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扫描仪在血糖异常VIP患者中血糖管理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血糖异常VI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实验组患者采用血糖扫描仪进行血糖监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本文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糖扫描仪对血糖异常VIP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该方法不具有创伤性,并且其检测准确性以及实时性均比较高,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对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更高,能够做到良好的自我监测管理。

  • 标签: 瞬感血糖扫描仪 血糖异常VIP患者 依从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FGM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患者监测血糖针刺带来的疼痛感、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针刺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及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 ± 1.30)d、2%(1/50)、30%(15/50),低于对照组的(3.67 ± 1.59)d、22%(11/50)、5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7,χ2值为9.470、4.170,均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46.43 ± 1.87)、(46.58 ± 2.10)分,高于对照组的(40.67 ± 3.24)、(43.84 ± 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441、8.087,均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FGM能够实现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进行血糖监测及管理,使血糖达标更迅速和平稳,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减轻监测血糖的针刺疼痛感,有效发现患者隐匿的血糖异常,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糖尿病 瞬感血糖监测系统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FGM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患者监测血糖针刺带来的疼痛感、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针刺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及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 ± 1.30)d、2%(1/50)、30%(15/50),低于对照组的(3.67 ± 1.59)d、22%(11/50)、5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7,χ2值为9.470、4.170,均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46.43 ± 1.87)、(46.58 ± 2.10)分,高于对照组的(40.67 ± 3.24)、(43.84 ± 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441、8.087,均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FGM能够实现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进行血糖监测及管理,使血糖达标更迅速和平稳,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减轻监测血糖的针刺疼痛感,有效发现患者隐匿的血糖异常,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糖尿病 瞬感血糖监测系统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黎明现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先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48 h后再佩戴CGMS行连续血糖监测,再过72 h后同时取下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CGMS,核对同时间段的血糖分析报告,判断是否发生黎明现象。采用Kappa检验分析CGMS与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一致性,以CGMS判断结果为标准,绘制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ROC曲线,评定夜间血糖预测黎明现象及次日空腹血糖评估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结果CGMS判断55.56%(25/45)的患者、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46.67%(21/45)的患者发生黎明现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P>0.05)。CGMS和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95,95%CI为1.130~4.883,P<0.01)。夜间血糖预测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为8.31 mmol/L,次日空腹血糖评估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为7.25 mmol/L,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803。结论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黎明现象,当夜间血糖值为8.31 mmol/L时提示可能会发生黎明现象,次日空腹血糖值为7.25 mmol/L时提示可能发生了黎明现象。

  • 标签: 糖尿病,2型 扫描式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黎明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自我血糖监测(SMBG)点血糖计算不同的血糖波动指标与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获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住院同时接受48~72 h CGM及7点(三餐前、三餐后2 h以及睡前)SMBG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7点SMBG数据计算以下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变异系数(CV)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SMBG计算所得)。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由SMBG计算的血糖波动各指标与由CGM获得的MAGE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前者对后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7点SMBG计算的SDBG为(2.02±0.77)mmol/L、PPGE为(2.75±1.13)mmol/L、LAGE为(5.62±2.13)mmol/L、CV为(25.92±0.77)%及MAGE′为4.11(2.84,5.92)mmol/L,均与CGM获得的MAGE[4.00(2.65,5.00)mmol/L]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14、0.499、0.588、0.533和0.473,均P<0.01)。以MAGE为因变量,SDBG、PPGE、LAGE、CV和MAGE′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SDBG进入方程(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SDBG为0.795[95%可信区间(CI)0.708~0.882]、LAGE为0.782(95%CI 0.692~0.872)及CV为0.769(95%CI 0.677~0.846),均大于PPGE[0.718(95%CI 0.620~0.816)]和MAGE′[0.704(95%CI 0.607~0.789)]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由7点SMBG数据计算的血糖波动指标(SDBG、LAGE、PPGE、CV和MAGE′)与CGM获得的MAGE相关性好,其中,SDBG准确性更高。

  • 标签: 糖尿病,2型 血糖波动 自我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与以往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精确性的差异,探讨CGMS在发现低血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男36例,年龄范围为24~75岁,年龄(46.8±8.3)岁;女34例,年龄范围为29~71岁,年龄(40.2±9.2)岁。入院后72 h同时用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及CGMS监测,5次/d(3餐前、夜间10:00及凌晨),同时收集疾病相关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时段特点及2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结果三餐前及凌晨CGMS血糖值分别为(7.50±1.74)mmol/L、(9.74±2.85)mmol/L、(9.45±2.53)mmol/L、(7.83±2.11)mmol/L,均低于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7.80±1.78)mmol/L、(11.41±3.13)mmol/L、(10.06±2.94)mmol/L、(8.24±2.1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夜间10∶00所测得CGMS血糖值略高于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均有低血糖现象的发生,以凌晨时段最多,总体观察CGMS监测出的例数较常规指尖监测的多,其中以凌晨时段发生低血糖的病例最多,CGMS凌晨测量出的低血糖检出率为18.57%(13/70),高于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7.14%(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餐前及夜间10:00的CGMS较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测量出的低血糖数量上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GMS可实时监控血糖情况,对低血糖监测较传统指尖毛细血管末梢血糖检出效果更优越,可减少后期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远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iWel NR在糖尿病及高危人群中使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患者60例,分为2组,组1共48例单独佩戴iWel NR 7 d,组2共12例同时佩戴iWel NR、Guardian RT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3 d,收集同时刻配对的CGM-自我监测指尖血糖(SMBG)值,采用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差值的相对数(MARD)、绝对差值相对数的中位数(MedARD)、偏差一致率分析iWel NR数据的准确性,Clarke误差栅格分析(Clarke-EGA)分析临床准确性。所有患者完成调查问卷一份,用于评估iWel NR的安全性。结果60例患者共收集到833对CGM-SMBG值,相关系数r=0.88,P<0.01;MARD为13.06%,MedARD为10.84%;与SMBG值相比,在20%、30%、40%的偏差一致率分别为78.0%、93.2%、97.4%;Clarke-EGA显示A+B区占98.9%。与Guardian RT的头对头研究中,12例患者共收集115对CGM-SMBG值,Guardian RT的MARD、MedARD分别为12.59%,9.54%,iWel NR的MARD、MedARD分别为10.35%、8.01%。进一步按SMBG值进行分层,提示SMBG值在3.9~10 mmol/L时,iWel-NR的MARD、MedARD最低,Clarke-EGA中A+B区占比最高。60份问卷结果提示未发生不良安全事件。结论iWel NR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良好的安全性,其准确性稍高于Guardian RT;iWel NR的准确性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越接近理想范围时,准确性越高。

