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FMA评分、SF-36评分以及NIHS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水平。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风偏瘫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效果,并观察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10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组,一组采用单一康复治疗纳入参照组(50例)、另一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纳入研究组(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VS参照组,49(98.00%)VS 42(84.00%),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日常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研究组VS参照组,(64.09±2.11)VS (47.69±2.15),(84.41±2.18)VS (71.22±2.31),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经分析,中风偏瘫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显著提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荐并广泛使用。

  • 标签: 中风偏瘫 中医针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其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筛选56例,2023.1月~2024.1月,我院收诊的老年痴呆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28例,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展开心理干预护理,比较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大于常规一组数据(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要比常规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良好。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 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ESPCS护理模式对肺癌行介入治疗患者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微创介入科2022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肺癌介入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ESPCS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Barthel指数得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Barthel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ESPCS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肺癌 介入治疗 ESPCS护理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持续家庭访视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试验样本在2021.4-2023.10期间选择,共纳入本社区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成两组,其中未予以持续家庭访视护理的30例单号患者为A组,予以该护理模式的30例双号患者为B组,两组的对比项为日常生活能力。结果:A、B组完全自理能力的百分比差异小,P>0.05;两组功能下降、明显障碍的百分比相比,B组均高于A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持续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促进其病情康复及转归,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采纳和普及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持续家庭访视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脑梗死患者运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2.10-2023.11作为本报告时间区间,从该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接收的急诊脑梗死患者中抽选出80例进行调查,根据挂号奇偶数开展分组,对比组(常规护理模式)和实验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每组人数40。比较观察2组急诊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

  • 标签: 多学科 协作 急诊 脑梗死 日常 生活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入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试验组、对照组,分析护理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式服务于老年痴呆患者,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杜仲壮腰通络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5月到2023年9月收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腰痛症状改善情况,有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杜仲壮腰通络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功能障碍情况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 标签: 杜仲壮腰通络膏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2.04-2023.04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9例,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为患者恢复期间提供连续的康复护理方案,增强患者的居家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程序,重点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科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开展护理研究,其中有40名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他们以1:1的比率被分配到了一起,其中20名接受了常规康复护理者和早期康复护理者,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时间为一个月,并将两组的指标进行汇总。结果 治疗前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的比率为(P>0.05),而治疗一个月后则为(P<0.05)。结论 脑梗塞后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刺激+康复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轻中度AD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刺激+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精神行为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PSMS、LADL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PI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刺激与康复护理可减轻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强化刺激 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组分析持续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护理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帕金森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持续的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持续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 护理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训练方案,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综合认知、运动和情感干预,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性的训练计划,重点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实际技能。训练中强调个体化和循序渐进,以适应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痴呆症。实施方案的初步结果表明,在训练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体现在更好的生活习惯和更独立的生活方式上。本研究为制定个性化的痴呆患者康复方案提供了实用的经验和指导。

  • 标签: 痴呆患者 自理能力 训练方案 认知功能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中青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4年4月的脑卒中中青年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双盲法分为A组(34例,常规护理)和B组(34例,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护理后B组病耻感评分、ADL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中青年患者,能降低其病耻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PERMA模式 护理干预 中青年 脑卒中 病耻感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罹患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老年病患起到的干预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内52例就诊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6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关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作比较。结果:两组在护理后测评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数均比本组护理前高,而护理后研究组的两项分数均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两组在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测评的分数均较本组护理前增高,而研究组的四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病患发生吞咽障碍后,落实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解除其吞咽障碍,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死 吞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行以目标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目标组(以目标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各35例,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较基础组,目标组MMSE值、BI值及QOL-AD值更高;不良事件率更低,P<0.05。结论:以目标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回归日常生活,值得推崇。

  • 标签: 以目标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 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