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检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嗅觉味觉诊疗中心的314例嗅觉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8例,女156例,年龄6~78岁。对照组为来自体检中心且性别年龄相匹配、无嗅觉相关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对嗅觉障碍患者分别进行主观嗅觉功能检查(Sniffin′s Sticks测试)、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tERPs和鼻声反射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2组tERPs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影响三叉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tERPs波形在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性疾病中的引出率有所不同:外伤性嗅觉障碍为54.9%,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为63.6%,炎性嗅觉障碍为68.4%,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为56.9%。与对照组相比,嗅觉障碍患者tERPs的N1波振幅显著降低(P值均<0.001),外伤、炎症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障碍患者P2波的振幅显著降低(外伤t=-4.11,P<0.001;炎症t=-2.04,P=0.046;其他t=-2.40,P=0.020)。炎性嗅觉障碍患者N1波潜伏期延长(t=2.15,P=0.036),而其他几类病因的嗅觉障碍患者tERPs波形的潜伏期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ERPs与嗅觉功能的损伤程度、oERPs缺失率以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均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嗅觉障碍患者的三叉神经电生理功能存在异常,tERPs波形缺失或N1波振幅减小是嗅觉障碍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

  • 标签: 嗅觉障碍 三叉神经 电生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研究采用ERP技术对59名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工作记忆发展的神经电生理基础厦年龄特征。实验仪器为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COMPACTFOUR脑诱发电位仪。结果发现:(1)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P300各成分潜伏期呈负相关,与P300各成分的振幅呈正相关。(2)儿童P300的各潜伏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大。(3)不同性别儿童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工作记忆 年龄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和P300在脑梗后脑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有脑梗病史病人30人,对照组54人,同时进行EEG和P300检查,分析异常率和相关性。结果脑梗人群中EEG异常占71.4%,P300异常占60%(p均<0.05),两者相关系数为0.535,(P<0.05)。结论脑梗人群脑组织变化异常率高于认知异常率,同时检测EEG和P300可全面反映脑梗塞病人脑组织电位变化和认知功能变化。

  • 标签: 脑电图 P300 后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1岁时神经发育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住院的71例高危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8例,女33例;胎龄<37周23例,37~42周43例,>42周5例;病种为早产23例,窒息1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低血糖5例,颅内出血9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胆红素脑病1例,新生儿重症肺炎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部分高危儿同时有多个病种。高危儿均在矫正胎龄4周时进行EEG及ERP检测;同时在矫正4周及12周时进行2次GMs质量评估,矫正年龄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神经发育进行评估。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为1岁时神经发育结局,分别计算EEG法、GMs质量评估法、EEG+ERP法、EEG+ERP+GMs法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检测EEG法、GMs质量评估法、EEG+ERP法、EEG+ERP+GMs法与Gesell发育量表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高危儿矫正年龄1岁时Gesell评估结果:脑瘫3例(4.23%),精神运动发育迟缓14例(19.72%),正常54例(76.05%)。EEG+ERP+GMs法灵敏度(90.00%)、特异度(95.08%)、阳性预测值(75.00%)及阴性预测值(98.31%)与1岁时Gesell评估结果及脑瘫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Kappa=0.785),以上指标在4种方法中均最大。结论EEG、GMs质量评估、EEG联合ERP对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EEG、ERP及GMs质量评估联合可大大提高预测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效果。

  • 标签: 脑发育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全身运动 高危儿
  • 作者: 彭兴 罗红格 王长明 彭焱 高志华 任博 杨超 张秀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唐山 063210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市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唐山 063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100000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875,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市心理健康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脑与认知功能研究基础创新团队,唐山 063210,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危害老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临床早期阶段,两者的临床诊断均存在滞后性,亟需一种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为AD和MCI提供早期诊断及鉴别指标,预知个体患AD或MCI转变为AD的概率,从而降低AD总体发病率,为国家和社会减轻医疗和经济负担。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AD及MCI中广泛应用,毫秒级别的分辨率能够真实反映患者认知加工的时间进程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本研究探讨不同时间进程的ERPs成分在健康老人、MCI和AD患者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以及与其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早期感觉N170和P200在区分健康老人和MCI或鉴别MCI和AD中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后期知觉相关ERPs在鉴别健康老人和MCI/AD上亦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MCI和AD的ERPs差异可能与其病因、疾病发展程度以及脑部损伤的部位有关,具体脑机制以及结论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随着研究的进展,其具体ERP表现与脑部损伤机制以及与其认知功能损伤的关系也会更加明确清晰,相信ERP在临床上的应用会给AD及其临床早期MCI带来更多的益处。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近年来,由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客观上阻止了识别轻型或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病例,使其失去有效治疗和防止认知功能损害持续进展的最佳时机,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1个新的概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并对如何早期确定VCI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就其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影像学改变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影像学改变 认知功能损害 初步 血管性痴呆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将92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心烦、易怒、紧张不安"为情志症状群,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实验组中伴有和不伴有情志症状群者P300的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2、P3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3波幅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中无情志症状群者P2、P3波幅较有情志症状群者明显降低(P〈0.05),且其P3波形低平。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能成为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辅助评价工具,"心烦、易怒、紧张不安"的情志症状群与P3波幅相关

