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由国家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移植协会、中南大学共同主办的“全球移植临床研究规范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上,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44名移植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主持下,正一起讨论制定一份各成员国开展移植临床研究应遵循的标准。这是WHO首次在中国制定医学临床研究的国际标准。

  • 标签: 异种移植 国际标准 长沙市 世界卫生组织 临床研究 国家卫生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4月接诊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 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 25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常规护理服务,选做对照组,给予剩余 25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强化护理干预,选做研究组,对比两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病程持续时间、焦虑与抑郁评分、住院时间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之后,病程持续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为其提供临床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疾病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提高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护理干预 病程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 临床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11例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11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护理前,感染患者10 例(90.90)、消化道反应患者10例(90.90)、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8例(72.72)、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4例(36.36)、出血性膀胱炎患者2例(18.18)。护理后,感染患者2例(18.18)、消化道反应患者2例(18.18)、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9.0)、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0例(0.00)、出血性膀胱炎患者0例(0.00)。结论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大,经有效护理及治疗,并发症可治愈,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短串联重复多态性(STR-PCR)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植入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3月~2023年3月100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的数据。在移植前,我们采集了供者和受者的外周血样本,并进行了STR-PCR分析。术后,我们每周采集受者的外周血样本,并通过STR-PCR检测移植物中的供者和受者的比例。结果:对于监测到嵌合状态的25例患者,具体结果表明不同患者的嵌合状态出现时间不一致。即使是同一患者,其嵌合状态也存在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嵌合比例的变化以及检测能力的影响。在具体检出嵌合体的位点上也存在变化。即使患者已经完全转为供者源状态,仍有可能转变为嵌合体状态。通过对临床信息的追踪,发现嵌合状态的出现常伴随着患者疾病复发、加重甚至死亡等情况。在100例病例中,监测到有嵌合现象的患者疾病预后均较差[A1]。结论:STR-PCR在allo-HSCT中的植入效果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通过监测供者和受者的DNA比例变化,我们可以及时评估移植物的植入效果,并判断移植物是否成功。这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STR-PCR是一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监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效果。

  • 标签: STR-PCR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同病治与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大特色,本文基于第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理论,联系临床实例,强调病机同则治法同,病机则治法

  • 标签: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设计一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固定患者手臂、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提供便利。方法 该装置由托板、隔垫、固定带和充气装置组成。隔垫覆盖在托板上,隔垫的上表面有H型气囊,在竖向H型气囊的外侧设置进气嘴,进气嘴与充气装置连接;在靠近托板一侧的H型气囊上方设置固定带,其两端固定在托板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果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妥善固定患者手臂,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H型气囊的充气量,便于调整手腕背伸幅度,有效暴露穿刺位置,增加穿刺成功率。结论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穿刺 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不同动脉采血法在肺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至 12月来我院进行动脉采血的 2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入院排序随机使用 3不同方法进行血气标本采集。其中股动脉采血 120例次;挠动脉采血 133例次;足背动脉采血 47例次。比较三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不同的穿刺方法,相对来说股动脉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低于其他两采血方法,一次性采血总成功率为 91.67%;三不同穿刺方法发生不良反应率相对来说都较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 10.67%。结论:足背动脉穿刺动脉取血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穿刺成功率较高 ,癖痕增生、局部血肿形成机会少 ,不良影响较少,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动脉采血法 肺科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情况,运用“互联网+护理”平台,采取包括健康膳食指导、指导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标监测等在内的干预措施居家康复护理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冠心病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平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心脏康复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cm×3.0cm~3.0cm×2.0cm。结果:8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手指皮肤 软组织缺损 桡动脉掌浅支 腕部微型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病人提供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综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的80例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治疗的依从性、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护理组满意评分、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治疗的依从性、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 手指皮肤缺损 综合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一位业内专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我国曾经有一个“援外”项目,无偿地援助某非洲国家建设一所医院。国内一家单位中标,负责这所医院的总设计。在医用气体工程部分,他们很谨慎。按照国内企业规范,在对管道设计时也采用了国际流行的铜管。

  • 标签: 生命支持系统 医用气体工程 国内企业 非洲国家 医院 设计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采用两锻炼时频的五步手指操改善患者疼痛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硬币投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2组患者均在6h内接受五步手指操锻炼,对照组每半小时1次,共12次,观察组每1小时1次,共做6次。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疼痛和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h、术后6h疼痛(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五步手指操 冠状动脉造影 肢体疼痛 NRS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肺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终末期肺部疾病最后的临床治疗方法。肺康复能有效降低其手术风险及病死风险,缩短平均住院日。但目前国内外对肺移植预康复研究较少,本文就肺移植患者预康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肺移植术前预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移植,术前预康复,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肱动脉与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并发症,优选子宫动脉栓塞的最佳穿刺路径。方法观察8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分析穿刺点并发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路径手术效果一样,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肱动脉穿刺术后包扎时间短,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小,病员的就医感受更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中,肱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肱动脉 股动脉 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异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2月收诊的30例异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护理前、护理后对比,护理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满意度93.33(14/15)和73.33(/15)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异体骨髓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异体骨髓移植术后 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观察及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对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5例进行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麻醉诱导循环稳定后,观察组予环磷腺苷葡胺1.8mg/k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30min内泵入;对照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20ml30min内泵入,通过Swan-Ganz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心率(HR)、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I)、肺循环阻力(PVRI)、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HR、MAP、MPAP、PCWP和CV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CO、SVRI、P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增加OPCABG患者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发挥作用,增加CCO,降低SVRI、PVRI,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泵血功能,有扩张血管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环磷腺苷葡胺 血流动力学 环磷酸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