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遭受暴力现状分析相关应对策略。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急诊科41名在职护士作为样本,分析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遭遇暴力情况,分析应对策略。结果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处理方式为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及呼叫保卫科等;制定完善暴力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次数显著减少,与制定应对策略前对比,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暴力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诱因众多,制定科学完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暴力事件次数。

  • 标签: 急诊科工作场所 暴力事件 急诊护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期间遭受暴力现状分析相关应对策略。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急诊科41名在职护士作为样本,分析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遭遇暴力情况,分析应对策略。结果护理人员遭受暴力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处理方式为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及呼叫保卫科等;制定完善暴力应对策略后,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次数显著减少,与制定应对策略前对比,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暴力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诱因众多,制定科学完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暴力事件次数。

  • 标签: 急诊科工作场所 暴力事件 急诊护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SCH)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其暴力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SCH暴力行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SCH患者暴力行为,减少发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态 预见性护理 暴力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Z)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Z患者为研究,伴暴力攻击行为,入组样本80,入组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研究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两组均评估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常规组)、预见性护理(预见性组)。对比效果。结果: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比较,两组相关因素各项评分无差异(P>0.05),主要包括精神症状支配所致、不合作拒绝治疗与护理所致、不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或不遵守规章制度所致、医护人员沟通不足所致等;与常规组对比,护理前MOAS评分(言语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对财产的攻击)预见性组与之无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相比常规组,预见性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SZ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较多,为此需重视其因素的预见性护理,通过做好预防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促进家属更满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预见性护理 MOS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并分析小学生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教育需求,为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调查,应用回归模型分析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为68.8%。当小学生自己遭受校园暴力时,同学积极应对占84.8%;在旁观别人遭受校园暴力时,积极应对占88.1%。对于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最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班级好友、兄妹关系及心理弹性是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学校性质、是否为施暴者的角色是学校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泸州市城区小学生遭遇或旁观校园暴力时主要采取积极应对,对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教育需求大,以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为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