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佳,观察组患者106例,对照组患者22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为67.48%(220/326);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体重指数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尿素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血肌酐水平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良的发生率比较高,其中尿素清除率、透析时间、肾小球率过滤等指标是该类疾病患者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透析时间、肾小球率过滤、尿素清除率.关键词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6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5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内科 80例肾衰竭患者(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3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血液透析方案分为:连续组( n=40)、间歇组( n=40),对连续组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间歇组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连续组治疗 1个月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 P<0.05)。连续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内科80例肾衰竭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血液透析方案分为连续组(n=40)、间歇组(n=40),对连续组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间歇组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效果。结果连续组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连续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样本对象:86例慢性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将上述86例患者进行划分,一组命名为常规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另一组命名为高通量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每组均为4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高通量组患者透析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统计学分析后可知P<0.05,即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而言,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慢性尿毒症患者的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慢性尿毒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7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血液透析差异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研究组38例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对组间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更低,Ccr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透析反应、透析失衡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等总发生率7.89%明显较对照组的26.31%更低(P<0.05)。结论:基于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衰竭 间歇性血液透析 连续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慢性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血液透析作为治疗手段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行AVF穿刺的方式在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优势。通过比较传统穿刺方式,研究旨在评估留置针行AVF穿刺对透析效果的影响,以及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利用方面的潜在优势。这一研究有望为优化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实证支持。

  • 标签: 血液透析 AVF穿刺 血液透析治疗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中是否低血压分为观察组和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超滤率、血碱性磷酸酶、血ẞ2微球蛋白、血NT-p roBNP、血浆白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毳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差异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透析超滤率、血碱性磷酸酶、血ẞ 2微球蛋白、血NT-p 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浆白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来内径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观察组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危险因素
  • 简介:干体重是指患者在体液正常状态下的体重,即在透析后既不存在水潴留,也没有脱水现象。自从1985年Auton等提出“干体重”的概念,使尿毒症需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水平衡有了客观指标,使尿毒症患者因透析过程中脱水过多导致低血压、休克或每次透析脱水过少,造成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准确地评估与设定患者干体重是充分透析的前提,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血容量不足 生理信号 尿毒症患者 脱水现象 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终末期肾衰竭,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病因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照组(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分析两组透析前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透析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前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PTH)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 简介:目的调查长时间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应用AIS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爱泼沃斯嗜睡、(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量表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睡眠质量情况将患者配对分组为普通透析组(HemodialysisHD)20人和长程透析组)6个月的临床试验。结果LSHD组患者Kt/V明显高于HD组患者,P值<0.05,2组患者在PSQI量表、ESS量表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LSHD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HD组,P值<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多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增加透析剂量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长时程透析 透析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运用以下两种钙浓度透析液对其血液进行透析,两种钙浓度透析液是低钙、普钙,以此观察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施以低钙透析液,患者血压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患者运用普钙透析液,患者血压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值影响较大,而低钙透析液对很难治愈高血压透析患者则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值。总的来说,低钙可专门用于针对顽强性高血压。

  • 标签: 透析液钙浓度 血液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尿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联合应用组(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病率分别低于血透组和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使得患者能保持更为良好的内环境,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了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目的对比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从1997年7月~2007年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中选取28批次总共125例,每批次中均同时含有术前接受PD和HD的患者。按肾移植术前的主要透析方式分为PD组(44例)与HD组(81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移植前PD组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HD组[(38.91±5.13)g/L和(43.78±4.82)g/L,P〈0.05],但移植后两组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移植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HD组,两组的术后18个月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4.00±19.94)μmol/L和(107.17±5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移植前后的血红蛋白、尿量、排斥发生率、移植术后并发症、人,肾存活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较HD患者满意,但两者肾移植远期效果相当,均可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术前准备。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法在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86例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3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1个月生存率65.1%,高于对照组的48.8%(P<0.05);试验组急诊ICU停留时间为12.3±2.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4±2.3天(P<0.05);试验组血肌酐水平165.3±54.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73.2±59.3μmol/L(P<0.05),试验组BUN水平为15.8±5.8mmol/L,优于对照组的22.6±27.4mmol/L(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可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改善患者肾功能损伤,同时减少急诊ICU停留时间,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灌流 连续性血液滤过 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入住重症医学科的50例经内科常规治疗48h后病情无改善且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2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行CVVH联合HP,其中A组治疗时机为继发一个器官功能障碍时开始,B组治疗时机为继发两个器官功能障碍时开始进行.腹痛症状消失且器官功能改善(Marshall评分至少上升1分)时停止CVVH+HP治疗.对比2组患者CVVH+HP治疗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开始CVVH+HP治疗距发病的时间A组比B组早[(69.3±5.4)h比(89.4±6.9)h,t=11.446,P=0.000];2组患者APACHEII评分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3,P=0.064),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A组:(10.5±1.9)比(15.7±3.2),t=10.157,P<0.001;B组:(13.6±3.9)比(17.4±3.3),t=7.192,P=0.000],并且治疗后A组低于B组(t=2.388,P=0.024);28天病死率A组比B组明显下降(12.0%比36.0%,x2=3.947,P=0.047);28天手术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比32.0%,x2=2.914,P=0.088);ICU住院时间[(7.8±1.8)d比(9.5±2.6)d,t=2.659,P=0.011]、机械通气时间[(5.6±1.6)d比(7.0±2.4)d,t=2.385,P=0.021]、血液净化治疗总时间[(65.4±14.6)h比(78.8±4.7)h,t=4.388,P=0.000]A组明显短于B组.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氧合指数(A组:t=10.715,P=0.000;B组:t=11.634,P=0.000)、呼吸频率(A组:t=11.974,P=0.000;B组:t=9.721,P=0.001)、血肌酐(A组:==13.910,p=0.000;B组:t=13.939,P=0.000)、血乳酸(A组:t=11.886,P=0.000;B组:t=9.494,P=0.000)均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A组治疗后较B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氧合指数:t=2.388,P=0.024;t=4.211,呼吸频率:P=0.008;血肌酐:t=4.823,P=0.006:血乳酸:t=4.950,P=0.004).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

  • 标签: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急性胰腺炎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老年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1~2018.2期间收治84例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HVHF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行CPFA联合HVHF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RP、WBC、IL-6、IL-8、IL-10、TNF-α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CPFA联合HVHF治疗老年SAP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 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 老年重症胰腺炎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