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对AS早期诊断的研究 由于MNY标准仍不能满足AS早期诊断的需要,临床可诊断AS,  4 诊断标准建立 建立包括可能是早期AS病例在内的诊断标准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炎诊断
  • 简介:摘要我国对于强直脊柱炎基因已经具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强直脊柱炎目前是一种常见的高度可遗传的慢性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脊柱造成侵犯,并且会累积到外周关节、骶髂关节等。真对于强直脊柱炎进行的治疗;当前主要是采用药物、康复理疗以及手术等治疗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利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因为其病情进展缓慢,所以被患者容易忽略,导致病情逐步向着更严重的程度发展,从而演变为关节功能丧失,活动严重受限甚至致残失去自主生活能力。强直脊柱炎的发病与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具有直接的联系,其中基因的遗传因素在强直脊柱炎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针对强直脊柱炎患者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学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 强直脊柱炎( AS )是一种免疫性疾病,通常作用于患者的脊柱、中轴关节以及肌腱、韧带之处,使患者出现行动不便,部分患者的还会出现骨附着点发生炎症的情况。本病症发作后,患者的脊椎会逐渐出现自主融合现象,并且极易与其他骨质疾病合并,这会导致患者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概率提升,进而使得其 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以及 肌力紧张 等情况,造成患者 颈椎、胸椎、腰椎骨折的概率提升 ,最为严重的情况下 ,甚至会 让其 出现 部分 肢体功能丧失 和残疾(瘫痪)。因此, 强直脊柱一直是骨科乃至医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此病症的研究和诊断以及治疗报告较多,本文因此就强直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综述以供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腰椎骨折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强直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强直脊柱炎患者计74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37)与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实验组(n=37),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征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直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方案进行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熏蒸 强制脊柱炎 疗效
  • 简介: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原则,而循经辨证是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临床上利用循经辨证理论治疗强直关节效果显著。强直脊柱炎以督脉、肾经、膀胱经等三经为主的病变,临床辨证选药上主要以补骨脂、续断、鹿角胶等药专入肾督之脉,补肾强督;以羌活、桂枝等入膀胱经之味。根据临床病机特点,虚寒者加附片、干姜之味;有热者加黄柏、秦艽之品等。循经辨证治疗强直脊柱炎远期效果良好,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新方式。

  • 标签: 循经辨证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脊柱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108例强直脊柱炎患者,时间在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 n=5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n=54)采用康复护理,分析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BASDAI评分以及 BASFI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 BASDAI评分以及 BASFI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 P< 0.05。结论: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病情,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综合功能。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强直脊柱炎 (AS)心理护理的研究近况。 方法 收集近五年来关于强直脊柱炎患者心理护理临床运用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运用在强直脊柱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逐渐展现出个性化和延续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心理护理更具优势。结论 合理有效的运用心理护理对强直脊柱炎患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强直脊柱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发生髋关节的病变,早期多是单侧病变,之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的出现双侧病变,在行走或者是站立的时候出现严重的疼痛,甚至还会发生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关节融合出现瘫痪。在患者中晚期的时候针对髋关节的病变进行有效诊断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促使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在文章的阐述中主要是针对中晚期的强直脊柱炎髋关节的病变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前景也非常的广泛。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督脉灸治疗强直脊柱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 院 14 例 AS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根治强直脊柱炎的方法,所以对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式主要是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为主,以达到降低该疾病患者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运动锻炼、康复理疗和健康教育等康复护理措施在强直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望能为该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射影像检查在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32例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螺旋 CT组( 44例,应用螺旋 CT诊断方法)、 X线平片组( 44例,应用 X线平片诊断方法)、磁共振组( 44例,应用磁共振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组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不同分级( 0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的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组与螺旋 CT组在 0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意义( P>0.05),磁共振组在 0级检出率显著高于 X线平片组与螺旋 CT组( P<0.05);螺旋 CT组、磁共振组在 I级、 II级检出率显著高于 X线平片组( P<0.05),螺旋 CT组、 X线平片组、磁共振组在 III级、 IV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意义( P>0.05)。结论: X线平片诊断方法、螺旋 CT诊断方法以及磁共振诊断方法在诊断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放射影像学检查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属于慢性性全身性疾病,发病人群常见于青少年。治疗难度较大,病情不可逆转,应当早发现、早治疗。本次研究将根据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综述强直脊柱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和预后情况,为实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早中期 诊治方法 良好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X线表现,提高对早期累及髋关节的强直脊柱炎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分级标准对累及髋关节的30例骶髂关节分期0-II级的强直脊柱炎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关节间隙狭窄30例,骨端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5例,髋臼皮质白线模糊/中断20例,髋臼及股骨头基底部硬化并骨赘形成20例,关节面下囊变12例。结论强直脊柱炎早期累及髋关节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骶髂关节影像表现及临床可以做出早期诊断

  • 标签: 强直性 脊柱炎 髋关节 X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等.强脊汤治疗强直脊柱炎的疗效及其与免疫性炎症因子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等.脊痛宁胶囊治疗强直脊柱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强脊汤治疗强直脊柱炎活动期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 标签: 中医药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 现状及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脊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强直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临床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强直脊柱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1个疗程后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表3两组治疗前后骨骼和肌肉活动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较表4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性指标变化比较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强直性 熏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强制性脊柱患者共计7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指数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强直脊柱炎患者活动功和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综合护理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脊柱炎 ( AS) 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 6 例强 AS 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 JOA 颈椎评分标准和 VAS 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 结果 手术时间 ( 98. 17 ± 9. 85) min,术中出血量 ( 301. 67 ± 34. 3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 3 ~ 6 年。 6 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 2 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 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 6 个月~ 1 年完全恢复。 VAS 从术前 ( 7. 0 ± 1. 0) 分降至末次随访时 ( 2. 2 ± 1. 2) 分,差异有统计意义 ( P < 0. 01); JOA 从术前 ( 7. 17 ± 2. 48) 分提高至 ( 13. 67 ± 2. 42) 分,差异有统计意义 ( P < 0. 01) 。结论 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 AS 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