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对电影现象而言,电影研究的首要对象是活生生的“电影经验”。在诸多“电影经验”中,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一种就是电影知觉,因此电影知觉是电影现象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电影问题的始基,电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门电影知觉。电影知觉具有单面性、连续性和复合性三大特征。

  • 标签: 电影现象学 电影经验 电影知觉
  • 简介:戏曲若发展为戏曲现象,有望步入它的成熟形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较之传统戏曲,戏曲现象的对象、构成、目的和方法都有一定变化。就对象而言,它不再是或偏于戏曲文学,或偏于戏曲表演,或偏于声腔剧种,而是将整个戏曲现象以及与之同一的戏曲本体都纳入视野;就构成而言,它含有一些新质,由戏曲生态、戏曲谱系和戏曲本体三部分组成;就目的而言,它不再只是求实,而是期求在求真、求生、求进的过程中,深化中国戏曲的自我意识,打通戏曲现象研究与戏曲本体研究,从戏曲现象中抽绎出现代形态的民族戏剧理论,进而切实推进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就方法而言,它不再只认定一种方法,而是力求以现象方法、解释方法、结构方法、文化诗学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为基础,以社会、心理学、接受美学等相关方法为辅助,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结构。

  • 标签: 戏曲现象学 戏曲谱系学 戏曲本体学 现象学方法
  • 简介:<正>如此之多的哲学家,甚至是那些选择撰写诸艺术门类或美学领域的哲学家们,为何忽略了舞蹈艺术?我想简要地作些思索。西方文明从根本上来说是父权家长制的。它必然地建构在男性的统治周围和某种相应(却隐秘的)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象学 哲学家 西方文明 美学 家长制
  • 简介:阳明心学美学在审美对象呈现方面与西方现象意识相近或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从审美对象意向性呈现的角度(“意在为物”),体现了某种意向结构意识;二、从审美对象境域中呈现的角度(“当下呈现”),体现了某种境域构成意识;三、从审美对象直观呈现的角度(“物各付物”),体现了某种现象直观意识。

  • 标签: 现象学 审美对象 阳明心学 意识 直观 意向性
  • 简介:20世纪西方音乐可谓异彩纷呈。各种哲学原理、哲学思潮被广泛运用到音乐哲学的研究中,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以及相互支持、相互证实的过程中,音乐艺术哲学的研究范围被前所未有的扩大

  • 标签: 声乐艺术 情感现象学 现象学原理
  • 简介:胡塞尔作为现象的集大成者,之所以要提出“先验现象”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抵制欧洲的科学危机以及先进技术所造成的人类异化。在胡塞尔看来,现象的任务就是“面向事物本身”,把握其中的本质要素,最终解决“认识如何能够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 标签: 现象学美学 书法艺术 先验现象学 集大成者 人类异化 科学危机
  • 简介:现象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因此人们也将现象称为胡塞尔现象。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同时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在纯粹现象当中,还催生了世界现象等重要的分支。我们非常关注现象对于摄影图像有怎样的意义,也可以说是尝试探索和发现现象对于摄影理论以及摄影实践的积极价值。摄影指的是采用专业的设备记录影像的整个过程,通常也将摄影称为照相。从本质上说,其是借助物体反射的光线

  • 标签: 关系探究 图像现象学 摄影图像
  • 简介:《明室》是罗兰·巴特的摄影研究札记,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在他的作品星系里显得尤为独特。《明室》中罗兰·巴特从主观私我出发,迎向摄影的现象世界。本文首先论述了《明室》中所呈现的现象视角下的摄影研究,再分析了摄影的本质与“爱与死”的双重主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回到罗兰·巴特在言语之间所针砭的现代社会的病症,这些病症至今仍拷问着我们所生存的数码摄影时代。

  • 标签: 罗兰·巴特 摄影 现象学 情感 时间
  • 简介:音乐历来被公认为最不可言说的一种艺术。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音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言说音乐”看起来就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一个把互不相干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的“狮头羊妖”。因此,“如何言说音乐”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伪问题”。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却几乎从未放弃言说音乐的需求和努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就是这种需求和努力的现实印证。如果我们还承认,那些音乐史和音乐批评毕竟不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们就足以说明,音乐不但具有言说的必要性,而且具有某种言说的可能性。只是这种“言说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尚未引起以往音乐理论应有的关注罢了。但是假如我们以现象和美学的观点审视音乐艺术,则“如何言说音乐”的问题自然便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为例,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何说?说什么?如何说?

