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暴力风险相较于其他医疗风险而言,具有危害程度重、防范难度大、社会危害性强的特点。在科学界定暴力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借鉴国外暴力风险防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备的防范体系、建立系统化应急措施的防范对策,以期对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综合性医院;暴力风险;防范对策
  • 作者: 王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84-01狂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中的独立单元,其临床症状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言语和活动比正常人多很多,病情严重时会出现情绪紧张甚至暴力行为。有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发病,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安全,甚至会影响到对其他病人的的管理,破坏管理秩序和安全,。可见加强对暴力倾向的狂躁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躁狂症的临床表现狂躁症患者的核心临床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异常兴奋,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之前,这种异常的兴奋可以是轻松愉快的、兴高采烈的。但是一旦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患者会情绪受挫、易被激怒,在这个状态下,患者容易出现暴力倾向。1.1自我感觉良好。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会失去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容易在情绪和行为上失去自身的控制,需要他人的帮助。1.2言语和行动增多。狂躁症患者意志行为增强,经常出现言语和行动的增多,但是其行动和言语并不具备正常人的条理性,言语和行为经常出现前后不相匹配的现象。言语和行为中过分夸大自身的能力。其次,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被干涉后易产生愤怒情绪甚至是暴力行为,其行为尤其是性行为容易失控,行为轻率。1.3狂躁症患者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特征性的表现,患者伴随思维和意志行为上的活跃。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会在患者的情绪、意志行为等各个方面保持协调一致。但在发病严重时,患者的情感、言语和行为会出现不协调一致的症状,可能出现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2狂躁症的诊断标准狂躁症的临床诊断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在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对狂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完善的临床解释和阐明。目前的狂躁症患者所做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结果,仅可以为医生的鉴别诊断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确定治疗方案。2.1狂躁症患者在发病时主要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相符的极度乐观情绪,其心理变化由愉悦可以上升为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容易被外界因素所破坏,轻度患者容易被激怒,重度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2.2症状标准。狂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过高、容易被激怒。具体的症状包含以下标准中的三项,即可被诊断为狂躁症。(1)注意力不集中。(2)语言和行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应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进行探析。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精神科治疗患者共112例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抽签分组,各5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实验组对暴力行为进行防范和护理。将暴力行为发生率,病房安全质量及护理后总体危险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房安全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且暴力行为发生率和总体危险度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采取防范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危险度,对提高病房安全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防范护理措施 精神科 安全质量
  • 简介: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护理对策 ,对既往出现过暴力行为的患者,Toexplorethecausesofpsychiatricinpatientswithviolentbehaviorsandprobeintothenursingstrategies

  • 标签: 临床分析 住院精神病 分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入院一周发生暴力行为52例(74.3%),4周后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7例(24.3%),住院8周发生暴力事件4例(5.7%),随着预见性护理时间的延长,暴力行为发生率随之不断下降。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持续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首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入住我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62例进行研究,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按精神科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入院初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保护性约束总人次及人均约束时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首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及因暴力行为造成的损失,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首住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精神病医院是精神病人在治疗疾病期间的“避难所”,因为在这里,他们会比在家中或者是在一般的普通医院中更为安全。但是这一类的场所,挤满的人群都是拥有精神障碍的人,而且这类场所也是高强度封闭的,这些人也是具有危险的突发性的,他们由于在精神障碍的影响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无法想象的暴力情况产生。此类精神患者所产生的暴力倾向,同社会其他任何地方所发生暴力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相同,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比较与社会中的普通暴力事件更为可怕。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事件 护理工作者 影响 改进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