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济全球、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马克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为了深化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我们访问了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他认为,对这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应该树立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把马克主义理论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 顾海良 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垄断发展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
  • 简介:塔吉克斯坦哲学家、译者的朋友伊斯坎达尔·阿萨杜拉耶夫2005年3月10日在该国报上发表一文,对马克的道德贡献、马克主义实践及其对世界民主进程的重大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将该文摘译如下.

  • 标签: 道德 塔吉克斯坦 2005年 民主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
  • 简介:<正>翻开1994年色彩缤纷的日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1993年向1994年跨越的岁末年初,华厦大地,到处都在兴高采烈地迎接一本特殊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马克主义宝库中的最新成果,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方向、开通前进道路的宝书,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我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犯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有效控制获得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的安定与稳定是不行的.15年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减少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保障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发展,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文选》 刑事犯罪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少年司法制度
  • 简介:马克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既是推进马克主义中国的重要前提,又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的基本途径。165年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从变译到全译,从秘密到公开,从文言到白话,折射出马克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历史轨迹。系统梳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对当今推进马克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编译与传播 中国历史
  • 简介:作为一位伟大的批判哲学家,马克反感对纯粹的形而上学进行思辨;相反,他总是把研究的焦点投射于社会现实,深情地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执著地追寻着人的生命的终结意义。本文就试从人文关怀维度去探讨研究马克的劳动异化思想,以进一步诠释马克异化理论的现代意义。一、人是马克异化理论的出发点。马克对私有制社会中工人的异化生存状态表示了深切同情,同时他还敏锐地指出资产阶级也处在另一极的异化生存状态中,所有人均进入了马克异化批判的理论视野中,这是马克异化理论人文关怀维度的一个突出表现。(一)私有制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异化生存状态。1932年,马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并发表,它极大地震撼了西方思想界,也使得指责马克主义为非人化理论的流言不攻自破。《手稿》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表现作了全面揭示,对工人非人化生存状态的根源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马克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1.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注意到,在私有制条件下存在着这样一种既荒谬同时人们又...

  • 标签: 劳动异化 异化思想 思想述评
  • 简介:资本全球马克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雇佣劳动和资本统治、物役经济与拜物教——在更普遍层面上的表现和拓展。在经济全球的进程中,马克的资本批判理论非但没有淡出历史。反而更显示出它的理论和现实的说服力。我们要运用马克的资本批判这一武器,科学认识资本全球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 标签: 资本全球化 马克思 资本批判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为什么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金融危机
  • 简介:在整合马克和明斯基两种不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仅从金融根源解释大衰退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金融化和生产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国内与国际根源、金融与实体根源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马克对危机作出的解释至少在两方面超越了明斯基。第一,大衰退的结构性根源并不在美国金融部门而在全球的生产系统之中并通过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资本积累的不平衡表现出来;第二,经济社会问题有其货币或金融根源并能够通过对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控加以解决,这种传统观念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因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已经证明了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难以确保资本积累的平衡性。

  • 标签: 金融危机 全球性失衡 大衰退 马克思 明斯基
  • 简介:马克对人格的考察具有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理想的双重维度,他一方面强调人格作为人之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强调人格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注重人格的现实性维度。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马克当时并没有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他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主体,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展开行动,并自觉承担起对于他人包括后代人的责任,注重自己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长远影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马克的这些设想对于我们进行新型人格的塑造,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人格观 生态视角
  • 简介:人们长期以来把马克的阶级分析理解为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阶级对抗。实际上,马克的阶级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层分析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基于生产方式的两极对立阶级模式、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马克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分析 模式
  • 简介: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分析,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研究倾向:一种采取了经验主义的折衷主义做法;另一种是在概念上直接从马克《资本论》中的分析大跨度跳跃到对特定危机的分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描述了一种关于研究次序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有可能加深我们对2007年以来经济危机的理解,并克服前面两种方法的弊端。马克的方法能整合来自其他视角的不同观点,并更好地解释导致危机的多种因素与它们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 简介:一、重新发现马克MEGA^2的最大价值是,它发现了一大部分不为人知的、以前从未发表过的马克(与恩格斯)的著述,其中有些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曾发表。在这方面,MEGA^1作出过贡献并引起过轰动,它分别在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随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于1939—1941年首次发表,在当时却未引起人们的关注。MEGA^2继续发表鲜为人知的马克著述,并改变了我们对马克著述的看法。

  • 标签: 马克思 著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最大价值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临去伦敦时,儿子问我,伦敦之行最想去什么地方?我不假思索地说:海德公园和马克墓。儿子笑道,还真是个老共产党员,没听说过游伦敦首选海德公园和马克墓的。我告诉儿子,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约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从教科书上熟知了海德公园和马克墓。当年,马克和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经常在海德公园看书、交流、发表演讲,宣传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故去后,恩格斯在他的墓前发表了著名

  • 标签: 海德公园马克思 马克思墓
  • 简介:应承认马克和列宁之间存在着理论差别并认真地加以分析和比较.这种分析和比较应当以他们各自的思想主流为依据.马克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并以此作为一切社会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完全是以对资本主义进程发展规律的分析为基础.列宁在自己的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策略体系,体现出的是高度强调富有自觉性的意志和组织力量的历史创造力.对这种差别,不能简单解释成"经济决定论"和"革命唯意志论"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应当到时代差别中去找.

  • 标签: 差别 马克思 列宁 社会主义 历史观
  • 简介:<正>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者佩尔什·查特帕德海耶在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1992年第3—4期上发表《社会主义的经济内容——马克和列宁之比较》一文,对马克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点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马克和列宁在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 标签: 社会主义观 马克思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 无产阶级
  • 简介:马克主义是从规律意义上认识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体系,由此建构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和依据。在当代,无产阶级发生诸多变化,导致人们对其解放目标乃至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马克主义时代的重要内容是其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时代。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立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包含规律观、价值观和策略观三大基本内容,只有依循新的时代事实予以解读,才能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

  • 标签: 无产阶级解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简介:马克人类解放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宝藏,然而其终极价值目标只有一个:实现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四重规定:个人交往的普遍和人性、个人需求的多样和高层、个人能力的全面和社会、个人个性的独立和多元。自由个性作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层次,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自由王国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三者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三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所指的人类解放。

  • 标签: 马克思 个体解放 群体解放 人类解放
  • 简介:马克靠谱》系列出版物用全新的理念为年轻人走近马克、学习运用马克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受到80、90后的欢迎和追捧,这其中有何奥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90后 年轻人 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