  • 标签: 失眠症 记忆力减退 情志症状群 P300
  • 简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认知障碍为其另一核心症状。研究显示约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可反映其大脑认知功能的改变,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300靶刺激P3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但对于P3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性指标,还是状态性指标,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_3 认知障碍 潜伏期延长 核心症状 素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等级暴力风险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市绿洲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 d的暴力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组(n=78)、中风险组(n=51)和高风险组(n=29),各组患者在3 d内完成听觉P300的检测,并观察1周内患者是否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暴力风险分组P300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P=0.10),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低风险组[(12.14±9.19) μV]比较,中风险组[(8.25±7.13) μV]和高风险组[(6.71±4.97)μV]患者的P300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45,均P<0.05)。高风险组与中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P>0.05)。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相比,其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9.78,均P<0.01)。BVC等级高(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OR=0.03,95%CI:0.00~0.35;中风险组:OR=0.09,95%CI:0.01~0.62)、P300潜伏期(OR=1.30,95%CI:1.13~1.48)延长和波幅降低(OR=0.50,95%CI:0.36~0.70)、有被害妄想(OR=0.12,95%CI:0.02~0.76)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以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可靠性神经电生理指标,对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300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潜伏期 波幅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在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以进行精神伤残评定的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精神伤残评定的同时采用视觉P300检测事件相关电位,分析行为学表现数据及P300潜伏期、波幅等在不同精神伤残等级和颅脑损伤程度组之间差异。结果纳入272例被试,其中13例(4.8%)未能有效完成测试,51例(18.8%)图谱无法识别,2例因按键缺失导致行为学数据未能采集,205例为7级以上精神伤残者。靶刺激和标准刺激平均反应时在不同精神伤残等级组之间具有差异,但区分度并不明显。F4、C4、P4位点不同伤残等级之间P300波幅有差异外,其他各指标在各组之间无差异;ERP异常程度在不同精神伤残等级之间的构成比无差异。结论ERP检查主要适用于轻度精神伤残者,当前检测结果尚不能成为有效划分精神伤残等级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法医精神病学 精神伤残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道路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在Go/Nogo实验范式下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评估重复性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的反应抑制功能。方法选择29例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拳击运动员纳入亚脑震荡组,28例来自武汉晴川学院的大学生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64导联电极弹性帽记录头皮脑电数据的同时完成可视化的Go/Nogo实验范式。E-prime2.0软件记录行为学数据。提取脑电数据中ERP成分,对两组ERP中P3成分的振幅、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Nogo-N2成分和行为学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327±0.497) μV比(8.007±0.505) μV,F=5.622,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741±0.559) μV比(9.962±0.569) μV,F=16.297,P<0.01];在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N2潜伏期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275.714±50.943) ms比(252.571±33.201) ms,t=-2.014,P<0.05]。行为学表现中,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7.3±1.9)%比(98.3±1.1)%,t=-2.476,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0.0± 6.6)%比(92.8± 3.3)%,t=-2.036,P<0.05]。结论重复性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可能存在与冲突检测和反应抑制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Go/Nogo 亚脑震荡 事件相关电位 反应抑制
  • 简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痴呆转化率,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事件相关电位中较成熟的P300电位是潜伏期在300ms左右的正相诱发电位,反映了受试者选择性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过程的变化。国内对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相关报道不多,本次研究拟就P300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P300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价值 老年人 应用 P300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Quisi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脑电生理仪对91例躯体化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300和Quisi且由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化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民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O.O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O.05或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且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Qtuisi 睡眠障碍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本科毕业生焦虑与其人格特征、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的相关性。方法在徐州三所高等院校随机筛选6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焦虑状态、人格特征分别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进行测量,并用诱发电位仪测量其Pz、Cz两点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N200、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1)大学本科毕业生状态焦虑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状态焦虑感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三所院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大学生状态焦虑与人格特质的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呈负相关,与敏感性、实验性、紧张性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大学本科毕业生状态焦虑与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紧张性有关。(3)大学毕业生状态焦虑与ERP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与ERP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

