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临床特点、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0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研究对象中男78例,女22例,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急性脑卒中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吸烟者比例较大,占67.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病因以早发性动脉硬化为主,其次有栓塞性血管病、血管狭窄等。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和家族史是急性缺血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2年确诊为缺血肠病的患者的心里护理、饮食、用药等观察。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提高了病人对本病的认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护理 用药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缺血脑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吞咽功能障碍的可给鼻饲喂养或胃肠外营养保证热能供给。用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病情选择面罩或头罩吸氧。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卒中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的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卒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性因子为靶向的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卒中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缺血卒中占其中的60%-80%。众所皆知,缺血卒中拥有高复发的特性,且复发事件的危害更严重于首发事件,目前研究已证实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药物和措施能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病睛和卒中类型不同,每个患者间的卒中复发危险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预测量表来预测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临床上分层管理患者,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再发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住院的缺血结肠炎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肠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2例缺血结肠炎患者,28例(67%)病人症状在发病48h内消失,39例(93%)病人症状在发病1周内消失,其余病人于发病2周内症状消失。结论缺血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期便秘有关。临床表现多有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检查有特征性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Clinical analysis of ischemic colit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分别观察治疗6月前后两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辅助常规抗缺血治疗能够是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曲美他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缺血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ICM)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常见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ICM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搜集其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以及糖尿病等是缺血心肌病常见发病原因。结论本病多合并冠心病易患因素,结合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有助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常见病因 临床分析
  • 简介:1发病机制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是指在没有性或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持续勃起超过4h,是外科少见的急症之一。按发病时阴茎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分缺血、非缺血及特发性阴茎异常勃起(idiopathicpriapism)。

  • 标签: 阴茎异常勃起 非缺血性 诊治 病因 阴茎持续勃起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断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临床特点 诊疗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2例缺血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入院,经过我院的有效治疗,2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治愈率为95%,1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有并发症产生,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结论我院对缺血结肠炎的治疗措施科学可行,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肠炎 治疗 消化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27例缺血心脏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1~55岁。结果27例患者在本院经过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均康复出院,预后良好。结果我院对缺血心肌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随机法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认知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认知康复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min/d,5d/周,共训练6周。结果认知康复组训练6周后成绩较初评显著提高,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认知康复疗效显著。

  • 标签: 认知康复 脑卒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缺血结肠炎的患者,对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本院对缺血结肠炎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的。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治疗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