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10月30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实施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更优(P<0.05),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和患者咨询次数减少(P<0.05),带泵教育时间和处理报警次数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改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便于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方法选择临床上经过多项血糖监测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其血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准确诊断。结果所选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26例患者空腹血糖均在正常或略高范围,血糖高峰在餐后1.5h左右,血糖高达13mmol/L左右,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为全面的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进一步确诊一些单纯依靠静脉采血不能确诊的病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监测与护理。方法从我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中选取18例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监测方法、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同护理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监测,并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高血糖 监测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CGM)肝糖原累积病(GSD)患儿生玉米淀粉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为优化患儿的营养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进行72 h CGM的42例肝GSD患儿,按照基因检测结果分为GSDⅠa、Ⅰb、Ⅲa、Ⅵ和Ⅸa型共5组,总结患儿规律治疗后行CGM当天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年龄、身高、体重、血生化检测结果等,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肝GSD患儿进行72 h CGM,评估不同类型肝GSD患儿全天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情况。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肝GSD患儿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9.5(6.7, 12.9)岁,病程为6.8(5.1, 11.3)年。GSDⅠa型组20例、Ⅰb型组3例、Ⅲa型组10例、Ⅵ型组3例和Ⅸa型组6例。CGM结果提示患儿的平均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但5组间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47、3.029,均P<0.05),其中Ⅰa型、Ⅲa型的SDBG明显高于Ⅸa型[(1.10±0.36)、(0.98±0.30)比(0.62±0.26) mmol/L,t=3.010、2.440,均P<0.05],Ⅰa型的MAGE明显高于Ⅸa型和Ⅲa型[(2.3±0.9)比(1.2±0.6)和(1.7±0.6) mmol/L,t=2.734,2.302,均P<0.05]。结论CGMS可正确评估患儿的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发现患儿治疗过程中隐匿的低血糖和高血糖。针对不同类型的肝GSD应根据自身血糖情况给予个体化生玉米淀粉治疗剂量,从而优化患儿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标签: 糖原贮积病 血糖自我监测 低血糖症 高血糖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 100例新生低血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每组各 50例。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家长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低血糖新生儿进行实时血糖监测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生的发生,家长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 新生儿 低血糖监测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法。方法总结9例手术切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临床经验。结果7例单病灶行单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2例多病灶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2例血糖水平略高,补充胰岛素后可控制正常。结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明确诊断后首选手术切除,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糖,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岛细胞瘤 功能性 围手术期 血糖监测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治疗给药的重要依据是患者的血糖值。因此末梢血糖测定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护理人员在末梢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护理 血糖监测 采血 血糖仪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在社区治疗过程中,需要科学地监测血糖,为其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因此社区责任医生在服务中应高度重视患者的血糖监测指导,才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对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管理。通过加强医护沟通、仪器交接观察、操作步骤、固定手法等培训,制定内分泌动态血糖仪管理办法、动态血糖仪安置流程、动态血糖仪知情告知书等制度流程。结果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丢失的管理中,2018年2月-8月354名患者发生动态血糖仪脱落0台。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仪中,医护人员从医患有效沟通、仪器安置及固定、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大大减少动态监测仪的脱落,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全过程。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血糖评估指标。持续葡萄糖监测可提供连续、全面的全天血糖信息,在评价血糖达标、识别低血糖及量化血糖波动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围绕新型血糖监测技术开展的临床研究也奠定了其在国际国内血糖监测指南与共识中的地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9月在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属于一般病例者占371例,占95%,Ⅱ期重症病例11例,占2.8%,Ⅲ期病危者3例,占0.7%),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糖,并对所有病例住院过程中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对不同病期患儿血糖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升高发生率及监测数值Ⅱ、Ⅲ期病危者均高于Ⅰ期一般病例者,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它血糖监测数值呈正比关系。结论血糖水平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糖 手足口病 病情
  • 简介:对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即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B组44例入院后经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再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治疗组的胰岛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以C肽为明显,但两组的第一时相及整体胰岛功能恢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短期内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与控制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 C肽 胰岛索水平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 ]通过对 48名 II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仪( CGM ) ,为 患者和医护人员供了一个连续、 全面、 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指标 信息,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诊断 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能判断 的高血糖或 低血糖情况 。为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治疗饮食 教育提供了更直观生动,更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依据 ,化繁就 简,化抽象为实象。 通过实验 佩戴 CGM得出的数据信息 ,针对性差异性的对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药物实施 干预,患者的 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之 前血糖控制效果。通过 患者佩戴 CGM, 显著提升了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强 对糖尿病知识的 了解,提高患者本人 的自护意识和 行为能力,减少痛苦和避免发生意外,提升 患者生活质量,都有非常明显的 效果。

  • 标签: [ ]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健康 教育 自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士使用便携式血糖监测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162名实习护士使用便携式血糖监测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护生未检查血糖仪密码号与试纸密码号的一致性、未掌握仪器性能及保管试纸的方法以及不正确的采血方法是监测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原因。结论加强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使用培训,带教老师传授和培养实习护士过硬的操作技术,能有效减少血糖监测结果的误差。

  • 标签: 实习护士 血糖仪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120名2-DM患者,60例行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分为一组(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美国,美敦力公司),60例常规监测血糖的患者分为一组,两组在充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常规患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的宣教,动态血糖监测组结合患者饮食、运动及即时血糖数值进行补充宣教,明确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出院后维持原治疗方案并随访,每三个月随访一次,随访二次,分别比较住院期间、出院三个月、出院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两组三个月、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较住院期间均有显著改善(p<0.05),动态血糖监测组较常规监测组六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教育,能让患者对于饮食、运动有更感性认识,能有效维持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动态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9)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9)行常规护理+连续动态血糖检测。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均好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指标情况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检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低血糖检测以及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随机分组原则的指导下,94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新生儿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围绕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后,血糖浓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对新生儿的血糖指标起到有效的改善价值,新生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检测 早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