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髋关节损害的AS患者骨强度指数、骨质疏松及骨折情况,探索该类患者骨强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分析跟骨超声的骨强度指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DXA)值(全髋,g/cm2)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统计分析。纳入研究的339例AS患者依据Bath AS髋关节放射指数(BASRI-hip)评分分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骨强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骨强度低于同龄人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跟骨超声骨强度指数与DXA(全髋,g/cm2)呈正相关(r=0.553,P<0.01)。②放射髋关节损害组年龄27(23,37)岁低于无放射髋关节损害组37(28,48)岁,差异有统计意义(Z=-5.986,P<0.01)。2组性别及病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③在<50岁的AS患者中,与无放射髋关节损害组相比,放射髋关节损害组骨强度指数降低(78±18与84±16)、骨强度低于同龄人比率升高(41.0%与18.4%)、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42.7%与28.8%)、脆性骨折发生率升高(3.7%与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028,P<0.01;χ2=16.758,P<0.01;χ2=5.886,P=0.019;χ2=4.67,P=0.038)。在≥50岁的AS患者中,2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髋关节损害[OR值(95%CI)=1.912(1.05,3.48)]、年龄[OR值(95%CI)=0.94(0.911,0.97)]及BMI(kg/m2)[OR值(95%CI)=0.875(0.807,0.948)]与AS患者骨强度低于同龄人相关。结论跟骨骨强度指数与DXA骨密度值呈正性强相关。放射髋关节损害的AS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升高。放射髋关节损害、年龄及BMI与AS患者骨强度降低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强度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摘要张荒生教授认为,"痹病益气当为先,祛风通络贯始终,痹病络阻通为要,气充血行络必通",而强直脊柱炎病位在脊柱督脉,病机多以肾虚督亏为本;肾气亏虚,则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使气血流通不行,为本病急性发作的主因;而长期肾气不足必致气血亏虚、气虚血瘀,闭阻筋脉,致使筋脉失去滋养,导致反复发作。治疗上,强调对于湿热邪实明显者,应尽快驱邪外出;补肾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宜适度运用虫类药;重视功能锻炼及情志调节;并注意患者性别、体质之区别。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虫类药 张荒生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出现葡萄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明确诊断AS患者206例。依据是否存在葡萄膜炎将AS患者分别纳入有葡萄膜炎组和无葡萄膜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葡萄膜炎组37例,无葡萄膜炎组169例;与无葡萄膜炎组相比,有葡萄膜炎组患者年龄更大[(40±11)岁和(36±11)岁,t=-2.06,P<0.05],病程更长[(10(5,16)年和5(2,10)年,Z=-3.16,P<0.01],外周关节[51.4%(19/37)和32.5%(55/169),χ2=4.66,P<0.05)]及外周附着点更常见[40.5%(15/37)和11.8%(20/169),χ2=17.34,P<0.01],HLA-B27阳性率更高[100%(37/37)和85.8%(145/169),χ2=5.95,P=0.01]。然而,在性别、民族、颈椎压痛、吸烟史、吸烟量、葡萄膜炎家族史、AS家族史、BMI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血小板计数、CRP、ESR 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外周附着点[OR值(95%CI)=4.289(1.832,10.040),P<0.01]、病程[OR值(95%CI)=1.072(1.014,1.134),P<0.05]与AS相关葡萄膜炎独立相关。结论研究提示AS患者存在长病程、外周附着点时,其出现葡萄膜炎风险增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葡萄膜炎 危险因素 外周附着点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S治疗中生物制剂减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20年7月的研究进行广泛地系统文献综述,以筛选相关论文和摘要,并应用纳入/排除标准之后,采用结构化提取过程来收集被纳入研究的信息。结果13/93篇论文被纳入对AS患者生物制剂减量的分析,其中7/13篇采用减少剂量方案,3/13篇采用延长间隔方案,5/13篇未给出或未制定减量方案。总结已发表的研究中可行的TNF-α抑制剂(TNFi)减量方案,并对减量规律进行归纳。仅有1项研究表明TNFi减量会使生活质量恶化,并导致12个月内复发。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些策略对疗效、安全性和成本的长期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治疗 剂量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特征是新骨形成,逐渐导致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骨形成可能是AS的两个独立过程。与骨形成相关的功能障碍最终将对AS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AS属中医学“大偻”范畴。中医治疗AS方法多样,临床上采用外治法如中药熏蒸、按摩、热敷、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具有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内治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能延缓AS疾病进展,改善预后。AS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辅以相应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症状。现将近年来AS的中医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中医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在强直脊柱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68名强直脊柱炎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功能锻炼,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护理后的关节状态、疼痛程度以及最终的护理疗效。结果: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的BASF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功能锻炼应用于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中,目的在于为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提供相应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因强直脊柱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护理,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功能锻炼 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诊断应用MRI、CT、X线的价值。方法:选择早期强直脊柱炎(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为41例,均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全部患者均进行MRI检查、CT检查、X线检查,对比不同检查对AS的检出率。分析AS患者MRI、CT、X线影像表现。结果:MRI、CT、X线在AS临床诊断中应用均有一定价值,相比之下MRI对AS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CT、X线,差异显著(P<0.05)。CT、X线AS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CT、X线诊断AS临床效果好,MRI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X线,是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

  • 标签: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MRI检查 CT检查 X线检查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CT与MRI应用效果比对。方法: 选取41例疑是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试验比对对象,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分别予以CT、MRI诊断,以患者出院诊断为参照,比对诊断精准性。