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压迫脊髓疾患(表1)多种多样,对许多病例而言,如果未完全排除压迫性疾病就不能做此诊断。起病急与不急对鉴别诊断没有帮助,因为急性起病可以是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特征,也常见于急性横贯性脊髓病。起病时出现的神经根痛症状可能提示压迫性病变,但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病毒性横贯性脊髓炎。几乎所有的病例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压迫性疾病。

  • 标签: 压迫性 疾患 脊髓血管性疾病 横贯性脊髓病 横贯性脊髓炎 影像学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压迫症(compressivemyelopathy)是由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脊髓受压综合征,可导致脊髓不同程度损害及椎管梗阻,脊神经根和血管也可不同程度受累。本文旨在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髓压迫症与脊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患者出现双腿和(或)双臂无力首先要想到可能为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特别是四肢有感觉丧失和括约肌障碍的患者。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脊神经根压迫症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邹坤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颈椎病压迫脊髓神经采取何种手术较好?邹坤良(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达州63500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01-01当前临床上颈椎病发生率越来越高,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专家报道颈椎前路手术切除致压物以及锥体间指骨融合术等均可取得理想疗效,随着临床上在颈椎病病理和生理等方面研究越来越深入,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尤其近年来从生物力学角度展开实验研究,发现颈椎病早诊断、早干预、手术方式合理选择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那么颈椎病压迫脊髓神经该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呢?1颈椎病手术治疗1.1颈椎病手术治疗目的颈椎病手术治疗主要是为解除患者脊髓和神经根方面压迫,维持颈椎稳定,控制椎间隙高度,有正常生理曲度,确保椎管容量和形态能够与脊髓相适应,恢复患者脊髓残留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恶化。1.2.颈椎病手术治疗适应证在颈椎病手术治疗适应证方面,注意以下几点:(1)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手术绝对适应证;(2)神经根型颈椎病给予非手术治疗措施,患者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患者出现神经根性损伤;(3)患者存在严重颈间疼痛,给予非手术治疗方式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与颈椎不稳定密切相关。2手术方法在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尤其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当前临沧市在合并颈椎不稳定型颈椎病患者,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损害,当非手术治疗以及观察等无效时,均需要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给予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等方式,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脊髓功能,常见手术方式有减压手术、植骨手术和内固定手术等。颈椎前路手术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术前做好缓则全方位检查,展开神经功能和影像学评估;(2)减压手术需要以最小的损伤切除致压物为原则,起到神经根和脊髓减压效果;(3)减压手术需要追求直接,颈椎病患者致压物多为变形碎裂椎间盘组织等,需要利用前路直接切除减压;(5)想要取得理想的力学稳定效果,必须要对骨性融合有足够重视;(5)无论何种内固定,需要对患者病变实际情况以及技术状况等有充分分析考虑,确保其与生物力学原则相吻合。颈椎病患者究竟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必须要结合融合、固定和减压部位分析考虑选择患者脊髓以及神经根受压区域行减压融合术,减压融合适合椎管狭窄等,前路减压融合适合椎间盘或骨赘致压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外科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病人的临床资料。6例均经后正中入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结合减压和(或)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例,时间4-36个月,2例病人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予以射波刀治疗后,改善1例,无效l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血管瘤合并脊髓压迫的基本手术方式,椎体部分切除术对于脊髓前方压迫的部分病人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瘤 脊柱 脊髓压迫 减压术 椎板 椎骨切除术
  • 简介:康复治疗时间在20d内12例,本文对42例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术后即开始治疗的17例中显效11例

  • 标签: 压迫症 症解除 神经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脊髓压迫症(SC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例SCC患儿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疗效及其预后情况。结果36例患儿中,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79.6(1~169)个月,随访中位时间6(2~47)个月。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功能受累23例(63.89%)、感觉异常6例(16.67%)、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27.78%)、局部疼痛14例(38.89%)。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Frankel分级标准,36例起病时脊髓损伤程度:A级2例(5.56%)、B级2例(5.56%)、C级10例(27.78%)、D级14例(38.89%),E级8例(22.22%)。主要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应用、椎管减压术、原发瘤灶切除术及后续康复、化疗等,28例(77.78%)脊髓功能经治疗后基本恢复,另外8例中,1例死亡,1例失访,其他6例患儿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生存分析提示良性占位所致SCC患儿中发病时脊髓损伤程度较轻(Frankel分级D~E级) (P=0.017)、治疗间隔4周以内者(P=0.030)恢复较好,外伤所致SCC患儿中病初运动功能受累者恢复不佳(P=0.025)。结论Frankel分级提示起病时脊髓损伤程度较重、运动功能受累,治疗间隔较长在不同病因的SCC患者中可能提示远期脊髓功能恢复不佳。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压迫脊髓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 2015年 3月至 2018年 3月收治的 58例压迫脊髓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 55.2%( 16/29),治疗总有效率为 89.7%( 26/29),护理满意度为 93.1%( 27/29);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为 37.9%( 11/29),治疗总有效率为 72.4%( 21/29),护理满意度为 75.9%( 22/29)。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压迫脊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缓解,舒适感增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迫性脊髓病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迫脊髓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压迫脊髓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5.2%(16/29),治疗总有效率为89.7%(26/29),护理满意度为93.1%(27/29);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为37.9%(11/29),治疗总有效率为72.4%(21/29),护理满意度为75.9%(22/29)。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压迫脊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缓解,舒适感增强,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迫性脊髓病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左肩胛疼痛1月,左下肢麻木、无力1周,右下肢麻木、无力1天入院。既往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入院前1日无明显诱因感左肩胛疼痛,呈刺痛放射至左上肢内侧,伴左上肢麻木、无力。经针灸按摩治疗后无力麻木症状好转,但疼痛仍较明显。入院前1周,患者感右下肢麻木、无力,无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等。入院前1天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首发症状 下肢麻木 脊柱转移瘤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压迫程度及MR表现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三年中通过认真减压治疗的颈脊髓病23例,再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及MR复查。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并对MR图像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减压前、后椎管截面积分别为59.4mm~2和103mm~2;脊髓截面积分别为50.8mm~2和81.48mm~2;脊髓矢状径分别为5.6mm和7.79mm;JOA评分分别为6.5分和9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通过手术减压可明显改善脊髓形态,同时改善脊髓功能。

  • 标签: 颈脊髓病 手术疗效 功能评价 MR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性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的变化。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d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和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mm×5mm,厚0.8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7、14、21、28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的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和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和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性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 标签: 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 B受体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2年前因抬重物后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呈一过性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6d后发现右下肢乏力,右足下垂,行走活动困难,尤其上楼时明显,16个月后左下肢也出现无力,症状类似右下肢,大小便尚能自解,起病以前患者无明显腰痛、乏力症状,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

  • 标签: 胸椎 脊柱骨赘病 脊髓压迫症 四肢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