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为揭示起跳腿肌肉在起跳阶段的用力特点及其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运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三机同步综合测试的方法,对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的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结果表明: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的技术运用、肌力特点以及皮肤表面肌电特征表现为:当起跳腿处于最大缓冲时,垂直反作用力值最大;水平反作用力是运动员获得冲量的主要动力;踝关节力量的大小影响着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分力;在起跳阶段的不同时间肌肉的收缩次序、发力程度和持续过程各不相同。

  • 标签: 跳远运动员 起跳腿 肌肉用力
  • 简介:通过运用MEGAWIN12导肌电测试仪,对现阶段我国最优秀的两名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右侧的主要6块肌肉进行了生物电测试,发现过渡阶段巩立姣上肢肌肉放电积分明显,用力阶段上下肢肌肉放电水平高,上下肢肌肉之间的协同用力程度较高;李梅菊过渡阶段右侧下肢肌肉积分明显,右腿缓冲和蹬伸的幅度较大,注意了左肩内扣姿势,上下肢扭紧程度较大,用力阶段上下肢肌肉之间的协同程度较差,存在用力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力量从下到上的传递。

  • 标签: 铅球运动员 最后用力 右侧 肌肉用力 肌电学
  • 简介: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散打队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其专项身体素质的16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并运用SPSS10.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是由拳法耐力因子、腿法耐力因子等七方面组成;认定10s直拳、10s鞭腿等8项指标是反映其竞技水平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并分析了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以及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均衡度的评价标准。经检验,所制定的各项评价标准效果较好,可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化以及选材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男子 大级别 散打 专项身体素质 评价 标准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国内外优秀混双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混双运动员在2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外男运动员在2、5号区域发球变化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得分率高于外国。可见,中国混双运动员发球以"稳"为主,而外国混双运动员以"我"为主,突出稳中求"变"。

  • 标签: 羽毛球 混双 发球
  • 简介: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游泳冠军赛不同泳姿女子200m预赛、半决赛、决赛运动员途中游每25m划频、划幅和速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优秀女子200m游泳运动员参赛途中游技术有向短距离项目高划频技术组合发展的趋势,相对预赛和半决赛组,各泳姿项目决赛组具有划频更快的一致技术特征;蝶泳、仰泳、自由泳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途中游各段划幅、速度波动变化更小;蛙泳在各泳姿中有其技术特殊性,决赛运动员虽途中游各段速度更稳定,但划频、划幅调控幅度更大。挖掘划频、划幅组合潜力,提高速度、划频、划幅调控能力应作为现阶段优秀女子200m运动员途中游技术训练的落脚点。

  • 标签: 200 m游泳 优秀女子运动员 划频 划幅 速度
  • 简介:前言:能够控制比赛节奏,使比赛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一直是运动员比赛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如何控制比赛节奏,是一个非常难以说清楚地问题,很多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对此也不能用语言解释明白。

  • 标签: 游泳运动员 比赛节奏 世界游泳锦标赛 男子 比赛能力 教练员
  • 简介:2005年12月8日~2006年1月8日在全国男子U-17足球队广西梧州冬训期间,对在梧州冬训的12支男足运动队共327名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针对优秀男足U-17运动员常发生损伤的部位及受伤的类型、损伤的原因、受伤的环境,及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损伤的建议。