  • 标签: 罗曼·罗兰 音乐理论 现象学还原 语言 音乐家 海德格尔
  • 简介:印度佛教文明是西藏佛教之源,西藏佛教只是其枝干上的一颗果实。为了进一步揭示藏传佛教的渊源及其在宗教发展史上的地位,并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作为人类思想的宗教精神脉络,本文对印度宗教思想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巡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藏佛教的精神实质。此外,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印度与西藏之间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佛教密宗的传播,早期的原始佛教精神,以后的印度教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过西藏,并都在西藏艺术中显示出来。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一些宗教艺术品的阐释,以期对西藏艺术的母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这些叙述中,着重指出来自印度方面的影响。笔者才疏学浅,不当之处望读者指正。

  • 标签: 宗教思想 印度佛教 原始佛教 密宗 母题 吠陀
  • 简介:在我国西南边疆,云南与缅甸接壤的傣族地区,人人笃信佛教,寨寨建有奘房(竹楼形式,木板建筑的佛堂),每逢赕佛、“出凹”、泼水节、吊亡灵的重大节日之隙,傣民总是凭籍着灵巧的双手和对传统信仰的虔诚,用民间工艺形式把奘房打扮得五彩缤纷。在众多的“托情”供品中,剪纸最为出众,它们粗犷有力,格律有序,技法毫不矫揉造作,母题形象紧密联系教义,这是一组民间剪纸的荟萃记录,未加斧删,以飨读者。

  • 标签: 奘房 传统信仰 西南边疆 佛幡 母题 吉语
  • 简介:宗教艺术几乎成为西藏的全部传统艺术,因为过去在西藏没有为表现艺术而艺术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存在为艺术的艺术。譬如绘画、塑像、雕刻和建筑等都基本上属于宗教性质,主要是表现神灵形象。藏传佛教的理论认为,自我最终是不存在的,所以表现自我毫无实际价值。美如果脱离了神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神生活的属性与真理和善良紧密相连。单纯的唯美主义在西藏的传统艺术中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西藏传统艺术则十分注重画像塑造的精确性和形式的真实性。因此,西藏传统艺术那无瑕的自然美感、线条感及其色彩感,无不使人赞叹不已。藏族艺术家特别推崇艺术的风格、观念和技巧,这样西藏传统艺术的形式并不僵硬。藏传佛教认为,塑造神佛

  • 标签: 宗教艺术 表现自我 色彩感 生存圈 观世音菩萨 六道轮回
  • 简介:广西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其宗教仪式是穆斯林重要的宗教生活,而在仪式过程中,仪式音乐则始终贯穿其中。文章通过记录一场伊斯兰教礼拜仪式以及对广西回族伊斯兰教仪式中最常见的三种曲调"宣礼歌""诵经调""赞圣调"的分析,展示了广西回族宗教仪式音乐的基本形态及在仪式中的使用情况。

  • 标签: 广西 回族 宗教仪式音乐
  • 简介:本文扼要阐述了原始舞蹈与宗教意识之关系,着重指出“巫”在两者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宗教是一种社会观念,在原始社会里,宗教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巩固氏族团结、维护传统道德,甚至在保护生态环境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带有宗教意识的原始舞蹈是人类早期舞蹈文化的主流,这一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关系密切。用音乐舞蹈以祭祀娱神,是人类文化的古老传统。尽管世纪变迁,原始舞蹈早已谢幕,但是当代原始民族的宗教信仰仍然存在。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祖先古老信仰的文化遗存。

  • 标签: 原始舞蹈 宗教意识 信仰
  • 简介:铜钦是西藏寺院宗教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铜身分上、中、下三节,上面两节套放在下面最粗的一节中,演奏时拉长.在固定场合吹奏时放在木制铜架上,仪仗行进或临时场合吹奏扛在人肩上.铜钦一般约3米左右,小的2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音质宏伟、低沉.其体积,音响堪称世界管乐器之最.

  • 标签: 套放 民间歌舞 演奏形式 巴谐 甲林 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