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cm,骨窗直径2.0~2.5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次性透明鞘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小脑出血患者行Ommaya囊埋置侧脑室引流术,Ommaya囊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结果2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级:预后良好l7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是对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改进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外引流 小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镜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镜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 标签: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
  • 简介:目的: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消化科治疗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氢氧化铝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抑郁量表评分(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状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术中实际观察一致。27例病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22例。结论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术中风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 标签: 3D-CTA 脑深部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进行的10例内镜下单鼻孔手术。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例,高泌乳素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5例,鞍前型5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8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术野大而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腺瘤 蝶窦变异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根据术前CHO/NAA指数(CNI)值及普通MRI判断胶质瘤切除范围对肿瘤近全切除率的影响,明确3D^1H-MRS多模态成像对扩大胶质瘤手术切除范围的作用。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CNI手术组,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3D^1H-MRS及相关多模态影像学检查。CNI手术组根据MRS影像中CNI>1的范围进行手术切除。传统手术组根据普通MRI检查结果确定切除范围。术后1周内分别复查MRI平扫加增强及3D^1H-MRS,并分别计算两者的近全切除率(grosstotalresectionrate,GTRR)与CNI-GTRR。记录患者术后1周KPS评分。结果根据普通MRI计算的肿瘤近全切除率,两组数据间无明显差异,传统手术组为85%,CNI手术组为90%。根据3D^1H-MRS影像CNI值计算的近全切率,CNI手术组(60%)较传统手术组(30%)更高。尤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3D^1H-MRS辅助手术对提高近全切率的作用(70%)较传统手术组(12.5%)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平均KPS评分结果相近。结论3D^1H-MRS辅助下胶质瘤手术对肿瘤浸润区的切除范围更大。

  • 标签: 3D^1 H-MRS 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模态影像系统
  • 简介:目的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镜辅助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经外侧裂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m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d、3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3D-Slicer 微创软通道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手术 经额入路
  • 简介:目的: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综合性推荐意见。方法:通过Medline正式检索截止2006年8月的相关文献,并将撰写委员会已知相关问题的其他论文作为补充,用证据表合并资料。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水平分级标准对每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由5位同行评议专家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对指南草案进行发表前审阅。预期本指南在3年内完全更新。结果:本文陈述了脑出血的诊断、动脉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处理、脑出血内科并发症的治疗以及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等方面的循证指南。对重组Ⅶ因子延缓早期出血的近期试验进行了讨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各种外科手术方法提出了推荐意见。最后,对脑出血患者的撤销治疗和临终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AHA科学声明 脑出血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