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I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I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M多合并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72例,高血压56例,血脂异常61例,2型糖尿病30例。合并心绞痛病史40例,明确心肌梗死病史26例。8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增大,以左房、左室增大为主,合并主动脉瓣钙化58例,合并二尖瓣返流62例,合并心律失常以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为主。结论本病多合并冠心病易患因素,结合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有助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抗凝、抗血小板、抗心律失常以及控制冠心病易患因素等综合措施,有条件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标签: 缺血性 心肌病 易患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肠病患者共15例。结果15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14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缺血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预后较差。尤其是急性缺血肠病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缺血肠疾病出现肠坏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在2007~2011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缺血肠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辅助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肠坏死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血象周围血白细胞异常增多、超声或CT提示有明显肠壁增厚以及腹腔积液,这说明肠坏死已经发生。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血管内有空气。结论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量>20×109/L,超声或CT显示肠壁增厚及腹水,基本可以确诊为肠坏死,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手术处理。

  • 标签: 缺血 肠坏死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优质护理方案应用于缺血肠炎临床护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 80例 缺血肠炎 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后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 统计学意义 存在 ( P < 0.05 )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60.00% ,实验组为 90.00% ,两组具有显著的 差异, 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对缺血肠炎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优质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缺血性肠炎 应用评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赫尔辛基青年卒中注册研究者对1008例15~49岁的首发卒中患者进行的分析提示,缺血卒中发生率在40岁时明显增加,男性和44岁以上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明显较多。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卒中患者 青年卒中 危险因素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干预治疗是医学界关注的首要问题。缺血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以西医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缺血脑卒中方面的效果逐渐受到关注,中西医结合疗法已成为缺血脑卒中的主要干预方法。通过阅读、整理、综合分析近年有关中西医干预缺血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文献,以期为缺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以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综述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从而抑制mRNA表达。目前发现miRNAs不仅参与生命过程的一些重要进程,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缺血脑卒中这一病理状态下的动物和病人的脑组织及血液miRNAs的表达及其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 综述
  • 简介:摘要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过去的观点认为,TIA发作持续24小时以内,有人研究提示,颈内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14分钟,椎基底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8分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西医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保持双下肢水平位牵引,避免将衣被放置于牵引绳上,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保持有效及正确的牵引力。可每2小时放松牵引l0分钟,以利皮肤透气放松,防止牵引过久,引起压疮或皮肤勒伤。同时应注意牵引带松紧度的调整,以能放置于一横指为度。注意肢端感觉、血运及各趾活动情况。由于儿童生性好奇好动,对牵引后肢体制动不甚配合,需向家属说明牵引的基本知识及如何维持有效牵引效能。

  • 标签: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轻型缺血卒中在缺血脑血管疾病中约占1/3。轻型缺血卒中通常被认为是症状轻、恢复快、结局良好的一类疾病,所以极易被忽视。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其卒中再发风险高,致残性强。为了更好地认识轻型缺血卒中,本文对其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病因学分型及病理生理机制、诊治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尤其是在治疗方面。

  • 标签: 卒中,缺血性,轻型 定义 病因 危险因素 病因学分型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根据对治疗缺血结肠炎相关药物的效果和选择原则进行分析。结论缺血结肠炎推荐使用药物预防,治疗药物首选罂粟碱。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药物治疗 罂粟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IB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腹部血管CT成像(CTangiography,CTA)或电子结肠镜、腹部血管彩超、腹部血管造影结果。结果急性缺血肠病3例,3例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24h内死亡;慢性缺血肠病8例经内科治疗好转。结论缺血肠病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CT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

  • 标签: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康复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