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乳腺炎患者分泌物主要分离菌及耐药谱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医院内 2016年 03月至 2018年 09月收治的细菌性乳腺炎疾病患者送检分泌物的样本共分离出菌株 962株,同时利用药敏分析系统以及全自动细菌鉴定对其菌种进行药敏实验和鉴定,分析最终结果并观察。 结果:在 962 株菌株内, 革兰阳性菌合计949株,所占百分比为 98.65%,而革兰阴性菌合计 13株,所占百分比为 1.35%。并且,所有菌株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要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80.30%),第二是表皮葡萄菌( 7.80%)。 16 年至 18年未成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一直处于≤ 9.3%,且不断上升。对利福平耐药率≤ 0.6%,对四环素耐药率≤ 20.4%;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对 对四环素耐药率≤ 22.3%,利福平耐药率≤ 11.2%。 结论:针对临床中细菌性乳腺炎患者,其分泌物分离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针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优先选择达福普丁、利奈唑烷、万古霉素以及替加环素等一系列药物给予治疗。并且在临床中还需要关注菌株耐药率不断上升的状况,给予有效的应多措施,从而延缓和降低耐药菌的形成,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细菌性乳腺炎 分泌物 分离菌 耐药谱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直肠癌老年女性腹腔镜探查术、回肠双腔造口术后发生皮肤黏膜分离合并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回肠双腔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合并脂肪液化问题,利用新型伤口敷料的特点在腹壁切口的脂肪液化处使用藻酸盐敷料,窦道处采用自制引流棒,全面评估造口,在造口周围6点 -10点;12点-3点方向浅层皮肤黏膜分离处覆盖亲水纤维银离子敷料加防漏贴环固定,使用两件式平面底盘+腰带,避免肠分泌物污染伤口引起感染;配合红外线对患者腹部脂肪液化处进行照射,全程经过15天6次换药处理后,患者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无不适症状,肠造口功能正常。

  • 标签: 回肠双腔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脂肪液化 引流棒 红外线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讨论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电脑随机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后一个月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眼压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前房深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使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要比单一治疗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前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月-2021.4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后者采取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及骨盆前倾改善情况及腰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直肌分离及骨盆前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采取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腹直肌分离情况,缓解疼痛,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康复护理 呼吸推挤法 仿生物电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从 2016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168例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且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383例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且均存在耐药情况。结论: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且大多数常见致病菌均存在耐药的情况,因此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抗生素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核心稳定性,能够更全面地恢复患者的腹部功能,值得参考。

  • 标签: 腹直肌生物电刺激 盆底康复 产后 腹直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