  • 标签: 远程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2型糖尿病血糖漂移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05-2021-05这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并从同期住院治疗的糖调节正常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展开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餐前后血糖水平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日内血糖漂移变化相比显著,(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情况,以便为患者拟定相应降糖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血糖漂移 血糖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快速血糖仪在临床血糖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采用常规生化仪检测,研究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检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血浆血糖、血清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验满意度为91.30%,对照组检验满意度为56.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可以获得和常规生化仪类似的血糖检测结果,但操作更简便,患者检验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糖监测 常规生化仪 快速血糖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在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中应用手指采血方法监测血糖,研究组治疗中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监测血糖。观察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控制各个阶段时间、血糖达标时的低血糖(人均)次数和胰岛素用量,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 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观察期、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稳定期、胰岛素用量调整期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低血糖(人均)次数和胰岛素用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2hPBG、HbAlc、FPG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临床治疗中胰岛素用量的调整,降低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和胰岛素用量,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

  • 标签: 瞬感扫描式 葡萄糖监测仪 2型糖尿病 降糖治疗 应用价值 预后相关性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糖监测的方法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近年来,国内外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根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旨在进一步规范血糖监测、指导医护人员合理应用各项血糖监测方法、正确解读监测结果,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讨血糖规律监测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方法:针对已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知情并愿意合作。经过各项监测,各项指标相似,男5例,女15例,年龄60-70岁,其中长期坚持血糖监测(每周最少监测血糖1次)的糖尿病患者和未进行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各10名,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能坚持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未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结论:血糖规律监测对慢性病管理有较多的优点,便于医患共同参与治疗和管理。

  • 标签: 血糖规律监测 慢性病管理
  • 简介:摘要《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是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的更新和修订,引入了近年来血糖监测领域的新技术、新证据,旨在突出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新点及修订的依据,该文对新版指南的编写背景、更新要点进行着重介绍。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1例低血糖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两组患儿血糖监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患儿的血糖稳定耗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血糖稳定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监测 早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CGM)肝糖原累积病(GSD)患儿生玉米淀粉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为优化患儿的营养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进行72 h CGM的42例肝GSD患儿,按照基因检测结果分为GSDⅠa、Ⅰb、Ⅲa、Ⅵ和Ⅸa型共5组,总结患儿规律治疗后行CGM当天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年龄、身高、体重、血生化检测结果等,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肝GSD患儿进行72 h CGM,评估不同类型肝GSD患儿全天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情况。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肝GSD患儿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9.5(6.7, 12.9)岁,病程为6.8(5.1, 11.3)年。GSDⅠa型组20例、Ⅰb型组3例、Ⅲa型组10例、Ⅵ型组3例和Ⅸa型组6例。CGM结果提示患儿的平均血糖值均在正常范围,但5组间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47、3.029,均P<0.05),其中Ⅰa型、Ⅲa型的SDBG明显高于Ⅸa型[(1.10±0.36)、(0.98±0.30)比(0.62±0.26) mmol/L,t=3.010、2.440,均P<0.05],Ⅰa型的MAGE明显高于Ⅸa型和Ⅲa型[(2.3±0.9)比(1.2±0.6)和(1.7±0.6) mmol/L,t=2.734,2.302,均P<0.05]。结论CGMS可正确评估患儿的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发现患儿治疗过程中隐匿的低血糖和高血糖。针对不同类型的肝GSD应根据自身血糖情况给予个体化生玉米淀粉治疗剂量,从而优化患儿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标签: 糖原贮积病 血糖自我监测 低血糖症 高血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动态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9)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9)行常规护理+连续动态血糖检测。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均好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指标情况更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检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低血糖检测以及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随机分组原则的指导下,94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新生儿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围绕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后,血糖浓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对新生儿的血糖指标起到有效的改善价值,新生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检测 早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调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在变电站保护硬压板信息管理方面,仍处于完全依赖于人工巡检的状态,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场运行管理自动化的需求,硬压板状态采集监视成为制约调度自动化程度提升和规范调控运行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基于电磁传感技术开发出压板状态在线校核管理装置,通过双路电磁感应多重认证判断出压板状态,能实时告警,定期生成核对报告,结合状态修正机制,实现保护压板自动核对校验功能,将定值、状态、核对信息等用电子报告存档形式取代传统的纸质检查表,便于管理、查阅、事故追责等。鉴于此,本文对压板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压板监测 变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