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慢性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多脏器受累,病理生理改变错综复杂.为探讨血清酶谱改变与慢性呼吸衰竭脏器损害的关系,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36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及21例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进行了血清酶谱测定,并结合血气分析、心电监护资料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发作期 血清酶谱 脏器损伤
  • 简介:肋骨骨折(ribfracture)在胸部创伤中最为常见,两根以上肋骨骨折为多根肋骨骨折,心脏损伤在钝性胸部创伤中发生率为10%~16%,其中以心肌挫伤(myocardialcontusion,MC)最为常见[1].心肌酶谱(myocardialenzymes,ME)改变可作为诊断MC的参考指标.笔者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检测心肌酶谱含量的变化,以观察肋骨骨折与心肌挫伤的关系.

  • 标签: 肋骨骨折 心肌酶谱 诊断 统计学处理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改变产时护理服务模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内收治的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差异为分组标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设观察组行产时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程用时、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各时段产程用时低,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较好,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建议采取产时优质护理干预,缩短产程用时的同时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可推广。

  • 标签: 产时护理服务模式 分娩产妇 腹腔镜 产程用时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类型心电图异常的频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在医院体检中心连续收集心电图等汉族常规体检资料。根据GEMAC1600心电图、自动诊断和MUSE手动校正系统将受试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结果: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对研究人员的心电图有所影响,女性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大、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低于男性;老年人中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厚、电轴左偏的发生率均高于年轻人,而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较年轻人低。结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三成以上正常成年人体检心电图可发现异常,女性和老年人的部分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心血管病学 成年人 正常 心电图 异常 性别 年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91髋)患者,临床有症状,X线正常,CT不太确定,MRI可以确诊的病例。结果63例(91髋)患者股骨头均见不同程度水肿或“双线征”,即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高的诊断优势。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实施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5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患者,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和动脉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范围。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转流。结果肢体获救率100%,术后病人静息痛消失,肢端溃疡愈合,踝肱指数上升。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关键在于重建动脉流入及流出道的通畅。

  • 标签: 动脉闭塞 动脉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1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结果216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结论对缺血性卒中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疗效明显,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患者总数的65%~85%左右,当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手术及药物治疗为主,脑循环改善与神经功能保护是治疗的核心。本文将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现状出发探究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进展,分析各药物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报道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治疗和早期预防.方法10例急性期行切开探查减压、引流、松解、修复积极处理;6例挛缩期的患者行减压、松解、肌肉动力学替代修复重建和减压、松解+屈指深、浅肌腱交叉延长术治疗;1例晚期重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行肌腱(肉)、神经松解、止点滑移、肌腱交叉延长矫正畸形、重建功能.结果10例急性期、6例挛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例晚期重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行多种方法联合畸形矫正、功能重建,疗效较差.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防治,可获得较为满意疗效,延误治疗,后期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前臂损伤 缺血 肌挛缩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倒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肌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倒,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倒.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肌挛缩、感觉丧失。

  • 标签: 挛缩 缺血性 前臂 晚期 手术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快速缓解,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正>急性下肢缺血(acutelimbischemia,AL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小于14天)下肢循环障碍和供血不足。ALI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每年发病率约13~17/10万人。本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诊治不及时、不正确,可能危及患者肢体甚至生命。虽然ALI的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技术在不断完善和进

  • 标签: 开放手术 下肢缺血 血栓形成 下肢动脉硬化 影像学检查 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