  • 标签: U-17 优秀足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的训练方法老旧孤立、缺乏针对性和关联性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单臂持哑铃""负重专项步法""两张球台步法极限练习""30m多级连续跨跳""直线连续50m侧滑步""单腿跳台阶"等6项创新性专项身体素质组合训练方法。通过两个半月的测验测试发现,研究设计的组合训练方法使得被测试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乒乓球 优秀运动员 专项身体素质 组合训练方法
  • 简介:采用高速摄影,记录了1992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田径绵标赛上男子撑竿跳高前四名运动员的技术,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并同布勃卡的参数进行比较,找出我们技术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 标签: 男子撑竿跳高 高速摄影 技术分析
  • 简介:第29届蹦床世锦赛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蹦床选手的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水平女子选手的成套动作难度发展达到了瓶颈,动作的选用和成套编排趋同化明显,竞技能力提高过程中难度与完成质量的矛盾关系更加明显,辩证的处理二者协调发展,继续提高成套动作腾空高度是技术训练的关键;蹦床比赛战术是为了表现出运动员自身的真实竞技水平而采取策略,主要有心理战术和保险战术两种应用;提高成套动作储备以及套难度,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骨干力量,促进梯队建设是我国女子蹦床队备战里约奥运会亟待解决问题。

  • 标签: 蹦床 新规则 优秀女子运动员 技战术特征
  • 简介:女子铅球项目是一项力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除了奥运会、世锦赛等正式比赛之外,该项目的街头运动在欧洲广受欢迎。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李梅素、黄志红、隋新梅、丛玉珍等老一辈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均创造过不俗的成绩。

  • 标签: 女子铅球运动员 训练特点 现代 90年代 20世纪 奥运会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备战2007年11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比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的优秀长拳类项目运动员年龄、运动素质和损伤现状调查研究,旨在为我国优秀长拳类运动员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长拳类项目 年龄 运动素质 损伤
  • 简介:通过对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在近两年的20场国际比赛的发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发球多选用前场1号区,男、女运动员在发球落点区域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6号区和3号区的发球得分率较高,2号区发球失误率高,1号区失误率最少。男、女运动员发球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发球得分的能力要强于女运动员,男运动员发球失误率高于女运动员。

  • 标签: 羽毛球 混合双打 技战术 特征
  • 简介:通过跟踪监测3名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以及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研究运动员在该阶段身体机能的变化特征;通过多级负荷法测定无氧阈指标,评价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目的在于为教练员制定调整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女子马拉松 运动训练 监控 无氧阈
  • 简介: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T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 标签: 高原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WBC RBC HGB HCT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方面,对弯道滑跑肌肉用力特征及陆上模拟训练的专项性进行分析。结果:张虹胫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撑阶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自收腿起至着冰止,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肌群着冰前处于激活状态,收腿阶段灭活;胫骨前肌激活程度屈过程大于伸过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过程大于屈过程;陆上模拟肌肉用力特征与专项有一定差异,但对股前肌群有较好的训练作用。结论:冰陆间肌电的差异是由于支撑条件与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据专项技术的特殊需求,对训练器材进行适当改造和对训练细节进行完善,可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提高训练效益。

  • 标签: 速度滑冰 张虹 肌肉用力特征 表面肌电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最优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李娜在比赛经验优越于我国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更加有利于在赛场上的爆发力。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得分能力、主动得分和接发球得分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是李娜屡屡得冠的保证。与之对比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进攻力度不大,接发球击出制胜分数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在挽救破发点方面比李娜略显不足。通过对比,发现“李娜时代”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建议,旨在通过对“李娜时代”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当代女子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的意义。

  • 标签: 女子网球 单打 李娜时代 公开赛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技战术分析,找出其在竞技过程中的技战术空间特征。研究对象:以20072、008和2009三届网球大师杯赛14名参赛选手的赛事为观察对象。研究结果:运动员技战术运用时的空间结构特征存在共性,击球区域的使用频率顺序为后场〉中场〉前场,相持阶段得分效率的空间运用特征是前场〉中场〉后场,右路〉左路,得分区域比例最高的是左后场和右后场。

  • 标签: 男子网球 竞技过程 技战术 空间特征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高速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三名中外优秀选手四号位强攻扣球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外女排选手都采用并步两脚依次蹬地起跳方式,中国选手起跳时间长、外国选手起跳时间短,起跳时间越短扣球成功率越高。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构成,转体和伸肩动作对扣球具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146°左右稍屈肘能充分发挥前臂内旋加速功能。

  • 标签: 女排 强攻 三维分析