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冠心病的最佳最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缺血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选取了常见的缺血冠心病选择96例有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人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加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治疗,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将S—T段压低缺血冠心病设置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或症状消失,但治疗组的效果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药品价廉,效果可靠可行。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硝酸甘油 S&mdash T段压低 缺血性冠心病
  • 简介:缺血卒中占全部卒中的60%-80%。缺血卒中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对揭示其发病机制及探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别从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血脑屏障、血管神经单元等角度建立起可靠的研究缺血卒中的研究平台。本文对各种缺血卒中的体外模型的制备方案及应用方法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为缺血卒中的研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选择。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体外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两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进行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57%,且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88%、16%、76%、4%;而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71%,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64%、10%、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类患者的多项检查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脑卒中、心血管病史等,临床中应注意结合病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与干预.关键词缺血脑卒中;出血性;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4-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一种由于一些其他疾病引发的脑血管的血液流动受限,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最终出现一系列的神级功能的受限的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人类第二大死因,由于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所以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影响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病人预后所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好的生化标志物,在缺血脑卒中表达升高。本文就近年来IMA在缺血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缺血肠疾病出现肠坏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在2007~2011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缺血肠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辅助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肠坏死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血象周围血白细胞异常增多、超声或CT提示有明显肠壁增厚以及腹腔积液,这说明肠坏死已经发生。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血管内有空气。结论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量>20×109/L,超声或CT显示肠壁增厚及腹水,基本可以确诊为肠坏死,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手术处理。

  • 标签: 缺血 肠坏死 血栓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及缺血脑卒中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2型糖尿病是缺血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缺血脑卒中的高发,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可调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感染事件,并观察感染与缺血脑卒中TOAST分型中各个亚型的关系。方法将我院32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调查患者发病前1月内是否有感染,同时观察其与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等的关系;另外观测患者血沉、hsCRP、IL-6、IL-1β和TNFα等指标试图分析感染与脑卒中的内在机制。结果结果显示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sCRP、IL-6、IL-1β和TNFα与AIS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为AIS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多样,近期感染可能是诱发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近期感染 缺血性脑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肠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常无特有的临床表现,检查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如何通过现有的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几年来缺血肠病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肢体缺血(CLI)缺血溃疡患者影像资料中膝下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152例(152条患肢)CLI缺血溃疡患者的术前膝下动脉造影影像学资料,糖尿病组患者106例和非糖尿病组46例,对两组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受累数量、缺血溃疡区域angiosome位置分布、膝下动脉侧支循环状况以及足部动脉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CLI缺血溃疡患者溃疡高发于足底外侧支动脉angiosome(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溃疡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血管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69.8%)低于ATA(89.6%)和PTA(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56.5%)低于ATA(80.0%)和PTA(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下动脉多支受累高于单支受累(P〈0.05)。糖尿病组3支小腿动脉病变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1支小腿病变多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足部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部动脉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动脉Jenali侧支评分Jenali0级糖尿病组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Jenali3级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CLI缺血溃疡患者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最高(P〈0.05)。糖尿病组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它动脉连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I缺血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受累更为严重,侧支循环建立差;溃疡分布�

  • 标签: 重症肢体缺血 缺血性溃疡 糖尿病 膝下动脉
  • 简介:摘要缺血肠病病情严重,但是其早期在无显著性和特征性的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上较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缺血肠病诊断方式有很多种。各种诊断方式均各有利弊,因此加强对缺血肠病的诊断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诊断方式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缺血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缺血脑梗死患者分成路径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对路径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结果路径组的自我护理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行为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管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缺血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风险。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健康教育路径管理 健康行为 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血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影响,探索丁苯酞治疗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早期治疗的若干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早期治疗,并分析早期治疗措施及预后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结果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中有66例患者溶栓,65例患者成功(98.5%);71例患者降颅压,70例患者成功(98.6%);78例患者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78例患者成功(100%)。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治疗 若干问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