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1]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原刑事诉讼法第108条公诉案件撤回起诉的规定,被告人对人民法院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的裁定

  • 标签: 公诉案件 撤回起诉 案件撤回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法治建设、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五次公诉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对全面依法正确履行公诉职能、加强公诉队伍自身建设、提升严格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强和改进公诉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最高检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开创公诉工作新局面。

  • 标签: 公诉工作 检察机关 法治建设 检察工作 政法工作 公诉职能
  • 简介:公诉环节是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在公诉阶段化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本文就公诉面对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提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基本方法,分别从队伍素质、工作方法、长效机制和司法制度几个不同层面,探讨公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具体举措。

  • 标签: 公诉 社会矛盾 化解
  • 简介:内容摘要公诉案件撤回起诉是庭审过程中的一种诉讼行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将其废除,说明其已无存在的诉讼价值,同时法律亦不再赋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权。但是,两高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撤回起诉重新纳入刑事诉讼轨道,给司法实践带来弊端。诉讼实践证明,“有法必依”的司法原则不可动摇。如果认为撤回起诉有存在的必要就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明确规定。

  • 标签: 撤回起诉 司法解释 法律价值
  • 简介:公诉转自诉制度是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设立的一项新制度。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该起诉的不起诉、不该撤案的撤案等腐败现象,老百姓往往告状无门,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公诉转自诉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规约我国的刑事追诉机制。

  • 标签: 公诉转自诉制度 刑事诉讼法 刑事司法实践 腐败现象 合法权利 合法权益
  • 简介:2013年6月,我代表天津市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优秀公诉暨十佳公诉比赛,并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全国十佳公诉荣誉称号,取得了天津市参加此项比赛的历史最佳成绩。成绩的背后是一连串平凡的数字:30岁的年龄,8年的检察生涯,300余件公诉案件,15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些数字承载着一个基层检察干警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凸显出一名年轻公诉的努力与作为。面对鲜花和掌声,我的内心依然平静与淡定,因为我深知光环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持,是脚踏实地的勤学与苦练,是挫折和磨砺、汗水和泪水共同诠释了功到自然成。

  • 标签: 公诉人 执着 梦想 从容 最佳成绩 检察事业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诉理论体系,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联合检察日报社、检察理论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面向全国各司法机关、法律教育科研机构等从事法学研究、司法实践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公诉理论研究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由上述五单位主办,《人民检察》杂志社、《中国刑事法杂志》编辑部协办。征文要求如下:

  • 标签: 公诉工作 征文启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 科学研究院 刑事法律
  • 简介:<正>我国部分人民检察院遵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已开始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试点工作。试点中围绕检察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民事法律正确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探索出一些经验。当前,司法战线和法学理论界对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予以肯定,认为只有参与,才能监督。但对检察机关是否有必要提起民事诉讼以及采取什么方式提起民事诉讼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就此谈一管之见。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诉 民事诉讼 国家干预 检察院 当事人
  • 简介: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民事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诉或当事人不敢诉、不能诉、殆于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诉讼,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检察机关行使其监督权的有力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民事公诉
  • 简介:日前,桂林市检察院“公诉讲坛”开讲。该讲坛采取检察官教检察官的模式.挑选多次参加过市级以上比赛的优秀公诉以及长期在公诉一线工作的业务骨干为公诉检察官授课.讲授疑难案件研讨、引导与补充侦查、出庭实务问题、公诉证据审查与判断、公诉案件汇报、公诉工作与矛盾化解等内容,以此提高公诉检察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公诉人 桂林市 讲坛 检察官 疑难案件 业务骨干
  • 简介:审判改变公诉指控的原因主要有五种:起诉后证据发生变化;检法两院对事实、定性、证据采信、量刑情节的认定存在分歧;侦查机关存在问题导致被改变指控;公诉工作存在问题导致被改变指控;法院审判工作存在问题导致被改判。要减少、乃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尽快制定证据标准,对公安机关的侦查监督,促进侦查质量的提高,加强检法两院的协调,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公诉水平。

  • 标签: 公诉 指控 判决
  • 简介:检察机关以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等消极公诉的方式将案件予以分流处理就是这方面的基本举措,而忽略了消极公诉层面上的不起诉权和撤销案件权行使的重要性,因而加强检察机关消极公诉权的行使乃大势所趋

  • 标签: 公诉权 权研究 消极公诉
  • 简介:刑诉法第141条对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作了规定,即“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正确理解起诉的证据标准,首先要和有罪判决的证据标准相比较。刑诉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从表面看两法条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从表述上基本一致,检察机关的证据标准应该等同于审判的证据标准,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如果我们掌握的标准不同于法院的标准,证据就无法得到法庭的认可,缺少证据的事实也不能够被法庭认可,因此,检察机关的诉求就不会被法庭支持。然而这种标准使检察机关在起诉时过于慎重,担心可能在适用相同的标准却作出与审判机关不一致的“错误”的决定,

  • 标签: 证据标准 提起公诉 法庭审判 检察机关 审判管辖 人民法院
  • 简介:<正>法庭答辩,是出庭支持公诉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得失,直接决定着整个出庭支持公诉工作的效果,影响着法庭的判决。而答辩的成功与否,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辩论的技巧。怎样才能在答辩中做到攻守自如,灵敏应变呢?本文拟就答辩的技巧谈些粗浅看法,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 标签: 公诉人 出庭支持公诉 被告人 答辩 法庭辩论 辩护人
  • 简介:笔者认为,公诉权是指法定的专门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被害人的利益而代表国家主动追诉犯罪,请求审判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定罪并处以刑罚的一种诉讼权力,包括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变更公诉(改变、追加和撤回)、抗诉和不起诉。现阶段关于公诉权性质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学说:行政权说、准司法权说和法律监督权说。笔者认为,前两种学说都不符合我国公诉权的实际,在此采信法律监督权说。

  • 标签: 公诉权 性质 犯罪嫌疑人 法律监督权 概念 公共利益
  • 简介: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程序把关注的目光主要投向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益保护受到了忽略。尤其是在公诉案件中,在强大的国家追诉职能背景下,被害人的权利往往被淡忘,很多时候结案后,被害人因不满案件处理结果而不断申诉,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而且被害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案结事难了”。笔者发现,目前公诉案件被害人申诉或上访大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公诉案件 申诉 刑事诉讼程序 犯罪嫌疑 权益保护
  • 简介:尤其是对检察机关掌握的公诉证据标准是否应当与法院判决掌握的标准同一,基本按照法院可能作出有罪判决的要求来把握公诉的证据标准,即认为公诉标准应当与判决标准同一

  • 标签: 再提起公诉 提起公诉证据 证据标准
  • 简介:公诉阶段的刑事和解是通过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协商,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社会关系的修复,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稳定性强等诸多优点。刑事和解虽然体现了被害人和被告人在私权利层面的协商,并且以私法协议的方式予以固定,从而呈现出公法私法化的特征,但在本质上仍然是构建干公诉制度框架之内,公诉权作为一种公权力,在刑事和解中仍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权力角色。

  • 标签: 刑事和解 权力角色 公诉权 被告人 被害人 社会关系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犯罪情节轻微"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规定,在构成公诉裁量权得以合法配置的规范性依据的同时,其语义内涵的相对模糊性,亦直接导致了我国检察机关行使公诉裁量权的客观限制标准和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相对不确定性,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检察机关行使公诉裁量权制约机制.

  • 标签: 公诉裁量权 刑事诉讼法 犯罪情节 检察机关 起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