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安宁疗护是针对终末期患者实施的提高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宁疗护的对象大多情绪低落、内心暴躁愤怒,不会直接向医护人员寻求情感上的安慰与支持,而是在语言或行为中表现出一些情感上的暗示和担忧,更有甚者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攻击。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能够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情绪、担忧、需求及暴力言语中的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强调观察、鼓励倾听与吐露心声,因此,非暴力沟通在安宁疗护的沟通中有着必要而独特的重要性。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安宁疗护 情绪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 对工作中横向暴力的认知及应对状况。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横向暴力调查表,对崇左市8所医院 20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横向暴力发生率为 78.5%, 84.0% 的护士以前没有听说过“横向暴力”;面对横向暴事件, 28.5%的护士选择 寻求帮助、18.0%选择上报;而 66.5%的护士 选择默默忍受。结论 儿科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不足,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进行横向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横向暴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 标签: 儿科护士 横向暴力 认知 应对
  • 简介:摘要横向暴力普遍存在于临床实习护生群体中且影响深远,文章从国内外临床实习护生群体遭受横向暴力的现况、原因、应对措施方面进行总结,以便于探索和发现有效预防横向暴力发生的策略,促进护理职业健康发展。

  • 标签: 学生,护理 横向暴力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方法:将我急诊科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对工作场所采用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方式改变对照中,主要是从使用武器、欺凌、恐吓、肢体暴力威胁、故意损坏财产、具有威胁性行为、骚扰、肢体暴力方面进行对照,其中干预后明显少于干预前,(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采用防暴力措施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工作场所 暴力 急诊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手术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行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学习非暴力沟通理论,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并考核,并将非暴力沟通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选取2017年10月手术患者363例为实施非暴力护患沟通前,2018年3月手术患者510例为实施非暴力护患沟通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患沟通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比较两组护患沟通满意度、护士沟通能力。结果实施护患沟通后患者满意率为95.4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沟通、术中配合沟通、术后回访沟通、综合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护患沟通能力。

  • 标签: 手术室 非暴力沟通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结构授权与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现状,分析结构授权对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的影响,为减少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事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共198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结构授权量表、横向暴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构授权量表总分为(55.37 ± 9.78)分;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总分为(54.69 ± 9.38)分;结构授权与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呈负相关(r值为-0.786,P<0.05)。结论结构授权可影响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护士长应构建有利于授权的正性工作环境,从而有效降低护士间横向暴力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结构授权 横向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WPV)经历者、目击者对WPV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5月苏州市某医院WPV经历者、目击者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然后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不同视域下护士对WPV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WPV主体责任归属、预先识别及组织支持。经历者认为暴力发生患方主体责任大、WPV难以提前识别、组织支持缺乏;而目击者表示护患双方主体责任相当、WPV能够预先识别、组织支持方式需多样化。结论不同视域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存在差异,医院管理层应根据WPV经历者、目击者的反映和需求,加强安保建设,提高护士暴力识别与应对能力,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医患矛盾 认知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护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方法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88位患者,收治时间范围在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一年时间内,将所抽取的 88位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实验组,而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暴力行为预防和干预,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并需要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并采用统计选择方法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比对照组低,依据统计学得出的数据为 (P<0.05) 。通常导致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暴力倾向、重大事件的打击、压力、无工作、无爱好等。此次两组患者发生暴力的原因主要有无业、既往暴力倾向及重大生活事件等。结论 :导致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与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压力等有关,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暴力行为预防护理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同时也能够维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和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于精神科门诊有暴力风险患者应用有效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精神科门诊有暴力风险患者110例开展观察比对,依据患者门诊收治时间分组,早期组55例予以常规护理对策,后期组55例予以综合护理对策。结果:后期组MOAS评分低于早期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科门诊 暴力风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共情能力的现状,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的护士19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结果本研究共发放1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0份。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77.8±10.2)分。精神科护士遭受语言攻击、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与共情能力中的情感护理维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2、-0.150;P<0.05)。结论精神科具有较高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可通过改变共情能力的情感护理维度对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节。

