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乳腺患者分泌物主要分离菌及耐药谱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医院内 2016年 03月至 2018年 09月收治的细菌乳腺疾病患者送检分泌物的样本共分离出菌株 962株,同时利用药敏分析系统以及全自动细菌鉴定对其菌种进行药敏实验和鉴定,分析最终结果并观察。 结果:在 962 株菌株内, 革兰阳性菌合计949株,所占百分比为 98.65%,而革兰阴性菌合计 13株,所占百分比为 1.35%。并且,所有菌株中所占百分比最高的要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80.30%),第二是表皮葡萄菌( 7.80%)。 16 年至 18年未成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一直处于≤ 9.3%,且不断上升。对利福平耐药率≤ 0.6%,对四环素耐药率≤ 20.4%;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对 对四环素耐药率≤ 22.3%,利福平耐药率≤ 11.2%。 结论:针对临床中细菌乳腺患者,其分泌物分离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针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优先选择达福普丁、利奈唑烷、万古霉素以及替加环素等一系列药物给予治疗。并且在临床中还需要关注菌株耐药率不断上升的状况,给予有效的应多措施,从而延缓和降低耐药菌的形成,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细菌性乳腺炎 分泌物 分离菌 耐药谱
  • 简介:摘要肉芽肿小叶乳腺(GLM),又称为特发性肉芽肿乳腺,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乳腺症,近几年中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其病因的研究尚有争议,主要以自身免疫和细菌感染占主导。笔者就GLM细菌学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从而进一步认识细菌在GLM中的作用,为指导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肉芽肿 乳腺炎 细菌学 棒杆菌属 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阴道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60名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分为两组,分别取名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是给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给与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半个月,对这2组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阴道整体效果比较,其中观察组细菌阴道患者显效率为58.82%,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11.76%。对于对照组细菌阴道患者中其中显效率为47.05%,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23.53%。观察组细菌阴道患者整体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细菌阴道整体有效率76.4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症状评分具有显著,(P<0.05)。结论:对细菌阴道的患者进行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安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29岁.因左乳胀疼伴发热1个月,于1995年6月,疑为乳癌住入北京某医院乳腺外科。拟实施乳癌根治术,术中切口大量脓汁渗出而改为切开引流,放置橡胶引流管,术后病理诊断为浆细胞乳腺,每日换药。拔管后切口不愈合,术后10余天病人出院,继续在门诊换药20余天,伤口形成窦道不愈。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体会 手术治疗 出院 切开引流 切口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浆细胞乳腺的临床诊断特征、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浆细胞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例行一期全乳腺切除,21例行乳腺象限区乳段切除,13例行局部单纯肿块切除。结果经局部理疗、抗生素以及乳管冲洗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手术切口造成的疤痕较小,不影响患者乳房外观;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有3例乳管扩张型乳腺患者出现病症复发;行象限切除、肿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浆细胞乳腺在临床上容易混淆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采用乳腺超声和钼靶摄影对患者进行辅助诊断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和病人的病理类型的确诊率。在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局部治疗,抗生素及灌洗治疗,象限切除,肿瘤切除治疗或结合等方法来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而且还能有效保证患者的乳房外形美观,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浆细胞乳腺的MRI的表现,进而提高其影像学检测水平,研究MRI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经MRI确诊的浆细胞乳腺的患者46例,运用压脂扫描技术分别进行T1WI、T2WI平扫和动态增3DT1WI扫描,进而从病变部位、形态性质、乳后间隙及病变强化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浆细胞乳腺的MRI的表现按病变部位分为乳晕后方及周围(32例),外上象限(2例),内上象限(7例),弥散于乳腺内(5例);形态、信号分为炎症型(9例),T1WI呈等低信号(4/9)或等高信号(5/9),压脂T2WI呈高信号(6/9)、高等信号(2/9)或等信号(1/9),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9)或结节样均匀强化(2/9);脓肿型(29例),T1WI呈等、低信号(17/29)或等高信号(12/29),压脂T2WI呈高等信号(16/29)、高低信号(6/29)或等信号(7/29),增强后脓肿壁呈环状强化;混合型(8例),信号呈斑片状异常(4/8),信号肿块样异常(3/8),窦道或瘘管形成(1/8)。结论MRI对于浆细胞乳腺能准确地明确并进行病灶定位,对于协助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MRI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