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撕裂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资料搜集法。结果:传统治疗思路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创新治疗思路是压力疗法和其他非手术疗法使瘢痕外形美观,使治疗思路更加完整。

  • 标签: 皮肤撕裂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作者: 陈梦婷 余慧青 陈兰 王思雄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5期
  • 机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医院营养科,重庆 400030,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医院营养科,重庆 400030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医院老年肿瘤科,重庆 400030,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肿瘤医院老年肿瘤科,重庆 400030
  • 简介:摘要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是免疫治疗过程中发病率极高的皮肤免疫不良反应,3级及以上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及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4个周期,同时给予复合乳酸代谢物质治疗,达到部分缓解。患者在第2周期治疗后出现RCCEP 1级;第4周期治疗后,RCCEP略增大;在第4周期后停用复合乳酸代谢物质;在第5周期治疗后,患者面部RCCEP明显增大,达3级。该病例提示复合乳酸代谢物质在改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患者RCCEP中可能存在积极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卡瑞丽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肠道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皮肤痉挛患者,在传统治疗思路基础上,设计出机理更加完善的创新治疗思路和方法。意义:对于后续的数据对比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资料搜集方法。结果:皮肤痉挛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根病变(如外周神经炎、低钙血症等症状)。创新治疗思路同时完成了四项工作:1、热敷;2、针刺;3、维生素B1摄入;4、甲钴胺片摄入。比以往传统的诊疗方法(手术或补钙)治疗机理理论上更加完善。按病机同理性推断:其他身体部位的皮肤痉挛亦可先按此法予以治疗,具体效果也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皮肤痉挛 传统治疗方法 创新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微藻与异养细菌长期共存于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互利共生,又有相互拮抗。本文介绍了藻共生颗粒系统形成机制与调控行为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菌藻共生 污水处理 油脂检测
  • 简介:摘 要 “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探究实验,该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为实验实施创造条件,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酵母菌细胞呼吸 实验装置 实验改进
  • 简介:摘要:传统皮肤科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科技发展,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沟通方式和交流平台,这也给传统皮肤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通过创建、维护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将微信公众号用于皮肤科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差异化要求,并且可以减少教师重复工作,使教师可以把宝贵精力用于提高课程质量本身。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皮肤科 教学
  • 简介:摘要:食用是一种富含营养元素、活性物质的大型真菌,食用可通过形成胶质、肉质菌核类组织,从而发挥食用、药用方面价值。借用食用的营养补充、代谢调节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加上对于农业生态系统及循环经济的特殊价值,这既有助于促进消费市场经济内驱力提升,也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也因此,食用栽培产业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空间。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循环经济效应,可通过对食用栽培产业带来的生态经济价值展开科学评估,利用能值分析探索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径,从而探索食用栽培产业与农业生态经济的共进路径。

  • 标签: 食用菌栽培产业 生态经济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因粒细胞缺乏、免疫力减低,容易合并严重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少见感染,表现为发热、心脏瓣膜杂音、心脏瓣膜赘生物,出现血管和免疫学异常,有可能合并脑、肺或脾栓塞等。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本文拟通过对1例MDS患者合并IE的诊治经过,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合并IE的认识。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皮肤结节
  • 简介:摘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事关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增强职业素养,本文就医德教育融入皮肤性病学科思政教育展开探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强基固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医德修养。

  • 标签: 医德教育 皮肤性病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食用对于人体的身体生长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注重对食用的培养,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用的需求。在传统的食用培养过程中,由于主要是以桔杆儿以及各种农作物作为培养的原材料,导致在培养食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成本,降低了食用培养的经济效益,也无法保证食用的未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颖的培养理论也在不断加深,新型培养料在研究人员的研究下不断产生,一方面可以保证食用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消耗,提升食用栽培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证食用培养的水平。新型培养料的栽培,也可以有效保证各项食用培养效果的提升,通过对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提出新型养料在食用栽培过程中的未来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路易体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例。通过皮肤神经微活检,检测路易体痴呆患者皮肤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与其他类型痴呆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路易体痴呆患者皮肤神经可见线状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沉积,其他痴呆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皮肤神经未见沉积。皮肤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有可能成为路易体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仍需大样本研究。

