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4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在线预冲方法低于血液透析滤过凝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血液透析滤过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给予传统在线预冲法进行260例次治疗与给予改良在线预冲法进行260例次治疗,对不同在线预冲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传统法治疗与改良法治疗,在凝血等级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法治疗中,跨膜压、置换液总量与静脉压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法,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抗凝剂的使用情况下,采用改良在线预冲法治疗,能够将滤器完全变湿,预冲时适当的加入肝素钠,可以确保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显著降低凝血发生率。

  • 标签: 在线预冲 不同方法 血液透析 滤过 凝血 影响 对比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肾损伤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法与普通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对比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清尿素氮等水平,以及尿量恢复、器官支持及住院等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8%与7.1%,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法对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将其肾功能有效改善,疗效相比于普通血液透析更为显著。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普通血液透析 置换液 剂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116例肾性骨病患者,入院时间于2015.2-2017.12期间,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研究组(58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治疗后,比较效果。结果治疗后,在疗效上,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Ca2+、P3+、PTH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价值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5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治疗,研究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尿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尿素(13.4±1.5)mmol/L、血清白蛋白(25.1±1.9)g/L、并发症发生率(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2.1)mmol/L、(30.4±1.8)g/L、(19.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均能改善患者机体微炎症反应和控制其疾病进展,但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半年后患者BMP9、BMP7、BMP3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患者能够改善骨形态,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透析制备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特点。方法:自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从作者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8例,观察组 48例。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套件。比较两组的血液透析,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时间与观察组下限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 97.92%,高于对照组的 83.33%。观察组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为 0,低于对照组的 12.5%。观察组的二次污染率为 2.08%,低于对照组。 16.67%。结论: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套件可有效减少透析患者的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继发感染率和交叉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 血液透析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肾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通量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预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液透析优势显著,但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本文对我院当前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血透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 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2例患者。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粘度、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TG显著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全血粘度为 16.65 ,在 HD透析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其他生化结果之后,其中 BUN(尿素氮)、 CR(肌酐)明显下降,采取统计学分析的方式,了解到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其中 TG(甘油三酯)、全血粘度等指标能够作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采取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开展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粘度 血脂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58例老年MH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CHD)治疗,观察组患者予HF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ALB)及血清前清蛋白(PAB)水平,并比较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ALB、PAB及MQSG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及MQSGA评分明显降低,血ALB、PAB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可有效抑制老年MHD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治疗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相关统计因素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方法分析回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慢性肾病方面接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情况的状况,结合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生存健康状况的影响水平,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细节分析探讨。结果对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躯体疼痛程度等,结合患者家庭情况、认知能力等因素,分析显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透析治疗效果的因素为患者家庭支持、血浆蛋白水平、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血液透析治疗相比,更适宜采用腹膜透析。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多种,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干预,保证患者选用的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治疗工作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腹膜透析 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 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便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但目前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通过综述便秘的定义,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便秘测评工具及其发生现状、相关因素,旨在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症状的重视,关注患者的便秘体验,以期帮助其改善便秘所带来的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便秘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内科 80例肾衰竭患者(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3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血液透析方案分为:连续组( n=40)、间歇组( n=40),对连续组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间歇组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连续组治疗 1个月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 P<0.05)。连续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内科80例肾衰竭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血液透析方案分为连续组(n=40)、间歇组(n=40),对连续组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间歇组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效果。结果连续组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连续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间歇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