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过程中针灸、康复技术联合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有30例,A组针灸治疗,B组采用康复技术,C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技术,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效果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较小,C组和A组、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技术 中风后遗症 瘫痪肢体 促分离运动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腔镜下行宫腔黏连剪刀分离术后使用几丁糖配合球囊导尿管来进行术后再黏连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50例在我院经过宫腔镜诊断为中度宫腔黏连的患者,且这些患者都在B超检测下经宫腔镜行剪刀分离手术,术后宫腔持续防治球囊导尿管,同时在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导尿管持续开放7d。结果50例中度宫腔黏连患者术后第三个月月经恢复正常36例,月经少但比之前增多8例,经量明显多于平常经量1例,闭经或月经少且与之前相比没有增多1例;宫腔形态恢复正常44例,基本恢复正常5例,术后再次黏连1例。结论在宫腔镜下行宫腔黏连剪刀分离术后使用几丁糖配合球囊导尿管来进行术后再黏连预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几丁糖 球囊导尿管 宫腔镜剪刀分离术 预防 宫腔黏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遵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单一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喹硫平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且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 丙戊酸镁缓释片 分离性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科护士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床旁母乳喂养宣教,观察其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并于生后24小时内收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52例,根据是否对产妇进行床旁母乳喂养宣教分为对照组(n=373)和宣教组(n=479)。对照组由产科及新生儿科护士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宣教组在此基础上,由受过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在患儿入院第二天到产妇床旁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并介绍患儿入院后情况。结果宣教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30.31%(89.56%vs59.25%,P<0.05),且足月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10.71%(18.71%vs8%,p<0.05),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4.47%(5.65%vs1.18%,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产科床旁母乳喂养宣教可有效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院内新生儿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科,NICU,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