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的或器质性的改变而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一种心脏病。心电图检查冠心病的方法有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意义在于13岁起就要有一份原始心电图;可以快速诊断病理性或生理性心脏疾病;通过对比观察疾病发展情况;有助于快速诊断复杂心律失常;观察和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应从13岁起,定期检查身体并保存心电图报告,为今后诊断疾病提供宝贵资料。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检查 方法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我院6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对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76.1%,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93.7%,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律失常率为90.4%、房性心律失常率为84.1%、房室传导阻滞率为17.5%;常规心电图诊断率分别为34.9%、30.2%、3.2%,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阳性率更高,患者诊断率更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年龄33~69岁,平均(51.3±17.5)岁,男36例,女29例,病程1个月~21年,平均(101.9±24.1)个月,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之前停药3d再进入研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束后随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发生的例数;两种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等;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在两种心电图检查都结束后,对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接受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大多患者对其表示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患者分别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联合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24h动态心电图 冠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03月到2015年03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2.5%,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0.0%,两者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以及室上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联合动脉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98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脉心电图检测,比较冠心病心律失常采用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 动态心电图 检测的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动态心电图 检测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和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动脉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将常规心电图联合动脉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更好的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心律失常伴发的冠心病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价值对比情况。方法对有心律失常伴发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选择,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案(对照组,n=50)与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案(观察组,n=50)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伴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阳性检出率经统计为84%,对照组经评定为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冠心病有心律失常并发的患者,相较常规心电图,积极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与64层螺旋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5.0%;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室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成平行关系;房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64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经中DCG检查,结果显示有6例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8例,3例误感知,1例为一过性或间歇性起搏周期改变,显著优于常规检查。结论动态心电图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其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心率失常。

  • 标签: 心脏起搏术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房颤动(AF)及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检测分析,来评价12导动态心电图对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5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①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共检出房颤386例,占总数16.41%,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占总数3.66%,占AF病例数22.28%;②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房颤检出率16.41%,阵发性房颤检出率3.66%,均明显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0.68%。③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多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较多(AF163例,占42.23%;PAF36例,占41.86%;),年龄>70岁患者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较高(AF217例,占25.47%;PAF57例,占26.27%);女性患者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AF224例,占17.69%;PAF55例,占40.34%;男性AF162例,占14.91%;PAF31例,占2.85%;p<0.01)。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发现并明确诊断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诊断率。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房颤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DCG)了解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特点,探讨动态心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09月我院老年科住院病人193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并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临床检出率为64.35%;同时可监测到症状隐匿的高危心律失常;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率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结论老年多发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及时予以DCG检查,对高危心律失常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 心律失常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筛查的分析。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检查与普通心电图检查作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检查比普通心电图检查精确可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筛查优于普通心电图,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DCG) 普通心电图(ECG) 心悸 胸闷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昏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将随机收取的我院100例心源性昏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某些诱因使患者昏厥发作,然后在详细的记录下发作的时间、昏厥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状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昏厥症的40例(40.00%)、出现了心律失常60例(60.00%)、两者的发作时间相同。全部的昏厥患者中,R-R间期>3.0s40次,其中发生昏厥15次,心室停搏<3.0s115次,均没有发生昏厥,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治疗心源性昏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好等优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ST段变化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4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就其临床资料与非冠心病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40例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缺血发作次数最多于4-8时分布,而对照组于9-13时分布。观察组缺血性ST段发生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多于对照组,ST段呈较大幅度的增大(P<0.05)。缺血性ST段压低在心率增快时越有较高发生率,两组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加强冠心病各期的监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加以指导,并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人 ST段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性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 动态心电图筛查心悸、胸闷患者的价值 。 方法: 选取心悸、胸闷患者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 1 组和实验 2 组,每组 30 例。实验 1 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实验 2 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 实验 2 组患者总检出率为 93.3% ,明显高于实验 1 组总检查率 65.0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心悸、胸闷患者,应尽快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发病原因,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悸 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