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安宁疗护是针对终末期患者实施的提高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宁疗护的对象大多情绪低落、内心暴躁愤怒,不会直接向医护人员寻求情感上的安慰与支持,而是在语言或行为中表现出一些情感上的暗示和担忧,更有甚者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攻击。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能够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情绪、担忧、需求及暴力言语中的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强调观察、鼓励倾听与吐露心声,因此,非暴力沟通在安宁疗护的沟通中有着必要而独特的重要性。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安宁疗护 情绪
  • 简介:摘要刮宫产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一种手术,但手术操作不当,缺乏临床经验者,在刮宫产术中对胎儿会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胎儿时,由于用力或手法不当,均可对胎儿造成徒手暴力损伤。

  • 标签: 刮宫产术胎儿暴力损伤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以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探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护理岗位上36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急诊护理工作展开相关的调查,确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中的暴力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频率等,以此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和预测,针对调查过程中评估的暴力风险因素以及相关具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因素,提出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对策。结果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的诱发原因较多,其中较为主要的因素是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人员的经验、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职业操守、相关法律知识和意识、急诊抢救能力以及患者就诊环境等等。通过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关于法律、技能、职业道德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辨别暴力风险因素,降低因暴力风险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起到有效防空的目的。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 因素 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64-01
  • 简介: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281、2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234、1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230/5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197/5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585/5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220/4234)、63.10%(1010/1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480/3281)、68.55%(1750/2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 标签: 暴力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 2016.3-2018.2这段期间 52例急诊护士实施观察试验,对比暴力风险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的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暴力风险预防措施前,暴力事件发生 11例,所占的比例是 21.2%;实施暴力风险预防措施后,暴力事件发生 4例,所占的比例是 7.7%。实施暴力风险预防措施后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暴力风险预防措施前,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及早发现这些风险因素,适当采取干预措施,可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暴力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20名护士进行访谈后整理。结论医院暴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通过分析得出对策,希望引起共同关注,设法降低暴力风险。

  • 标签: 护士 暴力事件 调查分析
  • 作者: 王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84-01狂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中的独立单元,其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言语和活动比正常人多很多,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情绪紧张甚至暴力行为。有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发病,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对其他病人的的管理,破坏管理秩序和安全,。可见加强对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躁狂症的临床表现狂躁症患者的核心临床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异常兴奋,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之前,这种异常的兴奋可以是轻松愉快的、兴高采烈的。但是一旦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患者会情绪受挫、易被激怒,在这个状态下,患者容易出现暴力倾向。1.1自我感觉良好。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会失去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容易在情绪和行为上失去自身的控制,需要他人的帮助。1.2言语和行动增多。狂躁症患者意志行为增强,经常出现言语和行动的增多,但是其行动和言语并不具备正常人的条理性,言语和行为经常出现前后不相匹配的现象。言语和行为中过分夸大自身的能力。其次,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被干涉后易产生愤怒情绪甚至是暴力行为,其行为尤其是性行为容易失控,行为轻率。1.3狂躁症患者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特征性的表现,患者伴随思维和意志行为上的活跃。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会在患者的情绪、意志行为等各个方面保持协调一致。但在发病严重时,患者的情感、言语和行为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症状,可能出现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2狂躁症的诊断标准狂躁症的临床诊断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在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对狂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完善的临床解释和阐明。目前的狂躁症患者所做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结果,仅可以为医生的鉴别诊断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1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主要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相符的极度乐观情绪,其心理变化由愉悦可以上升为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容易被外界因素所破坏,轻度患者容易被激怒,重度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2.2症状标准。狂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过高、容易被激怒。具体的症状包含以下标准中的三项,即可被诊断为狂躁症。(1)注意力不集中。(2)语言和行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暴力行为患者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产生暴力行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大体可归于器质性、精神病性和人格障碍三大类,明确疾病类别有助于提高处置暴力行为的效率。

  • 标签: 暴力行为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工作场所暴力是职业人员在工作期间以及职场范围内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对其个人安全及健康造成损害,本文主要就急诊护士工作场所的暴力原因进行总结并分析应对策略。

  • 标签: 急诊护士 暴力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急诊护士抵御心理暴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4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2人。对研究组行心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不行干预措施。对比两组SCL-90 各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的SCL -90 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理暴力 急诊护士
  • 简介:摘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医院尤其是急诊部门是最容易遭受暴力攻击的场所之一。急诊部门是遭遇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最多的部门,其中的医护人员都拥有较高的工作水平,但因突发状况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导致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极易遭受来自患者家属因情绪不稳定而产生的暴力袭击。为更好地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进行规避,本文就主要针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意识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暴力技能培训对于精神科的暴力事件和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探究。方法从医院中选取82名没有受过专业的防暴力技能的精神科护士,并寻找专业的防暴力学习的专业人士,来对82名护士进行防暴力技能培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41人,研究组为未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研究组为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并以半年为期限,观察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出现改变和护士的焦虑抑郁心理是否发生改变。结果在护士学习防暴力技能后,各项指标(抑郁,焦虑等)明显低于培训学习前(P<0.05),并且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对承受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培训学习前(P<0.05)。结论防暴力技能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改善护士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和学习。

  • 标签: 防暴力技能 精神科护士 暴力事件 焦虑抑郁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以期对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发展趋势、给医院带来的不良影响、恶性伤医事件特点、医院应对医疗纠纷和风险防必要途径和有效模式。研究方法从整体而言,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用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国内对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找到缓解医患矛盾之有效途径。结果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诊疗实际结果与患方期待落差大;深层次原因主要为社会矛盾堆积过多;对于暴力伤医事件的责任主体,“医患双方兼有媒体效应导向”为共识。结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是1、要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保证医患双方安全,诚信和谐沟通;2、要建立多种医疗模式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困局,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3、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多方力量参与,减轻医疗负担;4、媒体要客观报道暴力伤医事件,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5、提高医生待遇,6、要完善立法,依法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严惩暴力伤医。

  • 标签: 医患关系 暴力伤医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的40例急诊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暴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暴力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5%,对照组为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综合分析暴力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暴力事件。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暴力不仅破坏卫生人员的稳定,阻碍卫生事业的发展,门诊又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人救助的第一线,也是一个忙碌、焦虑而充满变化的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认识医院暴力的现状和原因,了解预防和应对措施,对门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思维与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5月,用抓取随机球方法,选择河南省、福建省的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共纳入1 200名护士。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事件影响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 15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含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n-k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得分差异。结果36~50岁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大于19~35岁临床护士,工龄<3年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未婚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已婚者;非在编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在编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本科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专科及以下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β=0.16、0.08、0.03,95%CI:0.251~0.190、0.121~0.028、0.050~0.012,P<0.05)。结论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侵袭性思维 自我损耗 职业倦怠 临床护士
  • 简介: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的群体,在失去正常思维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盲动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危害。少数精神病病人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据统计。约有10%的精神病人会违反法律。防范精神病病人的攻击性暴力,不但是为了保护善良无辜的人们,同时也能保护病人本身。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病人 精神病病人 护理 肇事肇祸 社会治安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 对工作中横向暴力的认知及应对状况。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横向暴力调查表,对崇左市8所医院 20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横向暴力发生率为 78.5%, 84.0% 的护士以前没有听说过“横向暴力”;面对横向暴事件, 28.5%的护士选择 寻求帮助、18.0%选择上报;而 66.5%的护士 选择默默忍受。结论 儿科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不足,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进行横向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 标签: 儿科护士 横向暴力 认知 应对
  • 简介: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