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弱智儿童是指在0到18岁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伤害性因素损害了其大脑神经系统,进而导致其智力水平低下,据调查显示,弱智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人的两个标准差,而且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比正常人低,比如社会性交往能力。由于智力的影响,弱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社会性交往能力低。但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而且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对弱智儿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 标签: 弱智儿童 日常生活 能力训练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探讨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3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参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利用统计学数据包处理后,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肢体功能、自理能力、饮食质量和满意度都比对照组好,引用统计学予以计算,较参照组各数据,差异性较大且意义成立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不错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人病情痊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差异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NIHSS评分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改善神经缺缺损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灸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情控制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接受针灸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幅度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针灸 康复护理干预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轻度老年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44例老年痴呆早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资料,对量表分项进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研究其日常生活能力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老年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通过“自己用钱”、“购物”、“自己乘车”等工具性生活能力降低。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工具使用、自理、室内活动、日常生活、饮食等5个症状亚组。3)相关分析发现工具使用、自我护理、日常生活与早期认知障碍密切相关;工具使用、自我护理和室内活动也与年龄密切相关。日常生活能力与早期心理行为异常没有密切关系。[结论]轻度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工具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年龄增长等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加强对轻度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了解,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更明确的指导。

  • 标签: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方法2017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7 070人。通过自制问卷和ADL量表对其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意愿及ADL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一般情况与日常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ADL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ADL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无受损、能力下降和明显障碍3组,分别有5 467人(77.3%)、1 283人(18.2%)和320人(4.5%)。不同ADL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4,P<0.05)。不同ADL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不同:养老意愿为3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共同影响因素;无受损组老人年龄、居住方式与服务需求显著相关,能力下降组老人服务需求与居住方式、慢性病状况显著相关,明显障碍组老人需求与文化程度、自评经济状况显著相关。结论不同ADL老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应根据老年人ADL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 标签: 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养老意愿 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脑出血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n=30例)采取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出血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精神状态的提升。

  • 标签: 高压氧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老年卧床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出院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能够使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该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 老年卧床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梗死上肢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患脑卒中疾病者100例进行研究,因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常规组(86.0%),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综合护理 运动功能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PICC置管早期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80例PICC置管早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置管后患者心理反应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关联性。结果 非常担心患者主要认为PICC导管影响外露美观和患肢功能锻炼;对较担心的患者主要认为影响日常生活及家务劳动和影响家庭生活及社交活动;对不担心患者认为置管对工作、学习影响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会支持不足影响最小。结论 医护人员对PICC置管早期患者应结合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提高置管患者的依从性、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保证管道护理质量。

  • 标签: PICC 顾虑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早期介入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疗效性。方法:从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同时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24例和B组(研究组)23例;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B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治疗早期介入方案。结果:治疗后B组ADL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方案能够科学有效地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逐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 早期介入 脑卒中偏瘫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 疗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运用灸法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肢瘫痪,对照组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灸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恢复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运用灸法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上肢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更高,且恢复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瘫痪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保障预后恢复,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 标签: 灸法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救治成功后发生偏瘫的脑卒中疾病患者,总计80例。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即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配合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比较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服务,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探讨分析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实现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体现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开展简单的康复护理指导,实验组则提供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质量的综合评分指标,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综合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种族。结论:必须提供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服务,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将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赢得患者充分信任,进而体现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恢复脑梗老年患者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本次的实验对象是选择2016年第一季度到2020年第四季度的266名脑梗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常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脑梗死发病三天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从统计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两组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患者 脑梗死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上肢瘫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经本院就诊的脑梗死伴上肢瘫痪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将以上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肢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肢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脑梗死 上肢瘫痪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系统护理,对出现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有着怎样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电脑筛选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5人。在常规组中,实施了院内基础措施,研究组则进行了系统护理,最后比较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以下简称为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护理后,研究组的整体改善情况更佳,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病情,提升康复能力,且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生活能力 急性重症脑外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