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的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3.5~9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危象或血栓。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缺损中吻合质量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腓骨肌皮瓣 微血管吻合器 静脉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骨盆恶性肿瘤右半骨盆切除自体重建术的围手术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骨盆恶性肿瘤右半骨盆切除自体重建术患者3例,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麻醉护理配合,术后指导等。结果3例患者经过精心手术护理和配合,顺利完成手术。为出现大出血等手术意外,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论骨盆恶性肿瘤行内半骨盆切除术自体重建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治和减少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证,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骨盆恶性肿瘤 右半骨盆切除 自体骨重建术 护理
  • 简介:下颌的正常发育对于整个颜面部的发育非常重要,在男性,下颌发育在16~18岁达到成熟,而在女性人群中则为14~16岁[1]。颅底、上颌及下颌的发育紧密关联,下颌骨节段切除术后,使得三者间的平衡关系打乱造成颌面部的异常发育,进而导致严重的颜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如果是青少年下颌长期连续性中断,畸形将更加明显。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观察与护理
  • 作者: 白石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在颌缺损修复重建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能大大减少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实现个性化、精确的颌重建。移植块被固定于缺损区成为颌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组合后的形态及固定的位置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规划与实施以及最终的义齿修复效果,因此,也应被认为是颌位关系重建的一种形式,数字化技术是颌位关系重建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方案设计时移植块在缺损区的空间位置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兼顾美观与功能的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颌位关系。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尝试对这些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游离组织瓣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技术对拇指再造中辅助重建与关节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拇指缺损并接受了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拇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手术的患者共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手术期间的资料进行分析。首先收集患者的双上肢及供足CT数据,借助外科手术模拟器软件分析健侧拇指应用到患侧拇指后需要生成的再造拇指骨关节三维图像。分析供足拇趾与第二足趾需要切割的数据,同时根据供足拇趾和第二足趾切割后的缺损情况选择旋髂浅动脉皮瓣进行重建。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讲稿再造拇指和供足聚乳酸模型打印出来,根据模型在供足上设计以第一跖背动静脉作为根蒂,选择拇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跖骨关节进行拇指再造术,同时借助足背神经以及拇趾趾底神经来重建感觉。结果:8例手术后再造拇指全部存活,有1例出现了供皮边缘坏死,经过换药后痊愈。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再造拇指的功能恢复良好,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按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外观及功能的评估可以评价为:优7例,良1例。结论:通过拇甲皮瓣联合第二足趾骨关节进行拇指再造,首先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将受指模型大型出来,通过模型指导进行供足皮瓣切割以及神经功能供应,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且为手术设计提供准确化的方案,显著提升手术的满意率和成功率,减少对供足的损伤,因此在临床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拇指再造 骨和关节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缺损模型,6例上颌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导板。然后在截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上颌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上颌骨 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复合可吸收锚钉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们采用复合可吸收锚钉治疗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断裂患者1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5例合并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克氏针固定4~6周,拔除克氏针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2个月,5例撕脱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术后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主动伸直平均-3°(-5°~0°),主动屈曲平均40°(30°~65°);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5°(-15°~0°),主动屈曲平均85°(30°~9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复合可吸收锚钉是重建伸肌腱中央束止点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伸肌腱 骨锚钉
  • 简介:摘要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鼻骨折患者。于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分析重建影像诊断鼻骨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结果在显示鼻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三维影像明显优于平片和二维影像。结论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鼻的空间解剖关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骨 骨折 影像诊断 三维重建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鼻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接收的88例鼻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8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诊断,将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对比病理、手术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鼻骨折准确率是97.73%;鼻线形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6.23%,鼻骨粉碎骨折诊断准确率是100%;单侧鼻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8.33%,双侧鼻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6.43%;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和病理、手术诊断结果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鼻骨折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清楚显示鼻骨折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鼻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MPR多平面建功能在鼻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背景:跟为不规则,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过往多基于X射线平片进行测量研究,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跟骨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道较少。