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丝状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曲霉占首位,居第2和第3位者分别为毛霉和镰孢霉。在66个移植中心报告至美国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RICHES及其同事确诊了52例镰孢霉病和72例毛霉病,均发生在移植后1年内。这些感染者仅占所有移植受者的1%。与对照组(11856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出现非曲霉属感染的患者)相比,毛霉病组患者年龄较大,

  • 标签: 毛霉病 曲霉属感染 侵袭性感染 居第 移植受者 侵袭性曲霉病
  • 简介:患者女,53岁。2006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2007年3月19日进行同胞间HLA半相合基因骨髓造血于细胞移植,造血于细胞移植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治疗,3月29日、30日分别回输外周血于细胞和骨髓于细胞,过程顺利。4月2日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4月18日患者连续3d在未输注血液制品的情况下,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异基因 人巨细胞病毒
  • 简介: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0%,革兰阳性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各占2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肌酐(Cr)以及总胆红素(TB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组Child积分、APACHEⅡ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Child积分和MELD积分以及并发症与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肺部感染 Child积分 急性生理紊乱指标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积分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肝移植病房MRSA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1月肝移植病人中分离金葡菌共57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表型检测,筛选MRSA,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57株金葡菌中,46株为MRSA。MRSA经PFGE分为8个型(A~H型)。以A型(27株)、B型(10株)为主。在2005年3月-2006年11月发生了A1亚型的暴发流行。结论MRSA在肝移植病人间流行情况十分严重.及时检测MRSA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利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K—B纸片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RA)、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024mg/L、512mg/L、256mg/L),IRC实验组(1000mg/L、500mg/L、250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37℃培养24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烟曲霉 生物膜 绿原酸 异绿原酸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中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布鲁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余人患病,但布鲁菌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临床非常少见。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分别经血培养及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及腹主动脉增强CT确诊2例布鲁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布鲁菌 布鲁菌病 感染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作者: 罗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效果;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QOL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效果、QOL量表评分、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翼状胬肉;效果;视力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新型的基于银盐扩增技术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 标签: 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免疫层析法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的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的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omadacycline是一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替加环素等14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临床分离的214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的MIC,并与其他13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多重耐药的MRSA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3.1%,2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呈敏感,MIC90值分别为0.064mg/L和1mg/L。3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3%,MIC90值为2mg/L,其中16株耐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仍为100%,MIC90值为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替加环素的MIC90值均高于美罗培南。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86.5%,MIC90值为4mg/L。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卡病毒蚊虫的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对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对目前5应对伊蚊的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