术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进展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当前脑血管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后,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中药在缺血脑卒中治疗方面可起到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保护其脑组织、减少自由基等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针对缺血脑卒中中药治疗相关学术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分别观察治疗6月前后两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辅助常规抗缺血治疗能够是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曲美他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