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诊断并经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证实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胸部DR及CT影像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分析。结果影像检查(DR及CT)发现支气管及肺内改变的28例,占87.50%。其中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局限性(1厘米以内)增厚、弥漫性增厚15例,占46.88%,管腔狭窄21例,占65.63%,闭塞3例,占9.38%。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占15.63%。肺内合并斑片影19例,占59.38%,可见局限性肺不张及肺气肿的5例,占15.63%。结论简单、方便、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能够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提供较可靠依据,同时,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内膜 肺结核 影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缨帽变换获取绿度、亮度以及湿度三个特征波段,并结合植被覆盖度(VFC)构建地物光谱特征曲线。此外,通过估算上述各波段的灰度共生矩阵构建地物纹理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建立分类决策树模型,并在envi软件中实现决策树分类。为了探究决策树分类法的可行性,以史灌河地区TM30m分辨率影像进行了土地覆盖决策树分类试验与分析,并利用混淆矩阵对其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分类精度可达77.72%,Kappa系数0.69,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决策树 植被覆盖度 缨帽变换 纹理特征 史灌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肾合并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对比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重复肾合并输尿管囊肿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IVP)、膀胱造影、CT、MRI及超声(US)检查结果结合膀胱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尤其是US及膀胱镜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率。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重复肾合并输尿管囊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重复肾盂 输尿管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科的资料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复杂,主要有同位素、核磁、CT、X线及超声等,这些资料对医院正确作出诊断与对病人进行治疗比较重要,同时也是医院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为了提高对这些影像科的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提高这些资料的利用效率,很多医院都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数字化管理。本文就是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初步分析影像科资料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对影像科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 标签: 影像科资料数字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梗死的X线、CT及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7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患者共27处病变,其中位于股骨12处,胫骨9处,肱骨5处,髂骨1处。其中符合骨梗死急性期的病灶6个;亚急性期的病灶15个;慢性期病灶6个;各期病灶的影像表现不一。结论MRI对于骨梗死各期表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X线、CT对坏死骨、钙化显示清晰,三者结合更能全面地显示各期病灶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骨梗死 X线平片 CT MRI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镜头视听奇观,是电影审美世界的重要元素。奥斯卡影像声音美的朴素本源在于以人性的表达和关照为基本美学诉求,融入创作者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求精的创作态度。每种美的声音都是合理地运用再现或表现或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既生动逼真又充满魅力的认知和情感效果的成功范例。

  • 标签: 奥斯卡影像 声音美学 人性 再现 表现
  • 简介:电影空间是电影影像的本体,呈现为连续的二维动画结构,是视觉美学的核心。奥斯卡影像空间的构建基于人的视觉原理和认知规律,从不制造难以理解的视觉空间,而是着力构建逼真、新奇、平衡、匀称、尽可能符合人类审美定律的画面空间。这与某些欧洲电影刻意追求修辞空间,有意阻拒观众视觉通达的艺术电影追求拉开了距离。

  • 标签: 奥斯卡影像 空间 人性 自由情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膈疝患者的X线、CT以及胃肠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以及检查方法。方法对本院从2007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膈疝患者中,15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膈面模糊、假膈面升高,6例患者表现为病侧肺野呈大

  • 标签: 膈疝 诊断 检查
  • 简介:2011年12月18日至21日,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邀请曲艺名家李立山、康松广以及中国曲协副主席郭剐等一行12人,到固原移民搬迁点进行“走进大移民、感受新变化”曲艺创作采风、座谈、讲学等活动。李立山、康松广为宁夏曲艺工作者举办了快板、相声两种曲艺形式的创作、表演专题讲座;此次活动对增强宁夏曲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培养人才、凝聚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曲艺创作 采风活动 宁夏 协会 杂技 移民搬迁
  • 简介:鲁迅的创作总是与他的生命状态联结在一起的,《呐喊》、《彷徨》、《野草》都是创作于作家生命中苦闷、孤独的时候。完成于鲁迅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新编》必然与他晚年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时13年之久的创作历程也必然反映了鲁迅对某种创作道路的执著探索,这条道路是不同于《呐喊》、《彷徨》的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整体风格庄严而又荒诞,突出体现了鲁迅观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眼光,不仅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也是他借以突围生命困境的一种方式。

  • 标签: 《故事新编》 鲁迅 晚年创作
  • 简介:一北宋“画院”自宋初即设立,具体始于何年,据《圣朝名画评》记载说,宋朝灭掉西蜀后,将西蜀宫廷画院的大部分画家网罗到都城汴梁,都进入宋朝画院。由此可知,平蜀之前宋朝已有画院之设。北宋建立政权为公元960年,平蜀为965年,“画院”之设当在其间。984年更名为“翰林图画院”。

  • 标签: 翰林图画院 创作情况 绘画 徽宗 宋朝 北宋
  • 简介:一名合格的中学舞蹈老师,仅仅会跳舞是不够的。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不仅要会跳舞而且要懂得排舞。毋庸置疑,舞蹈的编排与创作是一个比跳舞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晚会的主题、学生的舞蹈功底。

  • 标签: 舞蹈教学 舞蹈创作 编排 措施
  • 简介:一、油画表面结构的概念阐述油画表面结构是指在美术创作时,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结构。画家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画面表层分布加以合理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画面。这种运用多种不同的手法组织成的画面表面状态,我们称之为油画表面结构。它是画面表层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油画表面结构可看做是材质与制作手法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它包括笔触的运用、色

  • 标签: 表面结构 审美价值 油画 创作 画面 形式美感
  • 简介:所谓草原文学,指的是以草原这一外在自然空间为背景,聚焦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生长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观照由草原环境所滋养的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理方式,以此区别于其他空间介质下的人物生存状态。然而并非任何写草原的作品都是草原文学。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真实确切地表现出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的意识、心态、品格、性情、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素质,民族性是草原文学的一个鲜明特色。简单地说,草原文学就是反映草原之美,关注草原人的生活状态,描绘草原风俗习惯、社会背景,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文学。

  • 标签: 草原环境 文学创作 人的生存方式 文化心理素质 民族精神 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