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箱式气调保鲜对鲜食莲蓬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鲜莲蓬为试材,(2±0.5)℃条件下采用气调保鲜箱进行贮藏,测定不同气嘴的气调箱和聚乙烯(PE)保鲜膜(对照)中莲蓬的感官品质指标、相关生理指标及环境气体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嘴箱式气调处理贮藏21d可有效控制贮藏期内莲蓬由于失水、褐变及黄化导致的外观商品性下降,并能抑制莲子口感的劣变,较常规PE膜包装保鲜期至少延长1周;2嘴箱式气调处理可抑制贮藏过程中莲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莲房组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减缓莲房组织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增大;2嘴气调箱内气体环境最有利于莲蓬的贮藏,适宜的气体浓度O2为13%-15%,CO2为5%-5.5%。综上,2嘴箱式气调保鲜更有利于鲜莲蓬的低温贮藏。

  • 标签: 莲蓬 箱式气调 感官品质 衰老生理 贮藏
  • 简介:以0℃冷库中贮藏85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变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变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变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变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 标签: 鲜食葡萄 褐变 品质变化 货架期
  • 简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新法规与新标准的出台,食品包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食品用塑料袋、保鲜膜、密胺餐具、快餐盒、纸杯等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劣质餐盒、有毒仿瓷餐具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食品包装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标签: 食品安全法 包装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包装业 使用卫生标准 消费者安全
  • 简介: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温条件下微孔保鲜膜、果蜡和果蜡+微孔保鲜膜对翠冠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保鲜膜对控制果实失水具有较好的效果;果蜡处理能有效地保持果实的硬度;两种处理均可以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果蜡+微孔保鲜膜处理在具有以上两种处理效果的同时,还可显著地降低梨果实的丙二醛(MDA)含量,并在贮藏期间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保持其良好的贮藏品质,延长翠冠梨果实的货架期。

  • 标签: 翠冠梨 品质 微孔保鲜膜 果蜡 货架期
  • 简介:为获得高品质的牡蛎干制品,探究牡蛎冷风干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新鲜牡蛎为原料进行冷风干燥处理,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牡蛎干燥特性,考查不同干燥条件对牡蛎复水率、色泽、TVB-N值、TBA值及菌落总数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干燥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均能明显加快干燥速率。经分析验证,在干燥温度20℃,相对湿度55%条件下,牡蛎冷风干制品品质较好。

  • 标签: 牡蛎 冷风干燥 温度 相对湿度 品质
  • 简介: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期(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期Ⅰ~采收期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期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期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期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期Ⅰ~采收期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 标签: 橄榄 鲜食 采收期 品质 成熟度 参数
  • 简介:以目前常用尼龙编织袋包装为对照,采用不同气调包装贮藏方式(100%CO2,100%N2,100%空气及真空和它们的不同比例)进行大米为期10个月的贮藏,定期测定大米含水量、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性、黏度及蒸煮品质。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自然贮藏环境下,N2及真空包装能够显著提高上述各大米保鲜品质指标,可有效保持大米新鲜品质,在黑龙江大米包装及高端米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气调包装 黑龙江 大米 保鲜品质
  • 简介:以海南主栽芒果品种“贵妃”芒果树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洒不同浓度(O.3、05、1.0、2.0、3.0、4.0g/L)的赤霉素(GA,)对采后芒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采前GA,处理均能够延缓采后果实a*值的上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积累,降低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并推迟酶活性高峰的出现,但采前高浓度(4.0g/L)GA3处理会使“贵妃”芒果至果实完熟时仍不能完全转色,对外观品质具有不利的影响。

  • 标签: GA3 芒果 色泽 外观品质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植物乳杆菌来保持荔枝的采后品质。将浓度为1×10^9CFU/mL的细菌悬浮液喷洒于成熟的荔枝表面,然后将其在10℃、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贮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群体乳酸杆菌及测定其产生的乳酸含量,

