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概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1965年由Sutton提出.一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指ERP的全部成分,包括P1、N1、P2、N2、P3,MMN、N400、CNV,而狭义仅指P1、N1、P2、N2、N3.关于刺激模式,国内外大多采用听觉刺激.目前国内使用的仪器也大多是听觉刺激,而用视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相对较少.听觉刺激采用oddball序列,即2000Hz短促高音作为靶刺激(TargetStimulus),随机无规律出现.这种刺激一般为低概率(20%).另一种声音为750Hz的短促低音作为非靶刺激(NonTargetStimulus),这种刺激一般为高概率(80%).当受试者听到2000Hz高音时立即作出反应.近十年,我院分别用视觉、听觉刺激来诱发ERP,在临床上作了一些尝试.我们在某些疾病和人群中,采用听觉和视觉刺激诱发产生P300波并进行了比较.现向同道们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 随机作业 P300波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 简介:本文对神经衰弱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其中P300成分的潜伏期、波幅,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衰弱患者P300波幅较低,而潜伏期无显著差异,表明患者大脑皮质功能弱化。本研究结果提示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诊断神经衰弱的一项辅助检查。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衰弱
  • 简介:目的对视觉、听觉、体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体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体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被试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6岁:均为右利手。分别记录17例健康的被试者在视觉、听觉、体感单通道靶刺激下诱发的脑电图;对3类靶刺激下ERP的时域参数(幅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错误率)、脑源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类靶刺激模式下的ERP波形具有相似性,体感电刺激诱发的ERP幅值与视觉、听觉靶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峰值潜伏期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错误率也高于视觉、听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脑内源与视觉靶刺激相比具有相似性。结论相比于视觉、听觉靶刺激.大脑对于体感电刺激的探测难度高,敏感程度低:但从ERP的波形和幅值上看,体感电刺激可以诱发出稳定的、可被检测到的ERP波形,完全有可能应用于BCI系统作为一种新的ERP诱发模式。

  • 标签: 体感电刺激 脑机接口 事件相关电位 源分析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讨前庭刺激对人脑加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男子进行实验。实验中受试者坐于转椅上,在下述条件下完成视觉操作任务:(1)实验测试,(2)对照测试,同时记录原始脑电资料。结果前庭刺激后,结果显示CPZ和PZ位置得到的差异波振幅均可见有显著性的改变,在前庭刺激后均明显减小。结论前庭刺激对人体的其他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受试者在对视觉信号的感知时,特别是对需要选择的信号,明显产生了抑制现象。

  • 标签: 前庭刺激 脑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差异波 选择性注意
  • 简介:对30名正常青年人分别采用左、右手按键测定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我们发现,当靶刺激或非靶刺激出现时,不同的手按键,各导联诱发的P3或P2波的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当靶刺激出现时,不同的手按键能引起按键手对侧半球后部P3波电位值的降低,而颅顶中线各导联之P3波电位值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按键 潜伏期 波幅
  • 简介:近年来,各种心理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认知研究,事件相关电位(the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l,ERP)是其中之一.它拓展了传统的行为研究方法,有效测评外显行为背后的潜在大脑加工.文章在回顾总结近年来相关电位成分在社会认知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ERP技术在我国社会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社会认知 事件相关电位 ERP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将64例帕金森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日本产KeyPoint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将N2与P3的潜伏期和波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N2与P3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P3的波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13例患者2a后进行Cz点P3的潜伏期和波幅复测,潜伏期较初测时延长,波幅较初测时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是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 标签: 帕金森病 事件相关电位 N2 P3 潜伏期 波幅
  • 简介:为探讨老年期痴呆病人事件相关电位(ERP)改变的特点,收集30例老年期痴呆病人和30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人,进行了ERP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检测。结果表明,痴呆组病人ERP整体波形分化差,靶刺激下ERP各成分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P3波幅较对照组减低(P<0.05),N2、P3潜伏期与MMSE记分呈显著性负相关;非靶刺激下P2潜伏期延迟(P<0.05)。结论:ERP内源性成分是反映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一种客观指标,可用于痴呆的诊断研究。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障碍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 标签: 面孔加工特异性 N170 事件相关电位 ERPS 心理学
  • 简介:摘要从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以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临床应用、不同穴位针灸的疗效等方面对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针灸认知领域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针灸 认知
  • 简介:脑血管病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脑梗塞患者约有2%~5%出现智能障碍。利用听觉刺激序列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3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32例患者采用长谷川智测量表(HDS)评分。其中9例小于20分,其P30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均延长,而23例HDS评分正常者其中10例P300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提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技术可早期发现脑梗塞患者亚临床痴呆。

