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0Sin2a/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0表示抛射初速度,a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决定推铅球远度的因素有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在以上三个因素中,除出手角度以38°~40°为最佳外,另两个因素应尽可能地增大。

  • 标签: 推铅球 出手角度 斜抛运动 初速度 支撑腿 距离
  • 简介:PLANK又称为平板支捧,由于给力灭肚腩的功效而大肆的在网络走红。只需一让肚腩颤抖的PLANK可以有效地锻炼到腹横肌,一周练上两次,对腰部的慢性疼痛也有帮助,属于消耗式塑身。坚持每天练习十分钟;很快不像骷腩会远离你,还能让身体练出人鱼线!

  • 标签: 平板支撑 锻炼方法 肌肉 体育运动
  • 简介:发展青少年上挺支撑力量,能够提高青少年挺举成绩.针对目前青少年运动员上挺因支撑力量不足而失败的原因,本文通过加强对上挺支撑力量的提高进行讨论,以引起各位教练重视.

  • 标签: 力量 青少年运动员 挺举 训练 成绩 教练
  • 简介: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是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推铅球时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推铅球同掷铁饼一样,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左腿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形式,推铅球时,左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合球的支撑技术,对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就推铅球时如何优化运动技术结构,使之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作一个初步探讨.

  • 标签: 推铅球 超越器械 左腿支撑 动量转移 动量守恒 技术结构
  • 简介:通过对短跑运动员支撑脚后蹬扒地技术进行理论分析,认为运动员在途中跑过程中,支撑脚后蹬扒地是推动人体快速前移和提高大腿前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支撑脚后蹬扒地能力训练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 标签: 短跑 途中跑 支撑脚 后蹬扒地
  • 简介:中国主要田径教材关于跑的周期阶段的划分存在着多种理论,其中对支撑时期着地缓冲与后蹬起、止点的划分也存在较大分歧。为解决该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世界男子100m纪录保持者博尔特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着地缓冲与后蹬止、起点的新划分方法,指出划分应具体量化,以期为短跑技术分析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着地缓冲 后蹬 止起点 划分
  • 简介: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09年,“增强青少年体质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列入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 标签: 青少年体质 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 应用 技术 体质健康水平
  • 简介:掷标枪是个多轴性轻器械投掷的项目,掷标枪的完整技术是手持握枪并通过水平加速助跑过渡到投掷步来获得动量,最后通过身体动量传递由下而上传递肩关节,通过肩关节及手臂鞭打动作将标枪从肩上掷出.标枪最重要的环节是在最后用力技术,目前最后用力阶段划分中关于腿部支撑有两种观点:单腿支撑与双腿支撑.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录像观察法、查找资料、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并对比掷标枪时单腿支撑与双腿支撑,了解在投掷标枪的过程中,单腿支撑与双腿支撑的好与坏,对于以后日常教学课给予更好的指导.

  • 标签: 最后用力阶段 标枪运动员 支撑技术 最后用力技术 单腿支撑 专家访谈法
  • 简介:通过表面肌电和运动学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下肢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比目鱼肌、腓肠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是起跳腿的主要发力肌肉;所测肌肉最大发力时的顺序为:胫骨前肌首先发力,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次之,腓肠肌、比目鱼肌、股二头肌依次最后发力至最大;在整个起跳环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拮抗肌共激活水平较高,其中尤以缓冲阶段踝关节的共激活水平最高。上述特征提示,在专项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设计与跳远起跳用力特征相一致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以打造出良好的专项力量素质。

  • 标签: 跳远 起跳 支撑腿 缓冲 蹬伸 表面肌电
  • 简介: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同时证明,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技术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背越式跳高 男子优秀运动员 助跑最后一步 摆动腿支撑
  • 简介:同伴争叫后的新花色应叫在我的个人笔记中,改变最为频繁的就是对同伴争叫的应叫了。实际上所有争论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新花色应叫的含意:全都是逼叫的,还是全都不逼叫,或者一部分逼叫而另一部分不逼叫。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让我足够满意并有很高的使用率。