  • 标签: 荔枝 植物乳杆菌 褐变控制 颜色保持
  • 简介: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组分同时测定及可在线分析等优势,近年来在苹果品质无损检测应用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介绍了NIRS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从苹果品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在线检测及便携式检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NIRS在苹果品质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苹果 无损检测 内在品质 研究进展
  • 简介:以台农芒果为试材,研究了1-MCP(1μL/L)处理、热处理(50℃热水处理10min)以及两者结合处理对台农芒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和1-MCP处理+热处理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绿色,降低果实细胞膜的透性,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对延缓果实衰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热处理+1-MCP处理还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增加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更好地提高了台农芒果的耐贮性。

  • 标签: 1-MCP 热处理 芒果 贮藏品质
  • 简介:由于外界气温影响,贮藏温度会超出最适保存温度范围,通过对最适保存温度范围之外的-10℃和37℃贮藏过程中果葡糖浆感官和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果葡糖浆在-10℃条件下经20d贮藏后感官表现为严重白色结晶,在37℃条件下经20d贮藏后多项理化指标均超出标准允许范围。

  • 标签: 果葡糖浆 贮藏温度 指标变化
  • 简介:综述了桃果实的采后贮藏特性及贮运中容易出现的软化、低温伤害、果肉褐变与絮败、风味丧失及腐烂等品质劣变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从低温、气调、冰温、减压、变温贮藏和外源物质处理等多方面介绍了其预防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桃果实保鲜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桃果实 贮藏 品质劣变 防治技术
  • 简介: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菌和保健功能。介绍了天然防腐剂茶多酚的组成、抗氧化机理及抑菌机理,综述了茶多酚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茶多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茶多酚 水产品 应用
  • 简介: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影响最大的原因是葡萄果梗的新鲜度,贮藏120天,叶/果<35(产量为45000kg/mh2左右)干梗指数为叶/果=50(22500kg/hm2左右)的15倍多.硫酸钾三元复合肥.和生物菌肥能够明显抑制干梗;采前液体保鲜剂与红地球葡萄保鲜剂复配应用,在(-0.5+0.5)℃条件下,贮藏120天漂白率、腐烂率和干梗率分别为3.33%、0%和4.12%.

  • 标签: 红地球葡萄 产量 施肥 保鲜剂 贮藏品质 漂白率
  • 简介:最小加工西兰花分别用质量浓度5mg/L和10mg/L的6-BA处理后,对其室温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和品质研究表明,与未处理的对照(CK)相比,6-BA处理可显著地抑制最小加工西兰花的褪绿黄化和褐变,减缓组织中蛋白质、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的损失,较好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有效地抑制西兰花组织的衰老和品质劣变。

  • 标签: 最小加工 西兰花 保鲜 品质
  • 简介:研究屠宰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数量与各品质指标变化的关系,并对剥皮与烫毛两条生产线控制前后的初始微生物与各品质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冷却肉的品质变化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程度紧密相关,当微生物数量达到108CFU/g时产品已经开始腐败;采用控制措施显著地减少了初始微生物数量,使得冷却肉的保鲜期(0~4℃条件贮藏)延长3~4d。

  • 标签: 屠宰过程 微生物污染 冷却肉 品质
  • 简介: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分别贮藏于(0±0.5)℃(CK)和动态冰温(-1.9~-0.5℃)下120d,研究果实生理与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动态冰温可显著延缓猕猴桃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降低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动态冰温贮藏果实的冷害起始于75d,对照果实的冷害起始于90d,动态冰温会提前和加重猕猴桃果实的冷害,其典型症状为皮下组织木质化;随着冷害的发生,动态冰温贮藏猕猴桃的腐烂率反而高于对照,VC含量低于对照,硬度和TSS含量达不到正常后熟程度,但无法确定冷害对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强度和MDA含量的影响。因而,红阳猕猴桃贮藏期≤60d时,动态冰温可以达到最佳的贮藏效果,冷害的发生限制了其在长期贮藏上的应用。

  • 标签: 红阳猕猴桃 动态冰温贮藏 软化 腐烂 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