  • 标签: 脑梗塞 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长期以来,老年人进行性加重的脑功能减退往往被认为是动脉硬化产生慢性脑缺氧的结果。但不少学者发现痴呆病人与非痴呆病人的病理改变中血管损害程度并无不同,早老性痴呆患者脑实质变性与血管疾病之间并无关系。Hachin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infarctdemen-tia,MID)这一概念,并认为脑血管病造成的痴呆源于多次发作性脑梗塞造成的累积性脑组织破坏,多合并有高血压。目前一致认为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P3潜伏期 痴呆患者 血管性痴呆 非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视觉注意损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CSVD患者25例作为CSVD组,以同期体检的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s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CSVD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评估;使用Fazekas量表对两组进行磁共振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使用视觉三刺激Oddball实验范式测定两组ERP成分P3的波幅与潜伏期。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波幅、潜伏期的差异;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P3波幅、潜伏期与相关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3波幅组别×刺激交互效应显著[F(2,96)=3.922,P=0.023];组别主效应显著[F(1,46)=15.976,P<0.01];刺激主效应显著[F(2,96)=86.212,P<0.0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9.82±5.14)μV,(11.12±4.72)μV],CSVD组靶刺激[(6.59±4.22)μV,F(1,48)=7.363,P=0.009]以及新异刺激[(7.08±3.91)μV,F(1,48)=13.907,P=0.001]诱发的P3波幅均显著降低。(2)P3潜伏期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1,48)=4.870,P=0.032],P3潜伏期的组别×刺激交互效应显著[F(2,96)=4.561,P=0.013];刺激主效应显著[F(2,96)=16.299,P<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CSVD组新异刺激诱发的P3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F(1,48)=17.124,P<0.01]。(3)靶刺激诱发的P3波幅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55,P=0.027),新异刺激诱发的P3波幅(r=-0.502,P<0.01)和P3潜伏期(r=-0.265,P=0.022)与Fazek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CSVD患者处理视觉空间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受损,尤其是对罕见刺激。ERP检查可能成为辅助诊断CSVD视觉注意损害的一种快速、客观和敏感的方法。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事件相关电位 P3 认知障碍 视觉注意
  • 简介: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早期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方法: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波的检测。结果:患者组检测结果异常35例,异常率81%。与对照组相比,N100、P200、N200、P3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波幅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病例组中其发病时间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说明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可以说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现在对情绪障碍的评估中常用到的是评估量表,都是病人个体的主观感觉。这固然重要,而且也是生活质量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其主观性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所以对各种疾病相关的脑认知功能评估缺乏可靠的、可重复性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BSSD将其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同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波幅和P300。结果观察组P300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痴呆组和非痴呆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反映脑梗死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为脑梗死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p300 脑梗死
  • 简介:摘要酒精使用障碍是物质使用障碍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因而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酒精使用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涉及认知功能损害方面。事件相关电位由于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性,可为酒精使用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本文中对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在酒精使用障碍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在注意偏倚、抑制控制、错误反馈方面与酒精依赖行为相关的认知损害。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注意偏倚 抑制控制 错误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估被试的认知功能。对所有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记录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认知功能与P300事件相关电位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16.65±5.10)分,(9.30±4.42)分]及HAMD评分[(18.07±3.97)分,(8.48±3.21)分]高于对照组(t=8.438,14.545,均P<0.05),MoCA评分[(22.35±4.25)分]低于对照组[(25.65±2.29)分](t=-5.291,P<0.05)。MoCA量表的8个维度中,观察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3.38±1.46)分,(4.63±0.69)分]、命名[(2.37±0.78)分,(2.65±0.48)分]、语言[(2.17±0.96)分,(2.53±0.81)分]、延迟回忆[(2.58±1.45)分,(4.17±0.8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991,-2.394,-2.259,-7.29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N1、N2、P3)明显延长(t=3.281,4.342,4.492,均P<0.01)。P300的潜伏期(N1、N2、P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242,0.301,0.311,均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205,0.207,均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MoCA的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r=-0.197,-0.236,均P<0.05)。结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P300呈现出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与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相关。P300事件相关电位或可作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客观评价工具。

  • 标签: 慢性失眠 焦虑 抑郁 认知功能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转移情绪调节策略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6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29名正常对照(对照组)参与研究,记录两组受试进行注意转移行为学范式的正确率及反应时,同时用Neuroscan 64导脑电仪检测两组受试者的N1、P3成分。运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在注意转移范式正确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1.626,P=0.001),提示抑郁症组(0.82±0.01)显著低于对照组(0.89±0.01)(P=0.001)。在注意转移范式反应时上,组别主效应显著(F=16.55,P<0.01),提示抑郁症组[(1 460.82±41.86)ms]显著高于对照组[(1 226.31±39.63)ms](P<0.01)。(2)在注意转移范式事件相关电位上,N1成分中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949,P=0.092),任务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756,P=0.034),提示抑郁症组在计算任务中诱发的N1波幅[(-3.699±0.441)μV]显著低于对照组[(-5.055±0.418)μV](P=0.030);P3成分中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165,P=0.285),任务与图片属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1.602,P=0.001),提示情绪任务条件下负性图片诱发的P3波幅[(2.757±0.438)μV]显著高于中性图片[(1.963±0.460)μV](P=0.002)。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策略中的注意转移困难,且发生在早期阶段。

  • 标签: 抑郁症 注意转移 情绪调节 事件相关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