  • 标签: 大学本科毕业生 状态焦虑 人格特征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未治疗PD患者前瞻性记忆损害情况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早期未治疗的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该家医院31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项目包括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和ERPs综合检查。结果PD组EBPM和TBP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N2、P300潜伏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300波幅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的P300潜伏期与EBPM和TBPM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8、0.582,P值均为0.000。结论早期未治疗PD患者存在EBPM和TBPM损害:P300潜伏期可作为判定PD患者EBPM和TBPM损害程度的电生理指标。

  • 标签: 帕金森病 记忆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用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将入选的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另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Venlafaxine)药物治疗,150 mg/d缓释顿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给予文拉法辛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rTMS治疗,共治疗6周30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第17版(HAMD-17)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视觉P300检测方法评定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失配性负波(MMN)、视觉P300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健康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MMN中的中央点(Cz)和头皮额点(Fz)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z脑区波幅升高潜伏期前移,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枕区(Oz)视觉P300的P2、P3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健康组,波幅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靶潜伏期P2、靶潜伏期P3、靶波幅P3分别为(180.2±22.2)ms、(329.3±39.1)ms、(6.1±2.2)μV,分别与组内治疗前[(190.1±25.2)ms、(355.1±44.2)ms、(2.9±1.5)μ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视觉P3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一定疗效,MMN和视觉P300可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评价。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视觉P3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事件相关电位P300用于评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间本中心收治的73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7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首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测评两组人员的抑郁情况,然后分别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检测两组人员的认知功能,以HAMD-17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为准,对比3种方法评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敏感性。结果: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5.94±0.54)分,研究组为(17.63±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为(27.54±2.36)分,研究组为(23.19±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为(47.28±4.36)分,研究组为(36.95±3.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发现,对照组人员的ERP-P300潜伏期为(326.74±20.39)ms、波幅为(5.49±0.49)μV,研究组分别为(384.15±24.61)ms、(2.67±0.2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P300评估的敏感度为95.89(70/73),,高于MoCA的91.78(67/73)和MCCB的90.41(66/73)。结论:尽管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在外在行为学方面的表现改变并不明显,但是P300波可以发现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证实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可见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利于更客观、敏感、定量地诊断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评估 轻中度抑郁症 认知功能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的发展特征。方法180例7~12岁学龄期儿童按年龄分为7~8岁组(n=48)、9~10岁组(n=44)和11~12岁组(n=48),并进行Oddball任务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行为学结果及P300的亚成分P3a、P3b波幅、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1)7~8岁组、9~10岁组、11~12岁组儿童击中数[49(47.25,50)个,50(49,50)个,50(50,50)个]、正确反应时[(533.37±56.94) ms,(486.91±61.12)ms,(411.55±51.97) ms]、虚报数[2(1,4)个,2(1,3)个,1(0,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χ2=20.635,54.477,13.169,均P<0.01)。(2)P3a波幅的年龄主效应(F=3.884,P=0.023)、年龄×刺激类型交互效应(F=3.314,P=0.038)显著,刺激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0.111,P=0.740)。11~12岁组靶P3a波幅[(11.02±6.00)μV]较7~8岁组[(7.36±4.48)μV]与9~10岁组[(7.76±5.17)μ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3a潜伏期、P3b波幅与潜伏期分组×条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P3a可能是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的敏感监测指标,11~12岁是儿童注意定向、选择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与脑网络发育程度有关。

  • 标签: 学龄期 认知功能 Oddball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P3a P3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及既往史,采用修定版外显性攻击量表(MOAS)评定其攻击行为,收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攻击组),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非攻击组),使用多导心理生理检测评定系统进行P300测试。结果攻击组患者较非攻击组患者的N1、P2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事件相关电位P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