  • 标签: 护士 暴力 共情 相关性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职场暴力经历、工作绩效现状,分析职场正念在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暴力经历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和职场正念量表对我国8个省份776名护士遭遇的职场暴力、工作绩效以及职场正念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评价三者关系以及职场正念的中介作用。结果共收集776份问卷,有效问卷696份。696名护士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得分为(1.21±0.78)分,职场正念量表得分为(4.74±0.63)分,工作绩效量表得分为(3.77±0.9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正念呈正相关(r=0.235,P<0.01);护理职场暴力与工作绩效(r=-0.098,P<0.05)、职场正念与职场暴力(r=-0.217,P<0.01)呈负相关。职场暴力对工作绩效的总效应为(β=-0.130 6,P<0.01),职场正念在两者关系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中介效应为-0.067 5。结论在职场中经历的患者及家属暴力会破坏护士的职业沉浸度、警觉以及组织接纳水平,从而制约了护理工作绩效发挥,故增加护士在预防暴力方面的培训以及应对暴力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士 职场暴力 工作绩效 职场正念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三甲医院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其影响。方法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和回收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5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收集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型、频次以及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74.61±27.61)分,工作家庭平衡维度的得分率较低(61.9%);每周工作时长、夜班频次对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均有影响(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高于遭受语言暴力与躯体攻击的护士(P<0.05);遭受暴力频次高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低(P<0.05)。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较差,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个人特征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护士 生活质量 职业 暴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组织承诺、横向暴力、心理契约违背感现状,分析组织承诺在护士间横向暴力与心理契约违背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山东省部分二甲以上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经历暴力事件调查量表(Sabotage Savvy,SS)、心理契约违背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组织承诺在护士间横向暴力与心理契约违背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7份,有效回收率为95.8%。结果527名临床护士组织承诺量表总分为(65.85±16.10)分,SS总分为(20.60±11.60)分,心理契约违背量表总分为(58.39±7.82)分。临床护士组织承诺量表总分与SS总分呈负相关(P<0.05),与心理契约违背量表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临床护士组织承诺和横向暴力对心理契约违背感均有直接预测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是0.34、-0.46,横向暴力通过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对心理契约违背感起间接预测作用。结论组织承诺在横向暴力和护士心理契约违背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间横向暴力程度,提升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减轻其心理契约违背感。

  • 标签: 护士 组织承诺 横向暴力 心理契约违背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疗机构内恶性暴力伤医事件的成因与防范现状,为制定与防控医疗机构内暴力伤医事件的预防性措施提供有力策略与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人员采取现象统计学中的定性研究办法,对36名分布在不同临床、医技科室中且均遭受过患者或其家属暴力伤医事件的一线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访谈和心理疏导。结果医疗机构内所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或家属对护理诊疗工作某些方面的误解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直接导致在临床诊疗操作技能上能力不足、病区护理单元中护理人员总量缺乏、社会中部分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为博人眼球在舆论上进行误导、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欠佳、医疗机构科室与科室之间内部沟通不畅通、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缺乏信任,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治疗预期结果期待值过高。结论医疗机构管理决策层要深刻重视发生在医疗机构中的暴力伤医事件,及时进行介入疏导并查明暴力伤医事件的成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杜绝和控制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对一线护理人员所造成的精神、情感、身体上的伤害。

  • 标签: 医疗机构管理决策层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 暴力伤医恶性事件 预防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管理者对护士间横向暴力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10—12月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整理出5大主题,分别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间横向暴力的了解程度低、护士间横向暴力给护士带来心理和工作上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在处理护士间横向暴力时缺乏积极性、护理管理者认为横向暴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认为对遭受横向暴力的护士所提供的支持较为缺乏。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加强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横向暴力,同时给予受害护士以心理支持。医疗机构也应制订相关规章制度为护理管理者在处理横向暴力时提供依据。

  • 标签: 护士 认知 态度 护理管理者 横向暴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甲医院儿科护士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现状,并分析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采用攻击及暴力管理的态度量表(MAVAS)、自我超越量表(STS)对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11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结果104名儿科护士STS总分为(40.47±9.83)分,MAVAS总分为(57.67±8.2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护理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是否经历暴力事件的儿科护士MAVA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经历暴力事件、自我超越水平是儿科护士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甲医院儿科护士的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水平有待提高,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经历暴力事件、自我超越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护理管理者可给予年资低、未经历过暴力事件的护士更多关注,通过提高该人群自我超越水平,从而改善其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

  • 标签: 护士 儿科 自我超越 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内部沟通、职场暴力的相关性研究,为降低急诊护士离职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 7所公立医院护士 206名,对其进行离职倾向、职业倦怠、内部沟通满意度、职场暴力问卷调查。结果:烟台地区急诊护士离职倾向处于较高水平;急诊护士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职场暴力发生频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内部沟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建议通过调节急诊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保障其执业安全、多维度提升护士内部沟通满意度,以降低其离职倾向。

  • 标签: 急诊护士,离职倾向,职业倦怠,内部沟通,职场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制性医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存在暴力高风险行为(住院患者暴力风险评估表评分总分≥ 8分)的强制性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发生暴力行为的因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 100例研究者中 54例在入院后第 3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18例在入院后第 7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28例在入院后第 14天暴力风险低于高风险。 结论 造成精神病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是能够预测和防止的,因此,工作中按照暴力行为的诱发的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和防止暴力行为出现的概率。

  • 标签: 强制性医疗患者 暴力行为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职业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自尊、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5月在郑州市3所综合性医院工作的192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尊量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结果185名低年资护士自尊量表得分(19.76±3.13)分,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得分(2.77±1.04)分,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84.67±17.93)分;不同科室、职称、婚姻状况和身体状况的护士职业压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护士自尊量表总分与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低年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量表总分与职业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自尊在低年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压力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12.86%。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升低年资护士的自尊水平、降低工作场所暴力来降低其职业压力。

  • 标签: 护士 自尊 低年资 工作场所暴力 职业压力 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