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将茶多酚按一定比例(0.3%、0.6%、0.9%、1.2%)加入小麦粉中制成生鲜面,对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面条色泽以及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面条品质,其添加量为0.9%时,生鲜面质构参数最好,面片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褐变速率相对缓慢,

  • 标签: 蒸煮特性 茶多酚 制作 面条品质 质构特性 抑菌效果
  • 简介:深入探讨不同粒度面粉在揉混特性和糊化特性上的差异,并研究不同粒度小麦粉所制得的面条中水分分布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小麦粉的揉混特性和成品面条中水分的形态分布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筛分所引起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造成的,与颗粒大小无显著相关性;而面粉的糊化特性则受粒度和化学成分等因素共同影响.

  • 标签: 糊化特性 水分分布 颗粒度 面条 面粉 化学成分
  • 简介:选用11种不同的面粉为试验材料,利用沃伯顿面团黏性系统(WDSS)研究了面粉品质特性对面团硬度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面团硬度与面粉的粉质吸水率、蛋白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二硫键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粗淀粉含量和巯基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品质特性 面粉 面团 硬度 湿面筋含量 粗淀粉含量
  • 简介:呈味核苷酸5’—IMP(肌苷酸钠)、5’—GMP(乌苷酸钠)、I+G(50%IMP+50%GMP)是制造第二代味精(超鲜味精)、第三代味精(复合调味料)的主原料,其强烈鲜味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提高味质,并可降低味精用量,对开发各种新型复合调料,促进调味料工业发展很有意义。呈味核苷酸能增强鱼、肉、蔬菜等食物滋味,改善食物原有天然鲜味及增加香味。与味精混合用于食品有强力协同效应,如1gIMP(或GMP下同)+99g味精鲜度相当于290克味精的鲜味。5gIMP+95g味精相当于600

  • 标签: 呈味核苷酸 味精 复合调味料 协同效应 食品 鲜味
  • 简介:通过牛颈韧带制得弹性蛋白。分析弹性蛋白的氨基酸成分。通过SDS—PAGE确定弹性蛋白的难溶性以及弹性蛋白多肽的可溶性。为获得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利用邻苯三酚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显示:在pH7.5时多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达到35%;对多肽还原性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弹性蛋白多肽浓度的升高,样品液的吸光值上升,其还原能力提高。

  • 标签: 弹性蛋白 特性 多肽 抗氧化活性
  • 简介:分析广东省21个主栽荔枝品种的品质特性,通过营养品质、感官评价、抗氧化物质(总酚、花色苷)、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指标比较不同荔枝品种间的品质差异。结合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荔枝品种的糖酸组成,采用聚类分析评价荔枝品种的综合品质,筛选出较优的荔枝品种,为荔枝生产育种提供参考,亦为荔枝采后贮运和加工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荔枝 品质特性 聚类分析
  • 简介:对重庆市场销售的7种用于制作重庆小面面粉的理化性质及面条特性进行研究,并与3种家用普通面粉,3种兰州拉面专用面粉及其制作的重庆小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重庆小面面条特点与制作其面粉品质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专用面粉 品质特性 重庆 制作 理化性质 市场销售
  • 简介:试验在面粉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L-抗坏血酸,利用粉质仪,拉伸仪分析其对面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抗坏血酸能增加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同时提高了面团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但会降低面团延伸性。确定了试验所用面粉L-抗坏血酸的最佳添加量为0.016%。

  • 标签: L-抗坏血酸 粉质 拉伸面团特性
  • 简介:选择5种中筋小麦,固定润麦温度与加水量,改变润麦时间,探讨不同润麦时间对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筋小麦有不同的最佳润麦时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长润麦时间能增加面粉出率,降低面粉灰分;大部分中筋小麦的润麦时间仍需18h以上;不同品种中筋小麦在调质时仍应设置不同调质参数。

  • 标签: 中筋小麦 润麦时间 品质特性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面包专用粉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大豆粉对面包专用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 标签: 大豆粉 面包粉 品质特性
  • 简介:目的:研究浙江省5种杨梅果渣(荸荠、晚稻、东魁、丁岙和早大梅)的抗氧化活性、膳食纤维含量和膳食纤维功能特性。方法:膳食纤维采用酶质量法分析,抗氧化活性采用FRAP、DPPH和ABTS3种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杨梅渣具有较高的总酚(27.65—47.41mg/gDW)和较好的抗氧化能力。5个品种中,晚稻品种表现出最高的多酚含量、最好的总还原力以及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膳食纤维的分析结果表明,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杨梅渣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占总膳食纤维的82.72%~93.96%。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渣膳食纤维的持水能力和持油能力均强于其它果渣。结论:杨梅渣是一种含有大量功能性活性物质的膳食纤维资源,其开发前景广阔。