结果:CT诊断精准性95.12%,敏感性97.30%,特异性75.0%,MRI诊断精准性87.80%,敏感性92.11%,特异性33.33%,CT诊断略高于MRI,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诊断精准性与出院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结论: CT与MRI于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应用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将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等治疗,研究组加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抗体IgG、IgM、IgA水平、SF-36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抗体IgG、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强直脊柱炎常用疗效评分标准评分、强直脊柱炎活动评分、患者总体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A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AS患者PBMCs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分析其表达谱以探讨circRNA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ircR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3例AS活动期(ASA)患者,3例AS稳定期(ASS)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HC)PBMCs中circRNAs的表达并通过倍数变化(FC)和P值进行筛选,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从差异表达靠前的circRNAs中随机选择4个circ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通过微RNA(miRNA)靶标预测软件对circRNA/miRNA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ASA组较HC组共有80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466种上调,334种下调;ASS组较HC组共有1 14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589种上调,560种下调;ASA组较ASS组间共有23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145种上调,88种下调。RT-qPCR验证结果提示,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Rho GTPase酶结合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在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处得到富集;miRNA靶标预测软件结果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可能靶向结合miR-650、let-7b-5p等miRNAs发挥作用。结论和HC组相比AS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推测这些circRNAs可能参与AS的发病。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微阵列分析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对AS患者的长期疗效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有至少5年完整病历记录的AS患者,选取其中全程单用bDMARDs或同时联合传统抗风湿药并且连续治疗时间至少3年的为治疗组,未治疗或治疗时间低于3个月的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用药情况,对5年病程前后的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影像结果、用药过程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对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14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50例。随访时间、初次就诊的主诉病程、年龄、性别比、HLA-B27阳性率、晨僵时间、夜间痛、外周关节、ESR、CRP、影像表现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5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晨僵时间更短[(3±7)min与(26±37)min,t=4.827,P<0.01],夜间痛比例更低[(3/64,4.8%)与(29/50,58.0%),χ2=38.329,P<0.01],ESR更低[(14±14)mm/1 h与(20±18)mm/1 h,t=2.102,P=0.038],CRP更低[(7±8)mg/L与(14±19)mg/L,t=2.431,P=0.017],骶髂关节进展比例更低[(18/64,28.1%)与(35/50,70.0%),χ2=19.786,P<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可逆转的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注射部位红肿。结论未治疗的AS患者5年以后骶髂关节影像进展达70%,连续3年以上生物制剂治疗可长期有效控制大部分A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延缓骶髂关节影像进展。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影像学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Orem自理模式在强直脊柱炎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8例强直脊柱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Orem自理模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SDS和QOL评分对比(P>0.05),没有统计意义,经过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QOL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更优异与对照组(P<0.05)。结论:强直脊柱炎采用Orem 自理模式能够弥补患者自身生理缺陷,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增进护患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Orem自理模式 强直性脊柱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督脉灸联合针刺治疗强直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强直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美洛昔康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督脉灸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并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检查在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8-2020.8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对患者分别采取CT、X线片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于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MRI对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及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均高于CT及X线片(P<0.05)。结论:放射影像检查是早期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不同放射影像的检查优势存在一定的不同,其中MRI检查效果确切,可将其作为首选方案。

  • 标签: 早期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放射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MR诊断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强直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抽选73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MR诊断和CT诊断,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准确度为93.15%、灵敏度为94.52%、特异度为91.78%,CT诊断准确度为80.82%、灵敏度为89.04%、特异度为78.08%,MRI诊断、CT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准确度、特异度相比,MRI诊断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2=4.901、5.352,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MR 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微粒、血小板微粒(PMPs)、CD41a+CD62P+PMPs在AS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确诊的AS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ESR、CRP,计算BASDA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s,使用t检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患者细胞微粒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466±641)个/μl和(619±152)个/μl,t=2.342,P=0.022]、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059±628)个/μl和(320±143)个/μl,t=2.298,P=0.025]、CD41a+CD62P+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6±121)个/μl和(47±22)个/μl,t=2.295,P=0.025];AS患者细胞微粒与BASDAI呈正相关(r=0.555,P=0.000 4)、PMPs数量与BASDAI呈正相关(r=0.542,P=0.000 6)、CD41a+CD62P+PMPs与BASDAI未见相关性(r=0.298,P=0.073 2);AS患者中细胞微粒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16,P=0.917和r=0.035,P=0.817)、PMPs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01,P=0.996和r=0.065,P=0.671)、CD41a+CD62P+PMPs数量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129,P=0.400和r=-0.410,P=0.789)。结论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在A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且细胞微粒、PMPs的表达与BASDAI呈正相关,提示细胞微粒,PMPs可能参与AS的炎症反应,细胞微粒,PMPs可能为AS患者炎症反应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炎症 细胞微粒 血小板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