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理论界有一个误区:在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及股份制的必要性时,都讲马克当年所说的公有制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现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不能实行马克所说的那种单一公有制。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所提出的公...

  • 标签: 马克思 公有制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 资本主义私有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查尔斯·泰勒在最深切的意义上将世俗主义看作一个人类经验的问题,并以此批评了他所理解的唯物主义,认为唯物主义对世俗化的解释也可被归为一种减论证,即资本的力量带来了世界和人的去神圣。本文作者认为,泰勒对马克的理解过于简单、武断,从而忽视了马克那种较为复杂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出的真理。在作者看来,马克虽然承认资本的去神圣化作用,但他更为强调的是,人和世界不是被资本剥除了它们的世俗本质,而是被资本亵渎了。资本主义揭示出的是资本对人、对神圣事物的暴力。马克把资产阶级社会的货币力量认作一种宗教力量,一种颠倒的力量,一种亵渎的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而非属人的力量。这是某种唯物主义,但不是靠简单地把人类历史还原到经济动机或过程或一个因果联系的世界就能得出的唯物主义;这也是某种世俗主义,但不是所谓在资本主义撕下宗教的面纱时暴露出真实世界或真实自我的一种减故事。

  • 标签: 唯物主义 化减论证 亵渎 资本
  • 简介: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必须调度各种资源来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为了有力推动青年的道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马克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正好能够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观 青年群体 道德发展
  • 简介:在当今众多被称作左派、社会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西方学者中,慢慢出现了一种只沉溺于思考而逃离行动的潮流,齐泽克名日“不要行动,思考就好”(Don’tact.Justthink)。在齐泽克看来,如今是更深层次危机的爆发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环境上,可人们却不知该如何应对。齐泽克说,过去我们也许会被列宁或毛泽东那样的人所鼓舞而去革命、去积极行动,

  • 标签: 共产主义者 海德格尔 马克思 无思 社会主义者 齐泽克
  • 简介:一部评论马克思想的新著─—《马克:研究可能性的思想家》法国普瓦蒂埃大学讲师、哲学博士,全国科研中心马克和黑格尔课题组研究员米歇尔·瓦岱于1992年出版了一部评论马克思想的论著,书名为《马克:研究可能性的思想家》。(Marx:“penseur...

  • 标签: 马克思思想 亚里士多德 思想家 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学者 评论
  • 简介:马克的《法兰西内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但是,马克在提出民主政治思想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即认为未来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与劳动的解放密不可分的,这个反映劳动解放的新经济制度是"个人所有制"。马克认为,如果没有这个以个人所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条件,一切民主形式都只能是"欺人之谈"。这个观点反映了马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特点。但是,这个观点可能被我们长期忽视了。

  • 标签: 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无产阶级专政 宪政 国家消亡
  • 简介:海外"马克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论中国 中国观 海外
  • 简介: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 简介:自由源于人的生命,只有在人的生命、人的本性、本质力量和人的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的矛盾中才能揭示其具有的真义。马克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自由的真义,这一真义即对人类自由的“类”理解。人的生命的类本性中蕴含着自由的根据.人类自由的内涵只能在人的类关系中得到理解,而人类自由的实现在于人的类本性的实现。马克的自由观为我们真正理解自由与人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人类自由 马克思 自由观
  • 简介:<正>1909年3月26日于柏林弗里德瑙亲爱的本迪阿尼泽同志:我很忙,因此只能简单地说一点意见。您问道:马赫是马克主义者吗?这要看人们对马克主义怎样理解。我认为马克主义不是哲学,而是一种经验科学,一种特殊的社会观。这一社会观固然同唯心主义哲学是互不相容的,但是同马赫的认识论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但马赫本人并不是马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马赫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 互不相容 社会观 普列汉诺夫
  • 简介:<正>由法国《当代马克》杂志发起的第一届"国际马克大会"于1995年9月27—30日在巴黎举行(《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35期曾刊载了关于这次会议的综述)。大会是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会 国际 巴黎 会议 当今世界
  • 简介:马克认为,分工劳动形成了特有的'集体力',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存在,呈现为'成倍增长的生产力';'集体力'源自分工激发的理性成果共享,是人类从'世界史'进入'经济全球'的基本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了国际分工关系范围,使分工成果共享得以更广范围更大程度实现,客观上构成共享'集体力'的世界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信息时代的创新选择。

  • 标签: 马克思 集体力 分工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马克在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时,认为可以"舍象"掉非物质生产劳动.学术界对马克这一论述的理解多有歧见.实际上,马克"舍象"非物质生产的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舍象”非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人民幸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文献阅读的方法,概括和总结了从毛泽东时期到习近平时期,中共领导人针对不同阶段的就业状况,提出的就业理论及实践价值。可以得出,坚持将马克就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就业理论 就业政策 以人为本
  • 简介:马克人化自然观作为真切反映马克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思想,是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具体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有机统一、人类主体性与自然先在性相协调、人化自然以劳动实践为中介、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异化、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等观点。在现代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潮流中,马克人化自然观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解决现实生态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为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 自然异化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理念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刊布于中国期刊上的"苏俄通讯",是马克主义中国的新闻文本。数量众多的"苏俄通讯"总结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苏俄经验"中国"的主张,如中国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教育上推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在生活上推行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中国接受苏俄经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苏俄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学习苏俄民众的埋头苦干精神。

  • 标签: “苏俄通讯” 苏俄经验 “中国化”
  • 简介:劳动理论是马克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基本存在方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正是在他们当中流行着诸多不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对青年学生群体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只有从马克的劳动理论出发,才能够正确批判这些错误观念。校园公益劳动是青年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并从中获得自身价值提升以及纠正错误观念的重要媒介。因此,用马克的劳动理论分析和指导当下校园公益劳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校园公益劳动 劳动观 青年学生 劳动幸福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理念与马克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尔和马克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