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国人跟的解剖数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成人正常跟CT扫描数据,男50例,女50例,将其重建后进一步测量跟长、宽、高及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将测量数据与西方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中国男性组跟长、宽及高分别为(74.60±5.06),(29.71±2.93),(45.23±4.46)mm;女性组为(71.48±5.36),(26.65±3.01),(42.23±4.49)mm,男性组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Bohler’s角为(35.98±4.34)°,女性组为(38.31±4.43)°,男性组显著小于女性组(P0.05)。提示中国女性成人跟长、宽、高较男性小,跟Bohler’s角明显大于男性,不同性别间Gissane’s角无明显差异。与西方人相关数据比较,中国成人的跟长、宽、高明显偏小,跟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则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跟骨 螺旋CT 三维成像 数据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实施自体重建听骨链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07月~2016年07月以来,在我院进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188例中耳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94例。对对照组采用人工材料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采用自体重建听骨链进行手术治疗,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治疗后的气导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3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重建听骨链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其临床疗效佳、治疗费用低,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自体骨 重建听骨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搬运方法修复缺损,8例采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性愈合。按Paley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 标签: 下肢 Ilizarov骨牵张技术 骨缺损 外科皮瓣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距颈背内侧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例距颈背内侧赘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23例有距颈背内侧赘但无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者作为对照组。重建两组患者的距颈背内侧赘的三维形态,观察赘大体特征,通过测量并比较两组赘背侧凸出距离、内侧凸出距离、前侧凸出距离,分析赘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距颈背内侧赘为一扁平的底大顶小的多面体形状;对照组距颈背内侧赘形态各异(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赘顶端的不规则),其共同点为底大且狭长。病例组距颈背内侧赘背侧凸出距离[(8.07±2.30) mm]、内侧凸出距离[(6.70±2.62) mm]显著长于对照组[(3.59±1.10)、(1.98±0.93)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距颈背内侧赘前侧凸出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的距颈背内侧赘为一扁平的底大顶小的多面体形状。其前侧凸出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相关性不大;而背侧凸出、内侧凸出可能是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赘 踝关节撞击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是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缺损。在髋臼侧翻修手术中重建丢失时,3D打印钛合金小梁组件包括金属臼杯和各种组件是一种选择。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使用3D打印钛合金小梁臼杯和组件修复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中期结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对23例患者(23髋)使用3D打印钛合金小梁金属臼杯及组件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其中Paprosky Ⅱ型缺损19例,Paprosky Ⅲ型缺损4例。随访期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66.3岁(58~79岁),平均随访60.1个月(40~78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8.3分(68.5~89.0分)。X线片显示,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对侧髋关节比较,平均垂直差异为上移1.9 mm(下移4 mm~上移15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对侧髋关节比较,平均水平差异为外移1.4 mm(外移4 mm~内移4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影像学松动病例,均无需进行翻修手术。结论3D打印钛合金小梁髋臼及组件重建治疗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假体 髋臼骨缺损 中期结果
  • 简介:1960年5月25日的凌晨4点多,贡布、王富洲、屈银华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从北坡登顶的伟大壮举,他们也是中国登山家首次登顶珠峰,他们成了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由于那次艰难而辉煌的攀登,他们的身上都留下了程度不同的残疾。后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碎性跟骨折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粉碎性跟骨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X线、CT以及三维重建检查,然后给予患者分型,并且给予相应治疗方法,分析术后效果。结果:本组的75例患者中,12例为Ⅲ型,10例为ⅡC型、11例为ⅡB型、10例为ⅡA型、12例为IC型、14例为IB型、6例为IA型;同时,行撬拨复位术24例,行切开复位术51例,结果显示,30例为优,22例为良,18例为可、5例为差,优良率为69.33%。结论:临床上运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粉碎性跟骨折进行术前评估,可以明确术前骨折分型,对选择手术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三维重建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道皮下固定缝线在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对13例指深屈肌腱止点断裂患者行止点重建治疗,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35岁。示指9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经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后支具外固定3周。我们从术后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讨论损伤暴力因素、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经术后3~16个月随访观察,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且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良好。结论应用经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易行,肌腱固定牢靠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指深屈肌腱 止点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