  • 标签: 杨梅渣 多酚 膳食纤维 功能
  • 简介:以小麦粉为原料,采用4个添加量(0.25%,0.5%,1.0%,2.0%)、2个分子量(820kD,581kD)添加麦麸酚基木聚糖,研究麦麸酚基木聚糖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麸酚基木聚糖添加量的增加,面粉的白度降低、色泽变暗、糊化黏度值降低、吸水率下降,而面筋指数、吸热焓、峰值温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增加,弱化度先下降后上升,粉质指数呈上升趋势。麦麸酚基木聚糖分子量对面粉的品质影响较小,

  • 标签: 品质特性 木聚糖 酚基 麦麸 面粉 形成时间
  • 简介:陈皮是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为探寻陈皮的新型干燥方式,本文研究了中短波红外不同干燥温度(60,70,80,90℃)和功率(625,1350,2025W)条件下柑橘皮的干燥特性和品质。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柑橘皮干燥特性的影响比功率大。柑橘皮中短波红外干燥为降速干燥,最佳拟合模型为Page模型。在不同干燥温度和功率条件下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分别在6.5496×10~(-10)~1.3827×10~(-9)m~2/s和8.7328×10~(-10)~9.4605×10~(-10)m~2/s范围,并随着干燥温度和功率的升高而增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能够阐述干燥温度及功率与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作用关系。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得到柑橘皮中短波红外干燥的活化能为23.5622kJ/mol。在干燥温度70℃,功率1350W条件下,柑橘皮理化品质最优。柑橘皮总酚含量随干燥温度和红外功率的升高而升高;总黄酮含量随功率的升高而升高,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文为柑橘皮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为陈皮的新型制备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柑橘皮 中短波红外干燥 干燥特性 品质
  • 简介:以不同比例(0%~50%)的燕麦全粉替代小麦面粉,通过粉质、拉伸、快速黏度分析、旋转流变、F3~发酵流变、面团pH值的测定及质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混合面团的流变特性、发酵特性及馒头的质构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全粉替代比例的增加,混合粉的湿面筋含量显著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增大,

  • 标签: 面粉加工 全面质量管理 集团型企业 小麦粉 面粉企业 生产操作过程
  • 简介: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动态流变仪、粉质仪、拉伸仪研究海藻酸钠(AG)对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加工特性的影响,为海藻酸钠的应用推广和面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AG影响3种面粉的糊化特性和不同温度下的动态黏弹性,增加3种面粉糊的稠度、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使其峰值黏度、G”、tanδ升高,衰减值、回生值降低,但AG质量分数过大,面粉糊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降低,且阻碍面粉糊形成黏弹性凝胶。

  • 标签: 加工特性 海藻酸钠 面粉 面筋含量 动态黏弹性 抗老化性
  • 简介:采用基础粉混合法配制11种不同加工精度的小麦粉,对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指标、溶剂保持能力、面团发酵特性和吹泡稠度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工精度的降低对小麦粉的品质特性和面团特性整体造成负面影响。出粉率为40%~76%的小麦粉,

  • 标签: 小麦粉品质 面团特性 加工精度 理化指标 稠度特性 发酵特性
  • 简介:选取全国13个地区24个苹果品种,共55份样品,对其中的22个重要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对不同品种苹果等外果的品质特性进行描述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值〉1的因子,前6个主成分分别对应果皮颜色因子(方差贡献率:20.408%)、酸度因子(方差贡献率:18.095%)、果实大小因子(方差贡献率:13.757%)、甜度因子(方差贡献率:11.105%)、果实大小因子(方差贡献率:9.636%)、营养因子(方差贡献率:8.029%),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028%。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制汁的苹果(等外果)品种为:辽宁"华红"、山西"澳洲青苹"、山东"乔纳金",并筛选出适宜制汁和不适宜制汁的苹果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等外果的筛选和加工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苹果 等外果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