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检查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检查方法探讨

张普力

张普力(广西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530022)

【摘要】目的:研究膈疝患者的X线、CT以及胃肠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以及检查方法。方法:对本院从2007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膈疝患者中,15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膈面模糊、假膈面升高,6例患者表现为病侧肺野呈大

片状致密影,内有气体,4例有外伤的患者表现为胸腔内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影或者膈上软组织肿块,并伴有创伤性湿肺及液气胸;25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都表现为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结构影;25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做了胃肠造影,表现为膈上有疝囊结构。结论:胸部X线、CT以及胃肠道造影影像学手段应用于膈疝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不同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膈疝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膈疝诊断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96-02

1前言

在临床上,膈疝是膈肌病变中较为多见的疾病,膈疝的发病率较低,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病因隐袭,极容易引起漏诊及误诊。对于创伤性膈疝患者,如果无法及时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近年来到本院就治的25例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膈疝的影像学特征、检查方法以及诊断价值,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2膈疝患者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从2007年2月-2011年11月到本院就治的25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出生后4天-86岁,平均年龄40.5岁;8例患者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5例患者为胸骨旁裂孔疝,4例患者为胸腹膜裂孔疝,4例患者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4例患者为创伤性膈疝。25例膈疝患者均摄正侧位、左侧位或者右侧位胸部平片及胸部CT平扫,14例膈疝患者做钡餐(GI)检查,3例患者做钡灌肠(BE)检查。1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1例患者死亡后作了尸体解剖。

3影像学检查方法

25例膈疝患者取站立正位、左侧位或者是右侧位做X线胸部平片。25例膈疝患者做CT胸部横断位平扫,取常规仰卧位、横断位,11例患者在扫描前5分钟口服2%的复方泛影葡胺溶液250-500m,13例患者并行螺旋CT冠矢状以及矢状位重建。CT扫描采用的是SIEMENSSOMATOM多层扫描仪,具体的扫描参数为:200mAs,120kv,矩阵512x512,层距15mm,层厚15mm,扫描时间为8秒左右。

17例膈疝患者取站立正位、左侧位或者是右侧位做胃肠道钡餐剂造影,其中14例做钡餐(GI)检查,3例做钡灌肠(BE)检查。胃肠道造影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开始禁饮禁食,在做胃肠道造影前要结合胸部平片,行胸腹部透视观察腹部脏器与横膈的关系和膈肌形态,观察钡剂是否已进入到患者的疝内。此外应辅以腹部加压法以方便观察食管、胃底、结肠与膈肌之间的关系。

4检查结果

X线平片:胸部正侧位片25例,18例阳性,7例阴性。4例胸腹膜裂孔疝显示左侧肺野内蜂窝状透亮影,并与腹部肠道气体连续;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在正侧位胸片上分别显示纵隔内及心影后方含气液面的囊腔影;2例胸骨旁裂孔疝显示右心膈角区密度不均匀的片状致密阴影;3例胸骨旁裂孔疝显示右心膈角区含气体的肿块阴影;2例创伤性膈疝显示左侧胸腔内胃泡影,且胃泡气体延续至腹部。总体而言,15例患者的X线表现为膈面模糊、假膈面升高,6例患者表现为病侧肺野呈大片状致密影,内有气体,4例有外伤的患者表现为胸腔内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影或者膈上软组织肿块,并伴有创伤性湿肺及液气胸。

CT扫描:25例患者中,膈疝发生在右侧的有3例,发生在左侧的有22例。CT扫描显示9例患者纵隔向健侧移位明显,2例患者轻度移位;21例膈面轮廓全部或者部分模糊;9例患者胸腔内见积液、积气阴影,3例可见跨膈肌阴影,13例可见肿块阴影;14例假膈面有所升高;4例创伤性膈疝显示左侧胸腔内含液平的胃泡影。疝入内容物中,6例为大网膜,4例为肠系膜,5例为胃,5例为小肠,2例为结肠,2例为肝,1例为脾。13例并行螺旋CT冠矢状及矢状位重建,表现为9例胸腔中下部分见蜂窝状或囊状阴影,4例膈肌缺损。

胃肠道造影:(1)14例膈疝患者做钡餐(GI)检查,4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表现为短食管下接一扩大的膈上疝囊;4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表现为胃食管前庭段管腔增宽及贲门上移,食管胃角增大;3例胸腹膜裂孔疝表现为部分小肠及胃疝入左侧胸腔内;2例创伤性膈疝表现为部分胃腔疝入左侧胸腔内。1例胸骨旁裂孔疝表现为疝囊颈部肠管互相靠拢,结肠肝曲疝入右侧胸腔。(2)3例患者做钡灌肠(BE)检查,3例患者胸骨旁裂孔疝均表现为疝囊颈部有肠管靠拢征,结肠肝曲疝入右侧胸腔。

5膈疝的鉴别诊断

膈疝的发病率较低,且其影像学形态及临床特征较为复杂,极易于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因而在临床实践中,要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膈疝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为膈疝的治疗奠定基础。

(1)气胸。膈疝见肺外缘无受压内移,肺下缘受压上移,透光度不如气胸高。气胸的肺外缘受压向肺门区聚拢,压缩肺外缘及外带无肺纹理区。

(2)包裹性积液。包裹性积液的正侧位X线胸片显示胸壁与阴影之间有宽基部相贴,透视下能看到完整的膈面,腹部脏器无任何缺损。

(3)肺部囊性病变。膈疝的疝囊边缘较为光滑,而肺部囊性病变的胸部平片消失纵隔无移位,能看到部分膈面。

(4)先天性膈膨升。先天性膈膨升是因为先天性膈肌发育不全、局部薄弱而膨出而引起的,常见于基底位于横膈向肺野隆起,右侧横膈中央部呈一半圆形膨隆,随呼吸与膈同时移动,密度均匀、边缘较为光滑,侧位此膨隆影位于中央的后方,肺野一般无明显异常,肠道气影和胃泡影都在膈下,注入气体时,可以看到横膈抬高或膨升。

综上,胸部平片检查、CT扫描以及钡餐检查对膈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实践中,胸部平片是膈疝的首选的诊断手段,对于难以确定的病例,X线检查不出来时可以结合CT检查或者胃肠道造影帮助确诊,三种检查方法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膈疝诊断的正确率,给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宜旭,马力,桑笑乐.创伤性膈疝10例的手术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11,(11).

[2]杨东奎,蔚巍.膈疝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08).

[3]李杰,杨光钊,丁忠祥,林毅,李伟,韩志江.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膈疝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01).

[4]潘玉萍,蔡爱露,王冰,王晓光.胎儿膈疝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3).

[5]卢忠武.膈疝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