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过介入封堵治疗后右心结构变化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纳入的35例先天性心脏病ASD患儿,均经过介入封堵治疗后,利用心脏彩超观察患儿右心结构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的RVOT、RVD、RAD以及PA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5.71%,其中瓣静脉膜关闭不全2.86%,心律失常2.86%。结论先天性心脏病ASD患儿采取介入封堵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其右心结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保障患儿身心安全,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结构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收治的82例OSAS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组,选择健康的老年男性20例为对照组,比较RBC、RDW、Hct、PLT、PDW、MPV水平。结果RBC对照组低于其他三组,轻度组低于重度组;Hct中、重度组高于其他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四组RBW、PDW、MPV水平依次升高,重度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改变对预防OSAS患者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红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妇100例,将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出现炎症改变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窒息、RDS、宫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在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窒息率、死亡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新生儿RDS与宫内出血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破膜时间方面,破膜至分娩时间,64例产妇≤72h,36例产妇>72h。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与新生儿预后具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胎膜早破诱发宫内感染预防和治疗的重视度,实时终止妊娠,取得最佳妊娠结局。

  • 标签: 早产胎膜早破并发胎盘病理炎症改变 新生儿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运动、饮食改变和心理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分布(PBF),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LH,T,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生活方式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组(A组),桂哌齐特治疗组(B组),灯盏花素治疗组(C组),治疗14d后比较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纯应用桂哌齐特或灯盏花素治疗。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灯盏花素 脑缺血 后循环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浊通窍汤在缺血性头晕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头晕头痛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其中前者口服氟桂利嗪治疗,后者则在前者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浊通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加快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而流速缓慢者则表现为前者少于后者;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浊通窍汤可以有效缓解缺血性头晕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液粘度,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性脑病 头晕 活血化浊通窍汤 氟桂利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预防性护理组40例。结果预防性护理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围术期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以前的85例为对照组,按照急诊科传统急诊救治护理程序进行护理,2016年3月以后的81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绿色通道救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救治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绿色通道救治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救治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NO、NOS与baX的影响。方法在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置一硅管结扎左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大鼠NO、NOS与baX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心肌总NOS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内关组心肌总NOS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及电针列缺组和电针合谷组(均为P<0.01),电针列缺组和电针合谷组心肌总NOS活性与模型组比较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电针内关可使心肌局部NOS活性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针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包含有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记录患者的存活率,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在患者存活率方面,98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之后,死亡8例,存活率8.2%。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84.6±14.2)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04.7±15.9)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NICU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0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临床症状40例(57.1%);好转20例(28.6%);未愈4例(5.71%);留有重度后遗症者4例(5.71%);死亡患儿2例(2.86%)。结论有效的护理及临床观察在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生活习惯的干预加上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之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在各项血脂和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血脂和凝血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短暂性脑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县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78例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35例经过正确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3例未开展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转入上级医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实施正确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为接下来的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胸痛 院前 急救与转运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2例重症监护室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患儿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0.5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循证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早期治疗及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展开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 临床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7月收治入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无效8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17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2.1)分,对照组为(13.5±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3受体激动剂胆碱对缺血性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大鼠心电图表现,并做Mest积分评测。结果预先给予胆碱可以使大鼠心电图缺血改变(J点下移)减轻,可明显延迟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著性(P<0.01)。结论M3受体激动剂胆碱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对缺血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M3受体 胆碱 缺血性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缺血价值对比。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5年9月份至2018年2月份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将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在评估多支冠脉及单支冠脉病变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率稍高于动态心电图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心肌缺血的程度均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实际应用中应灵活选择。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作药物组与康复组,药物组患者单纯接受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明显好于药物组患者,两组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早期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