  • 标签: 争论问题 使用率 用法 花色 同伴
  • 简介:我们已经详述了USP的基本内容,并且通过一些实例示范了应用该原则的办法。现在要从另一个侧面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发现时下很多流行的约定叫却并未遵循USP。

  • 标签: USP 约定叫 桥牌 叫牌
  • 简介:目的:文章对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和落地阶段支撑腿肌肉进行肌电测试,分析在该阶段中相关肌肉的力量特点以及发力特征。方法: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院队的学生(5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系统对沈阳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的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支撑腿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验,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关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EMG)、肌电平均开始时间、平均持续时间、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1)腾空阶段中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外侧肌以及股二头肌被同时激活放电;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为0.52s,在腾空阶段总时间中占85.00%。腓肠肌内侧头为0.46s,占总时间的75.47%;积分肌电值较大的有股直肌278.40±45.94μVs、腓肠肌内侧头211.00±30.56μVs;贡献率分别为25.20%、21.30%。(2)落地阶段中支撑腿6块肌肉同时被激活;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外侧肌3.41s,在落地阶段总时间中占100%;股内侧肌时间为3.25s,占91.97%;胫骨前肌为3.12s,占93.25%;股直肌为2.87s,占82.09%。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为1975.40±379.29μVs,贡献率为28.70%;其次是股外侧肌1250.10±152.74μVs,贡献率为20.40%;股内侧肌1182.10±257.83μVs,贡献率为18.70%;股直肌1044.50±214.34μVs,贡献率为16.10%。结论:在腾空阶段中,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为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落地阶段中大腿前群肌肉(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

  • 标签: 太极拳 腾空 落地 表面肌电 支撑腿 提膝独立
  • 简介:对准备活动强度和时间的看法和观点各异,从几分钟到一小时,有人建议15-30min慢跑就足够了.也有人警告,要避免强度过大的准备活动,采用的准备活动强度要精确计算.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准备活动步骤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体育运动 准备活动 运动能力 负荷强度 身体温度 身体疲劳
  • 简介:<正>在当代强对抗的篮球比赛中,各世界强队和著名的教练员都把掩护法作为进攻盯人体系的主要基本原则。在第九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南斯拉夫、巴西、西班牙等队都建立以掩护结合策应为主体的进攻打法。实践证明,利用定位掩护和频繁掩护是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如美国对西班牙队比赛中,西班牙用掩护和策应(包括掩护因素)发动13次进攻、成功11次,成功率达84.6%。巴西对捷克斯洛伐克队

  • 标签: 掩护法 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 西班牙 基本原则 成功率 实践证明
  • 简介:2003年,昌都地区体育局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西藏自治区2002年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活跃了人们的体育生活,推动了昌都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昌都地区 体育工作 体育局 全民健身运动 身体素质
  • 简介:人们热衷于服用复合维生素片,虽然有研究证明服用一些维生素可以增进健康,预防慢性病,但证实服用增补剂可以让人非常健康的临床证据还是很有限。实际上,据最新研究显示,大多数复合维生素并没有太大的功效,消费者纯粹是在浪费钱。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慢性病 消费者 健康
  • 简介:武术课由于基本功训练枯燥、套路动作多,且往返路线复杂,缺少攻防含义的讲解、丰富的内容,使得强度较大,加上平时学习或训练较少有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等原因,与学校“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跆拳道、健美操等项目相比,学生对武术课虽是喜欢,但很少选择去上。出现这种境况,作为武术专项出身的一线武术教师,在感到危机感的同时,更有一定的责任感,应想方设法提高武术在校园体育中的影响力和地位。笔者结合在一线的工作经验,对校园武术的开展进行探讨,旨在对武术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校园体育 武术课 有效性 基本功训练 套路动作 攻防含义
  • 简介:课改后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自发、主动、创造性的学生,达到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有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学习能力的基础。但是这么多年的传统教学法教导出来的学生,突然打开禁锢,从"圈养"到"散养",会懵然无措,使自主学习变形、变味。

  • 标签: 自主学习 高中体育 学习活动 教学法 教育过程 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