  • 标签: 痴呆 路易体痴呆 皮肤活检 α-突触核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人体肠道群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还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群认识的逐渐深入,其与血液病的相关性也引起极大关注。本文将综述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群变化,包括肠道群作为诊断血液病标志物的潜力、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肠道群变化以及展望调节肠道群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 标签: 血液病 肠道菌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粪菌移植
  • 作者: 华雨薇 陈苗 张莉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青少年女性患者,重度贫血,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3年,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治疗有效,但因消化道不良反应多次减量或停药,贫血反复复发。环孢素加量后1个月出现全身多发骨痛,伴夜间爆发痛、皮肤痛觉过敏,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止痛药均无效,诊断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相关疼痛综合征,停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改为西罗莫司治疗PRCA后贫血纠正,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后患者疼痛快速缓解。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药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相关疼痛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生物膜体外模型,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SBF),0.25<A570<0.5为中产膜(DRF),A570≤0.25为不产膜(WBF)。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建立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气液相培养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20)、标准菌株组(n=20)、强产膜组(n=19)、不产膜组(n=17)、耐氟康唑组(n=18)。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微孔板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内β-防御素(hBD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的分泌情况。结果强产膜菌株以菌丝相互交错生长,能看到极少数酵母细胞包裹于其中。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的上皮细胞菌丝能够主动入侵上皮细胞;纤毛乙酰化的微管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也被下调。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中LDH含量分别为(12.21±5.68)、(46.35±6.35)、(18.69±4.38)、(12.56±3.69)、(13.48±4.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标准菌株组相比,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LDH含量均降低(均P<0.01)。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hBD2的含量分别为(26.14±0.77)、(56.18±0.83)、(30.66±2.59)、(29.22±0.48)、(28.28±1.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标准菌株组的上皮细胞可诱导细胞内hBD2表达量增加(P<0.001)。不同组别间细胞内GM-CSF、G-CSF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产膜白色念珠可通过下调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 标签: 念珠菌,白色 人气道上皮细胞 生物膜 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1DM)主要由自身免疫应答介导,肠道群与免疫系统间稳态的破坏与T1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肠道群的干预方式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动物研究已初步证实了肠道群疗法(益生菌治疗、粪移植、短链脂肪酸补充)对T1DM的保护作用,但相关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肠道群疗法防治T1DM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对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局限性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1型 益生菌 粪菌移植 短链脂肪酸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毒)种是可培养的,经保藏机构鉴定、分类并给予固定编号的人间感染甚至传染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广泛应用于诊断试剂、疫苗、药物、标准物质研发,以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科学研究之中。其规范使用与否,不仅直接关乎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关乎科研活动的生物安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进一步规范科学研究中病原微生物(毒)种使用,不断提升我国病原微生物(毒)种对生物安全科技创新战略保障和支撑水平,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组织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传染病防控、实验室生物安全、学术出版等领域有关专家编制了《科学研究中规范使用病原微生物(毒)种专家共识》。基于文献调查法和专家论证法,围绕病原微生物(毒)种使用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提出了以“风险可控、来源合法、质量可靠、产权保护”4个原则为基础的、6个方面23点共识,供有关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开展病原微生物(毒)种相关科研活动中参考使用。

  • 标签: 病原 微生物 菌(毒)种 科学研究 规范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医学教育具备人文关怀,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个是培养医学生执业素养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课程思政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课程思政,皮肤性病学教学,问题,对策
  • 简介:    摘要:铜绿假单胞与多种人类感染有关,主要与医疗保健服务有关。在医院里,它与对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关,这对治疗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治疗铜绿假单胞感染的最大挑战是与生物膜相关的感染,其引起的感染是危及生命的,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与铜绿假单胞分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深度学习,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在学前教育阶段,是指围绕驱动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陪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以游戏形式观察记录,在探究交流中,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游戏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不是绝对对立的,两种学习都是需要的,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因此,我们在大班年龄段实施“有趣的菇”游戏项目,探寻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和策略,感觉收获颇丰。

  • 标签: 大班幼儿 深度学习 植物角 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